基于精准监测功能的智能护理床:革新生理不便者健康照护模式
王奕 崔宇琦 张娜 焦诗语 席源
陕西服装工程学院
摘要;本研究聚焦于基于精准监测功能的智能护理床,深入探讨其对生理不便者健康照护模式的革新作用。通过整合机械结构、控制技术、传感器监测等多领域创新,智能护理床实现了对使用者生命体征、身体压力分布的精准监测及多样化护理功能自动化。项目涵盖技术研发、样机制作与市场调研等多阶段工作。技术研发在机械结构、控制系统、护理及监测功能上取得显著进展;样机经组装、调试与优化,性能达标且更人性化;市场调研明确行业态势与用户需求。该智能护理床有望打破传统照护局限,提升护理效率与质量,为生理不便者提供更优质、个性化的照护服务,推动健康照护行业变革。
关键词:智能护理床;精准监测;健康照护模式;生理不便者
一、研究背景和研究意义
(一)研究背景
随着全球人口老龄化的加剧以及慢性疾病发病率的上升,生理不便者的数量日益增多,对高质量健康照护的需求愈发迫切。传统的护理方式主要依赖人工操作,不仅效率低下,而且在精准度和及时性方面存在明显不足。特别是对于失能老人、瘫痪患者等群体,日常的翻身、排泄、生命体征监测等护理工作给护理人员带来了沉重的负担,同时也难以保证护理的质量和效果。
(二)研究意义
智能护理床作为一种融合了先进科技的新型护理设备,具备精准监测功能,能够实时收集使用者的生理数据,并根据这些数据自动调整护理模式,为解决上述问题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它不仅可以减轻护理人员的工作强度,还能提高护理的精准性和个性化程度,从而显著改善生理不便者的生活质量。因此,研究基于精准监测功能的智能护理床及其对健康照护模式的革新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现状分析
经过深度的市场调研,社会中存在许多生理不便人士,例如老年人,残疾人,术后康复人士等,他们提供生活便利[1]。所以许多失能老人亲属,对智能护理床施以众望[2]。因此我们提出智能护理床项目,为生理不便人士提供更好的生活环境,提供更加科技化的设施,实现操作多功能化[3],更加便捷实行,改善失能人士生活。在设计方面,为不便人士排泄提供便利[4]。项目创立之后,可以与其他医疗机构相结合,完善项目缺漏,丰富设备功能,想需要人群宣传,提供试验,不断完备,从而保证产品的合格性。
三、研究方法
(一)文献研究法
全面搜集国内外关于智能护理床、生理监测技术、老年及残障护理等领域的文献资料。梳理现有智能护理床在监测功能上的研究现状,分析各类监测技术(如压力传感器、生物电传感器等)的原理、应用场景及局限性,为研究提供理论基础与技术参考,明确创新方向。
(二)需求调研法
1.用户访谈
针对生理不便者,如老年人、残障人士、术后康复患者等,开展一对一深度访谈,了解他们在日常生活中的不便之处、对护理床功能的期望以及使用过程中的特殊需求。同时与护理人员交流,掌握护理工作中的难点与对智能监测功能的实际需求。
2、问卷调查
设计涵盖护理床功能需求、操作便利性、价格接受度等方面的问卷,广泛发放给潜在用户群体及护理机构,运用统计学方法分析问卷数据,精准定位市场需求。
(三)用户体验评估
1.主观评价
通过问卷调查、用户访谈等方式,收集用户对智能护理床操作便捷性、舒适性、界面友好性等方面的主观评价。了解用户在使用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和改进建议。
2.客观观察
在用户使用护理床过程中,进行实地观察,记录用户的操作行为、使用频率等客观数据。分析这些数据,评估用户对智能护理床的接受程度和实际使用效果。
四、基本护理功能
(一)背部升降功能
通过电机驱动和机械传动机构的协同工作,实现了背部床板在0° - 70°范围内的平稳升降。在测试过程中,对升降速度和负载能力进行了多次优化,确保在承载不同体重的使用者时,升降过程均能保持平稳、无卡顿现象[5]。
(二)腿部升降功能
