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核心素养在初中教学中的渗透
虞慧
苏州市南环实验中学校 215007
摘要:语文核心素养在初中教学中的渗透旨在通过多维度的教育策略,提升学生的语言建构与运用能力、思维发展与提升能力、审美鉴赏与创造能力以及文化理解能力。本文详细探讨了语文核心素养的四个主要方面,并提出了具体的教学策略以促进这些能力的发展。文章还分析了如何在日常教学中有效实施这些策略,从而全面提升初中生的语文素养水平。
关键词:语文核心素养;初中教学;写作能力;思维能力;审美能力;文化认同
引言
语文教育作为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审美情趣和文化认知。近年来,随着教育理念的不断更新,语文核心素养成为衡量学生综合能力的重要指标。本研究深入探讨了语文核心素养在初中教学中的具体体现及其重要性,并提出了一系列有效的教学方法,旨在为初中语文教师提供实践指导。
一、语文核心素养的含义
(一)语言的建构和运用
语言的建构和运用涉及词汇积累、语法掌握及表达技巧等多个层面。学生需要具备丰富的词汇量并能够灵活运用各种句式结构,以实现准确、流畅的语言表达。此外,学生还需掌握一定的修辞手法,以便增强语言的表现力。通过系统的训练,学生不仅能够清晰地传达信息,还能在特定情境下进行恰当的语言选择,展现个人独特的语言风格。
(二)思维的发展和提升
思维的发展和提升要求学生具有批判性思维、创造性思维及逻辑推理能力。在此过程中,教师应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勇于质疑传统观点,并尝试从不同角度分析问题。同时,教师还应引导学生学会归纳总结,形成系统化的知识体系,从而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这种深层次的思维训练有助于学生在未来的学习和生活中更加自信地面对各种挑战。
(三)审美的鉴赏和创造
审美的鉴赏和创造强调对文学作品的理解与评价,以及艺术创作能力的培养。通过对经典文学作品的阅读与讨论,学生可以逐渐形成自己的审美标准,进而提升对美的感知能力。此外,教师还可以组织多样化的艺术活动,如诗歌朗诵会、戏剧表演等,激发学生的创作灵感,使其能够在实践中不断提高自身的审美修养。
(四)文化的理解
文化的理解涵盖对中国传统文化及其他世界文化的认识与尊重。在全球化背景下,学生不仅要了解本国的文化遗产,还要关注其他国家和民族的独特文化。这有助于拓宽学生的国际视野,增进跨文化交流的能力。教师可以通过课堂讲解、课外阅读等方式,帮助学生深入了解多元文化的价值观,培养他们的包容心态和社会责任感。
二、核心素养在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的渗透策略
(一)“随处练”,锻炼学生写作能力
提升学生写作能力成为初中语文教学的重要目标之一,课堂内外的写作练习成为实现这一目标的关键手段。日常教学中安排多种形式的写作任务,如日记写作、随笔记录等,有助于巩固学生的语言基础,并激发其创作兴趣。定期的作品展示与交流活动为学生提供了相互学习借鉴的机会,促进了共同进步。教师针对每个学生的具体情况给予个性化指导,帮助他们克服写作中的难点,逐步提高写作水平。精心设计的写作任务和多样化的评价方式,使学生能够在不断的实践中积累经验,逐渐掌握写作技巧,形成独立思考和表达的能力。词汇积累、语法结构到篇章布局等方面进行系统训练,让学生能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创作。鼓励学生在写作过程中大胆尝试新的表达方式,培养创新意识和批判性思维能力,从而全面提升学生的写作水平。
(二)“多元思”,锻炼学生思维能力
课堂教学中采用多样化的问题设计,鼓励学生从不同视角出发思考问题,是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有效途径。开放性问题的设计能够引导学生展开深入讨论,培养其批判性思维和创新能力。讲解课文时设置具有挑战性的问题,促使学生进行深层次思考。案例分析和项目式学习等活动也为学生提供了实践机会,使其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锻炼思维品质。教师需关注学生在讨论中的表现,及时给予反馈和指导,帮助学生形成系统的思维方式。逻辑推理能力和归纳总结能力的培养,使学生能够从复杂的信息中提炼出关键内容,并构建合理的知识体系。长期的训练下,学生将逐渐具备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其未来的学习和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三)“多层赏”,锻炼学生审美能力
