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机械化是农业发展的必然趋势
马艳军
洛川县老庙镇经济综合服务站 陕西洛川 727400
摘要:本文阐述了农业机械化在农业发展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分析了其成为农业发展必然趋势的原因,包括提高生产效率、提升农产品质量、农机和农艺的紧密结合、促进农业规模化经营等方面,并针对当前延安市辖区农业机械化发展面临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旨在为推动洛川县乃至延安区域农业机械化发展,实现农业现代化提供理论参考。
关键词:农业机械化;农业发展;生产效率;农机农艺结合 农业现代化
一、前言
农业兴、百业兴,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业是百业之首,农业发展水平高低直接关乎14亿中国人民“饭碗”的问题,关系到国家的粮食安全和社会稳定。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农业机械化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成为推动农业发展的重要力量。
二、农业机械化对农业发展的重要作用
(一)提高农业生产效率
农机具的广泛使用能够替代人力和畜力,能高效完成大规模的农业生产作业。一台农业机械,可以代替数十人工的劳动,节约成本,缩短了农时,一台秸秆还田机每天可以还田150余亩以上。
(二)提升农产品质质量
农业机械化作业能够实现精准播种、施肥、灌溉和收割等,保证农作物生长的一致性和整齐度,减少人为因素对农产品质量的影响[1]。例如:大豆玉米复合型播种机,可以精准同时播种玉米和大豆种子,科学精准按照种植标准要求实现株距和行距精准合理,通风透光效果佳,具备套种作物播种施肥一体化,玉米增密度播种机可以精准控制玉米苗株距20㎝X行距40㎝,每隔4行留有60㎝通风带,单株单苗。
(三)促进农业规模化经营
农业机械化使具有规模化、大面积土地的耕种、管理和收获成为优势更为明显,降低了单位面积的生产成本,吸引促进土地流转,推动更多的零散户小面积土地种植户向种植大户、农业合作社等经营主体集中,推动农业规模化、集约化发展,促进零散小面积种植户,向第二、三产业、服务业转型[2]。
(四)减轻农民劳动强度
传统农业生产劳动强度大,农民需要长时间从事繁重的体力劳动。农业机械化的发展使农民从繁重的体力劳动中解脱出来,保障农民有充足的休息时间,有利于农民的身心健康,改善了农民的生产生活条件,提高了农民的生活质量。
三、当前农业机械化发展面临的问题
(一)农业机械化和农艺结合还不紧密
随着社会的发展,产业布局的调整,新的种植模式的出现,部分县区存在新型功能多样法人农机具不足功能单一、过时型农机具过剩的情况,新型农业种植产业模式的发展需要农业机具的更新相适应配套,部分县区对新型农业机具农机具使用相对滞后[3]。
例如笔者所处的陕西省洛川县农民购置的手扶拖拉机没有达到报废年限,但其能配套的辅助功能单一,作业需要更换不同的辅助作业机具,费时费力,更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农业无人机,自行式机械比例较小。
(二)农业机械化技术推广专业人才后续缺乏“新鲜血液”。
基层农机推广人员数量不足、专业不对口,进入人员少,待遇低等导致一些先进的农业机械化技术不能及时推广应用到农业生产中。例如笔者所处的陕西省洛川县老庙乡镇农业经济服务站,农业机械化学校毕业紧笔者一人,20多年来一直没有同类专业人员进入,没有新鲜血液注入。
(三)新型农业机械化使用率不平衡,新旧更替缓慢,
不同地区、不同作物的机械化水平差异较大,交通便利塬面地带农机化水平较高,而一些偏远交通不便利地区农机化发展相对滞后。例如笔者所处的陕西省延安市,延安市以北的延长、志丹等县因山峁地形多,农业机械化使用率低,延安市以南的富县、洛川县、黄陵县新型农业机械化使用率相对就高。
四、促进农机机械化发展的对策
(一)加强农机和农艺的紧密结合。
积极推广新型农业机加大对大型、高性能农机具和适合特殊地形、适合不同类别种植养殖,根据农艺需要积极推广、引导农业经营者使用适合农艺需求的新型农机具,满足不同地区、不同作物的生产需求[4]。
(二)加强农机化技术推广专业人员的注入,提升基层农机专技人员待遇。
充实基层农机推广队伍,提高推广人员素质,政策向基层倾斜,建立完善的农机化技术推广网络,加强农机化技术培训和指导。例如延安市出台的《关于进一步优化专业技术人才队伍建设的25条措施》对基层专业技术人才政策予以倾斜,稳定基层专业技术人才队伍。
(三)改善农业机械化作业条件,促进农业机械化可持续发展
加大报废农业机械更新的政策扶持和资金投入,加强农田道路等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农机作业条件,创建农机社会化服务队等促进农业机械化可持续发展[5]。
例如笔者所处的洛川县相继在洛川县永乡镇、老庙镇(页畛村、太夫塬村)成立了农业社会化服务公司,统一购置新型自行式播种机、喷药机、秸秆还田等机具,有利于新型农机具更好的推广,有利于规模化操作,节约成本,服务农民。
五、结论
农业机械智能化、数字化,农机和农艺紧密结合,农业机械化是农业发展的必然趋势,它对于提高农业生产效率、提升农产品质量、促进农业规模化经营和减轻农民劳动强度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尽管当前延安区域农机机械化发展还面临一些问题,但通过采取有效的对策和措施,不断优化农机和农艺相结合,加强推队伍系建设,改善农机作业条件,促进农机机械化可持续发展,是现农业现代化的关键条件。
参考文献:
[1]郭元义.农业机械化技术的现状及发展趋势[J].当代农机,2024(7):28-28+30.
[2]钟钰洁.农业机械化对农村经济发展的影响及趋势分析[J].南方农机,2024,55(9):83-85.
[3]张玉熙,张浩宇.垦利区农业机械化发展现状、存在的问题及建议[J].山东农机化,2025(1):26-27.
[4]靳建平.基层农业中的农业机械化与自动化发展研究[J].河北农机,2025(1):25-27.
[5]田松旺,郝世锋.推进农业机械化发展助推农业农村经济增长[J].农机市场,2025(2):72-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