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造船焊接接头的力学性能分析与质量控制

作者

朱银刚

中船澄西船舶修造有限公司 江苏省扬州市 225217

摘要:造船行业作为现代工业的重要组成部分,焊接接头的质量直接关系到船舶的结构安全与使用寿命。本文深入探讨了造船焊接接头的力学性能,分析了其在不同焊接工艺和材料条件下的表现,并提出了有效的质量控制方法。

关键词:造船;焊接接头;力学性能;质量控制

引言

在现代船舶制造过程中,焊接技术是实现船体结构连接的核心手段。焊接接头作为船体结构的关键部位,其力学性能直接影响船舶的整体强度、耐久性和安全性。随着船舶向大型化、高性能化方向发展,对焊接接头的质量要求也越来越高。因此,深入研究焊接接头的力学性能,并建立有效的质量控制体系,对于提高船舶建造质量、降低生产成本以及保障船舶运营安全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

一、焊接接头的力学性能分析

(一)焊接接头的抗拉强度特性

焊接接头的抗拉强度是衡量其承载能力的关键指标,直接关系到船舶结构的整体强度与安全性。在焊接过程中,热影响区(HAZ)、焊缝区和母材区的组织和性能存在显著差异,这对抗拉强度产生了重要影响。母材区通常具有稳定的组织和较高的强度,而焊接热影响区由于受到焊接热循环的作用,组织发生转变,可能导致强度降低或升高。焊缝区的性能则取决于焊接材料的成分和焊接工艺参数。

焊接参数如焊接电流、电压和焊接速度对焊接接头的抗拉强度有着复杂的影响。焊接电流过大可能导致焊缝过热,使晶粒粗大,降低焊缝区的抗拉强度;而电流过小则可能造成未焊透或熔合不良,影响接头的整体性能。焊接速度的控制同样重要,过快的焊接速度可能导致焊缝金属冷却过快,形成淬硬组织,增加脆性;过慢则会使热输入过多,导致热影响区晶粒长大,降低强度。此外,焊接保护气体的成分和流量也会影响焊缝金属的化学成分和组织结构,进而影响其抗拉强度。

(二)焊接接头的疲劳性能研究

在不同应力幅值和加载频率下,焊接接头的疲劳寿命表现出显著差异。高应力幅值下,焊接接头的疲劳寿命较短,且疲劳裂纹更容易在焊接缺陷处萌生和扩展。焊接缺陷如气孔、夹杂物、未熔合和咬边等,是疲劳裂纹的优先萌生源。这些缺陷在焊接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产生,其数量、大小和位置对接头的疲劳性能有着重要影响。研究表明,焊接缺陷的存在会显著降低焊接接头的疲劳寿命,尤其是在高周疲劳条件下。

二、影响焊接接头力学性能的因素

(一)焊接工艺参数的影响

焊接工艺参数是影响焊接接头力学性能的关键因素之一。焊接电流、电压和焊接速度等参数对接头的微观组织和宏观性能有着直接且复杂的作用。焊接电流决定了电弧的热量输入,直接影响焊缝金属的熔化和凝固过程。电流过大时,焊缝金属过热,晶粒迅速长大,导致焊缝区韧性降低、脆性增加,同时热影响区的过热可能导致组织粗化,降低其抗裂性能。相反,电流过小时,熔池温度不足,可能引发未熔合、未焊透等缺陷,严重影响焊接接头的力学性能。

焊接电压则主要影响电弧的长度和熔池的形状。电压过高时,电弧拉长,热量分散,可能导致焊缝成型不良,熔深不足,进而影响焊接接头的承载能力;电压过低时,电弧过短,热量过于集中,容易导致焊缝表面过高熔化,形成焊瘤或咬边,同时也会增加热影响区的过热风险。焊接速度的控制同样至关重要。焊接速度过快,熔池冷却速度过快,可能导致焊缝金属中氢的扩散不充分,增加焊缝的脆性,甚至引发裂纹;焊接速度过慢,热输入过大,会使热影响区晶粒过度长大,降低焊接接头的韧性。

(二)焊接材料的特性

焊接材料的化学成分和力学性能对焊接接头的性能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焊接材料包括母材、焊丝和焊剂等,其成分和性能的匹配性直接决定了焊接接头的质量和可靠性。母材的化学成分和微观组织决定了其基本力学性能,而焊接材料的成分和性能则需要与母材相匹配,以确保焊接接头在不同工况下的整体性能。