增强学生的审美鉴赏力,教师可以组织多层次的艺术欣赏活动,包括影视作品赏析、美术展览参观等。接触不同类型的艺术形式,感受不同的美学风格。在此基础上,教师引导学生进行创作实践,编写剧本、绘制插画等,使他们在体验中加深对美的理解和感悟。具体来说,教师设计一系列系统化的艺术欣赏课程,涵盖音乐、舞蹈、戏剧等多个领域,拓宽学生的艺术视野。分析经典作品的美学特征,学生逐渐形成自己的审美标准,并学会从不同角度欣赏艺术作品。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创作活动,将其对美的理解转化为具体的艺术作品,进一步提升审美能力。不断的学习与实践,学生将在艺术欣赏与创作中获得丰富的审美体验,为其综合素质的提升提供有力支持。
(四)“开眼界”,提高学生文化认同
课程设计中融入丰富的文化元素,有助于增强学生的文化认同感。介绍古代诗词结合历史背景讲述诗人的生平事迹,在讲解现代文学作品探讨作者所处的时代环境及其思想内涵。这种方法不仅让学生学到知识,还能深刻体会到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树立起强烈的文化自信心。大量历史文化资料的引入,帮助学生全面了解作品产生的背景及其意义。不同历史时期文化的比较研究,学生更好地理解文化的传承与发展规律。鼓励学生参与各种文化交流活动,增进跨文化的理解与尊重。
(五)“深研读”,提升阅读理解能力
深入研读经典文学作品,有助于提升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课堂上安排系统的阅读任务,引导学生对文本进行多层次解读,从字词句段到篇章结构进行全面分析。通过细致的文本解析,学生能够准确把握文章的核心思想和表达技巧,从而提高阅读理解水平。教师应设计具有挑战性的阅读材料,并结合背景知识讲解,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文本内涵。针对不同文体的特点,教师还需教授相应的阅读策略,如记叙文的线索梳理、议论文的论点分析等,使学生能够在多样化的阅读实践中积累经验,逐步形成独立的阅读能力。此外,鼓励学生进行自主阅读和小组讨论,培养其批判性思维和合作学习的能力。
(六)“精表达”,强化语言表达能力
强化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是初中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之一。教师应注重培养学生在口语和书面语两方面的表达能力,使其能够清晰、准确地传达信息。课堂上设置多样化的表达任务,如演讲比赛、辩论赛等,为学生提供展示自我的平台。同时,教师还应关注学生的语言规范性和逻辑性,指导他们如何组织语言、构建合理的论证结构。在书面表达方面,教师可以通过写作练习和修改反馈,帮助学生改进语法错误,提升语言表达的准确性。此外,鼓励学生参与课外活动,如戏剧表演、诗歌朗诵等,以增强其口头表达能力。
结束语
综上所述,语文核心素养在初中教学中的渗透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教师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探索和完善。通过精心设计的教学活动,学生能够在语言建构与运用、思维发展与提升、审美鉴赏与创造以及文化理解等方面得到全面发展。教师应注重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鼓励他们积极参与课堂互动,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与此同时,学校也应提供更多的资源支持,营造浓厚的学习氛围,为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创造有利条件。
参考文献:
[1] 传统文化视域下初中语文核心素养的培养方法[J]. 王莹莹.中学课程辅导,2022(13)
[2] 核心素养导向下初中语文教学中传统文化的渗透策略分析[J]. 蓝文凤.考试周刊,2021(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