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果树病虫害绿色防治方法分析

作者

王华

辽宁省凌源市红山街道办事处

摘要:在果树生长的过程中,对其开展病虫害防治工作,可以提高果实的品质和保障果树稳定的生长。阐述了果树病虫害防治的误区,提出了果树病虫害防治技术,以供参考。

关键词:果树;病虫害;防治

病虫害的预防工作应该从苗木接穗调运的过程入手,做好检疫工作。果树在检疫时一般需要调运,病虫在此环节会大面积繁殖,为害果树生长。在正常产区中,由于管理因素无法对病虫害实施有效控制,所以也经常会使病虫害蔓延。对此,要想解决此问题必须做好检疫工作

一、果树病虫害防治的误区

1.1对病虫害规律不了解

对果树的病虫害发生规律有了充分了解后,才能够更加熟练地掌控果树病害的发生规律,实现防治果树病虫害的目的。在进行果树病虫害防治时,“对症下药”——出现哪种病虫害就用相应的药物去治疗,是大多数果农存在的误区,这样的防治使得人们陷入被动状态。被动的治理效果与人类希望的水平还存在一定的差距,果农要想摆脱这种状态,就必须掌握病虫害发生规律。只有这样,才不会因药物滥用而导致产生抗药性,最大效率地保证果树健康生长。

1.2农药配制操作不科学

治理病虫害所使用的农药需要人为地去配置和使用,在这个过程中,存在由于人为因素而导致的不科学问题,这也是影响预防和控制果树病虫害效果提高的重要因素。在配制农药的过程中,有许多操作细节需要注意,对于不同药物的离子反应、酸度、碱度、药物的比例、果树的品种和位置等都必须有清楚的了解。在实践中,很多果农没有学习过专业的防治知识,对于果树的药用特性、配方要求和害虫防治概念知之甚少,所以,经常会出现不科学的农药比例,这样的农药在使用后无法有防治效果反而会损害果树。

1.3果树用药观念不正确

在果树病虫害的实际防治中,药物概念的指导作用是不可忽视的,现阶段,国家林业和农业部门大力宣传果树用药知识,使得更多的人得到了指导,但是由于种种原因,使得部分果农对于药物的概念仍然未能及时更新,误认为药物浓度或者药物量越大,对于病虫害的防治效果就越好。最终,他们所生产的果实表面残留大量的药物,人在食用后身体受到伤害,影响人们身体健康。

1.4忽视病虫天敌的作用

自然界是一个大的生态系统,有其特殊的生态制约关系,具体表现为每个物种都有自己的天敌,天敌的存在不仅对物种起到了制约的作用,还维持了自然界的平衡。在果树林中,许多害虫有天敌,这些天敌可以帮助协调果园内的生态平衡,减少农药的使用量,降低果树病虫害的发生率,有利于果树的健康生长。然而,在实践中,发现许多地区的果农没有意识到害虫天敌的积极意义,在选择农药时,很少考虑药物对病虫害天敌的危害。于是导致果树林中害虫的天敌大量死亡,切断了果树林中的天然生物链。

二、常用绿色防治技术

2.1坚持预防为主的防治方针

果树病虫害防治的关键是以预防为主。对果树病害而言,创造有利于树体生长发育的环境条件,能提高树体的抗病能力。同时,创造不利于病原物活动、繁殖和侵染的环境条件,能减轻病虫害的发生程度。对果树虫害而言,要进一步保护和发展害虫的天敌,利用这些有益动物发挥自然保护作用,并让它们在果园定居和繁殖。一是及时消灭和减少受病源体侵染的病枝和病叶,可以减少其病害的发生和流行。二是在果园的边上设置树篱和灌木丛,作为有益动物栖息和繁殖的场所。三是在果园内悬挂鸟箱来吸引山雀和其他食虫鸟类。这些食虫鸟类在哺乳期间可以吃掉大量害虫的幼虫,从而减少它们的虫口量。四是引进捕食螨,以控制果园内的红蜘蛛。五是冬天可以在果园里悬挂塞满稻草或刨木花的罐子和盒子,这样可以吸引草蜻蛉。

2.2注重生态调控技术

重点采取推广抗病虫品种、优化作物布局、培育健康种苗、改善水肥管理等健康栽培措施,并结合农田生态工程、果园生草覆盖、作物间套种、天敌诱集带等生物多种调控与自然天敌保护利用等技术,改造病虫害发生源头及滋生环境,人为增强自然控害能力和作物抗病虫能力。

2.3重点使用生物防治技术

重点推广应用以虫治虫、以螨治螨、以菌治虫、以菌治菌等生物防治关键措施,加大赤眼蜂、捕食螨、苏云金杆菌、白僵菌、绿僵菌、微孢子虫、芽孢杆菌、昆虫病毒、牧鸡牧鸭等技术的示范推广力度,积极开发植物源农药、农用抗生素、植物诱抗剂的应用技术。在生产中,要优先使用那些所有能够使用的非化学的可代替措施。第一,使用性诱剂,在为害不严重时,能够有效减少某些害虫的数量,从而可以减少农药的使用。第二,推荐在果园大量繁殖和释放有益昆虫。

2.4科学应用化学防治技术

(1)监测为害情况

必须时常监测所有苹果园病虫害的为害情况,以确定是否需要采取措施以及采取措施的时间和方式。监测可以在专业技术人员指导下由熟悉监测技术的种植者或专业技术人员来执行。

(2)制定阈值

用监测方法、发生模型为苹果园所在地区制定特定害虫发生的经济阈值。应该使用恰当的病害预报设备和模型来确定是否需要使用杀菌剂以及使用的时间。

(3)科学合理施用农药

在允许施用的农药中,农药不应该对施用者或果园的工作人员产生毒害;不能对环境造成不必要的污染;要保证果实中没有农药残留。只有在万不得已的情况下才可施用杀虫剂,在可能的情况下选择使用毒性最小的杀虫剂。在任何时候都不能使用IFP計划所禁止的杀虫剂。

(4)控制剂量

在施使用农药时,应该施用将害虫虫口量控制在果树的抗性阈值之下所需的最小剂量。喷施剂量不能超过附录说明书中规定的剂量。施用杀虫剂、杀螨剂及防治病害的化学药剂之前,种植者必须在果园的管理簿上记录害虫、病害的发生和侵染情况。

(5)保护益虫

为了发展和保护果园中益虫和螨类的多样性,要选择对益虫毒性最小的杀虫剂,可能的情况下采用边缘喷雾和定点喷雾,并为果园及其周围的成年益虫保留足够的花蜜和花粉作为食物。同一种类的杀螨剂每年只能施用1次。

(6)避免产生抗药性

为了防止害虫对农药产生抗性,尽可能使用替代类的非化学物质。在施用杀虫剂时特别注意不同活性成分的轮换施用。最好施用等待期相对比较短的农药,尤其是在夏季,要尽量避免施用同一活性物质的农药。避免在有风、高温以及其他极端天气条件下进行喷雾,以减少药液漂移和产生植物毒性。

总之,果树病虫害防治工作对于保障果实的质量来说是必不可少的,我国目前存在很多种防治方法,在进行选择的时候应该结合消费者对高品质水果的需求,综合考虑每一种防治手段的利弊,坚持保护环境与提高果实质量相结合的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