不同母材和焊材组合对接头性能的影响显著。例如,高强度钢的焊接需要选择合适的低氢焊接材料,以防止焊接过程中氢的扩散导致焊缝区和热影响区产生裂纹。同时,焊接材料的强度和韧性也需要与母材相匹配。如果焊接材料的强度过高,可能会在焊接过程中产生较大的残余应力,导致焊接接头的脆性增加;如果焊接材料的强度过低,则无法满足焊接接头的承载要求。

三、焊接接头的质量控制策略

(一)焊接工艺优化

在造船行业中,焊接工艺的优化是确保焊接接头质量的关键环节。焊接工艺规范的建立和优化能够有效减少焊接缺陷,提高焊接接头的力学性能和可靠性。基于性能目标的焊接工艺优化方法,通过系统分析焊接参数对接头性能的影响,确定最优的焊接参数范围。

在实际操作中,焊接工艺优化需要综合考虑焊接电流、电压、焊接速度、保护气体流量等多个参数。例如,对于高强度钢的焊接,通过实验研究发现,适当降低焊接电流和提高焊接速度,能够在保证焊缝熔透性的同时,减少热输入,从而降低热影响区的晶粒长大,提高焊接接头的韧性。此外,优化焊接顺序和方向也能有效减少焊接变形和残余应力,进一步提升焊接接头的质量。

结合实际案例,某造船企业在建造大型集装箱船时,通过优化焊接工艺参数,将焊接电流从250A调整至230A,焊接速度从30cm/min提高至35cm/min,显著改善了焊接接头的微观组织,使焊接接头的抗拉强度提高了10%,冲击韧性提高了20%。这一优化工艺的应用不仅提高了焊接接头的力学性能,还减少了焊接缺陷的产生,降低了后续修复成本。

(二)质量检测与评估

完善的质量检测体系是保障焊接接头质量的重要手段。无损检测技术在焊接接头检测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能够有效识别焊接接头中的内部缺陷和表面缺陷,如裂纹、气孔、未熔合等。常用的无损检测技术包括超声波检测(UT)、射线检测(RT)和磁粉检测(MT)等。超声波检测能够快速检测焊缝内部的缺陷,具有高灵敏度和良好的定位能力;射线检测则能够直观地显示焊缝内部缺陷的形状和尺寸,适用于检测焊缝中的气孔和夹渣等缺陷;磁粉检测主要用于检测焊缝表面和近表面的裂纹等缺陷。

基于力学性能指标的质量评估方法是确保焊接接头符合设计要求的重要环节。除了常规的抗拉强度和屈服强度测试外,还应重点关注焊接接头的冲击韧性、疲劳性能和断裂韧性等指标。例如,在海洋环境下,船舶焊接接头需要具备良好的抗疲劳性能和抗裂纹扩展能力。通过建立力学性能评估模型,结合无损检测结果,可以对焊接接头进行全面的质量评估。

结论

通过对造船焊接接头的力学性能进行系统分析,本文明确了焊接工艺参数和材料特性对接头性能的影响机制,并提出了优化焊接工艺和加强质量检测的质量控制策略。研究表明,合理的焊接工艺和严格的质量检测是确保焊接接头可靠性的关键。在实际造船生产中,应注重焊接工艺的标准化和质量检测的规范化,以提高焊接接头的质量,保障船舶的安全运行。

参考文献:

[1]钟明,王聪,金耀辉,赵坦.低碳低合金船板钢埋弧焊焊接接头强化机理[A]第十二届中国金属学会青年学术年会暨首届〝碳中和〞冶金青年科学家沙龙论文集(一)[C].中国金属学会、中国金属学会青年工作委员会,中国金属学会,2024:1.

[2]杨雪冰,卞超,杨继国,刘春霞,施志强.船用柴油机机架深熔焊接接头组织与性能研究[J].江苏船舶,2024,41(01):32-34+5.

[3]张得扬,杨静,赵勇,汪俊,江楠,付娟.船用钢T型焊接接头弯曲冲击性能试验研究[J].江苏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22,36(06):15-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