腿部床板可在0° - 45°之间自由调节,与背部升降功能相互配合,能够帮助使用者调整到最舒适的体位。例如,当使用者需要休息时,可以将腿部床板适当抬高,促进腿部血液回流,缓解腿部疲劳。该功能的机械结构和控制系统运行稳定,经过多次性能测试,各项指标均符合设计要求。
(三)翻身功能
左右双侧翻身机构的设计,可实现使用者在一定角度范围内的定时自动翻身或手动翻身操作。通过传感器监测使用者的身体状态,结合控制算法,能够确保翻身过程的安全、平稳。在样机测试中,翻身功能表现良好,能够满足临床护理的基本需求,有效降低了使用者因长时间卧床导致的压疮风险[6]。
(四)智能监测功能
1.压力监测系统
在床垫内部集成了压力传感器阵列,能够实时监测使用者身体与床垫接触部位的压力分布情况。通过数据分析算法,系统可以及时发现使用者长时间卧床可能产生的压力性损伤风险,并向护理人员发出预警信号。
2.生命体征监测功能
与相关医疗设备厂商合作,实现了对使用者心率、呼吸频率、体温等生命体征数据的采集和传输。护理床配备了专门的接口,可连接常见的生命体征监测设备,如心电监护仪、体温计等。通过无线传输技术,将采集到的数据实时传输到后台监控系统,方便医护人员随时查看使用者的健康状况。在初步集成测试中,该项功能已能够实现基本的数据采集和传输,但仍需进一步优化数据传输的稳定性和实时性,以满足临床应用的需求[7]。
五、市场调研与用户反馈
(一)市场调研
在用户需求方面,通过对养老院、医疗机构以及家庭护理用户的调研发现,用户对智能护理床的需求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精准的监测功能,希望能够实时了解使用者的生命体征和身体状况;二是多样化的护理功能,如翻身、排泄、按摩等,以减轻护理人员的工作负担;三是产品的安全性和可靠性,确保使用者在使用过程中的安全;四是良好的用户体验,包括操作便捷性、舒适度等。
(二)用户反馈
在测试阶段,邀请了部分养老院护理人员、医疗机构医护人员以及失能老人家属等潜在用户进行试用,并收集他们的反馈意见。用户普遍对智能护理床的基本护理功能和智能监测功能表示认可。
六、基于精准监测功能的智能护理床对健康照护模式的革新
(一)提升护理精准度
传统护理方式主要依靠护理人员的经验和定时巡查来判断患者的身体状况,这种方式存在较大的主观性和不确定性。而基于精准监测功能的智能护理床能够实时、准确地采集患者的生命体征数据和身体压力分布信息,通过数据分析及时发现潜在的健康问题。
(二)实现个性化护理
不同的生理不便者由于病情、身体状况和生活习惯的差异,对护理的需求也各不相同。智能护理床通过精准监测收集到的大量数据,能够对每个使用者的具体情况进行分析和评估,从而为其制定个性化的护理方案。例如,根据患者的身体状况和康复需求,调整护理床的升降角。
七、结论
本研究聚焦于基于精准监测功能的智能护理床,深入剖析其在革新面向生理不便者健康照护模式中的关键作用与深远影响,研究成果意义重大。总体而言,基于精准监测功能的智能护理床展现出巨大潜力和应用价值,随着技术的发展和完善,有望成为改善生理不便者健康照护的关键支撑,全面推动健康照护领域的智能化变革 。
参考文献
[1] 赵敏,张维亮. 失能老人居家养老护理现状分析[J]. 护理研究,2022,36(7):1225 - 1228.
[2] 杨怡霖,赵媛,朱晓丽,等. 失能老人亲属照护者真实体验质性研究的Meta
[3] 戴金祥,林涛,史新宝,等. 基于移动端控制的多功能护理床系统设计[J]. 医疗卫生装备,2019,40(7):15-18,38.
[4] 张婷. 床上便盆设计与研究的新进展[J]. 当代护士:下旬刊,2014(5):5-7.
[5] 秦帅华.赵新华.杨玉维.多功能护理床起背机构创新设计及运动分析.天津理工大学学报-2018第002期
[6] 刘宇.赵京.李谦-《机械设计与研究》[J].多功能护理翻身床的设计-2008
[7] 宋卫东.基于Visual C++的智能监测护理床分析系统[J].振动、测试与诊断,2005,(1):66-68.
陕西服装工程学院大学生创新训练项目:协助生理不便人士摆脱排便困扰--智能护理床,项目编号:X2024131250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