压铸过程中气孔缺陷的原因分析及预防措施
杨小博
安费诺(常州)电子有限公司 江苏省常州市 213125
摘要:压铸是一种广泛应用于制造业的金属成型工艺,通过将熔融金属在高压下注入模具型腔来制造各种复杂形状的零部件。然而,在压铸过程中,气孔缺陷是较为常见的问题之一,它会降低铸件的致密性、强度和耐腐蚀性,影响产品的质量和性能。本文主要探讨压铸过程中气孔缺陷的原因及预防措施。压铸作为一种重要的金属加工工艺,气孔缺陷会严重影响产品质量。文章深入分析了气孔产生的原因,包括原材料含气、压铸工艺不合理、模具设计与维护不佳等方面,并针对性地提出了预防措施,旨在为压铸生产提供有益的参考,以提高压铸产品的质量和可靠性,减少因气孔缺陷导致的废品和次品,降低生产成本,提升企业的经济效益和市场竞争力。
关键词:压铸;气孔缺陷;原因分析;预防措施
引言
随着现代工业的发展,压铸技术因能高效生产高精度、复杂形状的零部件而被广泛应用,如汽车、航空航天等领域的许多关键部件都采用压铸工艺制造。然而,压铸过程中气孔缺陷问题严重影响了压铸件的质量和性能,成为行业关注焦点。气孔的存在会降低压铸件的致密性,使其力学性能如强度、韧性等显著下降,增加零件在使用过程中的失效风险,进而影响整个产品的可靠性和安全性,如在航空发动机压铸件中,气孔可能导致部件在高温高压环境下出现裂纹甚至断裂,引发严重安全事故。在压铸工艺中,涉及多个详细参数。例如,浇注温度过高会使金属液的空气溶解度增大,吸收更多空气且除气难度增加,导致气孔风险上升;而浇注温度过低,金属液体流动性差,气体无法顺畅排出。压射速度也是关键参数之一,充型速度过快易产生涡流形成卷气,增加气孔产生的可能性。还有压射室的充满度,若充满度过低,易产生卷气现象,也是导致气孔的重要因素之一。
一、气孔缺陷的原因分析
(一)原材料因素
原材料中本身可能含有氢气等气体,当金属被加热熔化时,这些气体就会释放出来并混入金属液中。此外,若坩埚及周围环境存在湿气,也会导致金属液在熔炼过程中吸收额外的氢气,进而在压铸时容易产生针状气孔。而且,如果原材料的纯度不够,杂质较多,也会影响金属液的流动性和凝固特性,增加气孔形成的可能性。
(二)压铸工艺参数不合理
压射速度对气孔的产生有着重要影响。如果初压射速度过高,金属液在压射室内会产生剧烈的涡流和卷气现象,使气体卷入金属液中难以排出。同时,压铸时的充型速度也需要合理控制,速度过快会导致金属液在型腔中流动不稳定,产生紊流,从而卷入大量气体;而速度过慢则可能使金属液过早凝固,影响充型效果,同样容易产生气孔。此外,熔炼温度过高会使金属液中的含气量增加,且过高的温度还可能导致金属液的氧化加剧,进一步影响其质量,如果熔液未进行有效的除气处理,这些气体在压铸过程中就会形成气孔。
(三)模具方面的问题
模具的浇注系统设计不合理是导致气孔缺陷的常见原因之一。如果浇道的形状、尺寸或布局不当,会使金属液在充填型腔时流动不畅,产生涡流和卷气,阻碍气体的排出。例如,直浇道和横浇道的长度过短,不利于合金液的平稳流动和气体的溢出。另外,模具的排气系统不完善,排气通道堵塞或排气不畅,会使型腔中的气体无法及时排出,从而被困在铸件内部形成气孔。再者,模具的温度控制不当也会引发气孔问题,模温过高会使金属液中的气体溶解度降低,气体更容易析出形成气孔,同时还可能导致脱模剂挥发不完全,影响脱模效果并产生气体;而模温过低则会使金属液的流动性变差,充型困难,也容易产生气孔。
二、气孔缺陷的预防措施
(一)原材料的选择与处理
应选用干燥、纯净的合金材料,避免使用含有过多杂质和水分的原材料,从源头上减少气体的来源。在熔炼过程中,要严格控制熔炼温度,避免过热,防止金属液过度氧化和吸气。同时,可采用有效的除气方法,如使用精炼剂或通入惰性气体等,对金属液进行除气处理,以降低其含气量。
(二)优化压铸工艺参数
合理选择压射速度,根据压铸合金的种类、铸件的结构特点等因素,确定合适的初压射速度和充型速度,避免速度过高或过低导致的卷气和充型问题。在满足铸造成形和压铸工艺条件的前提下,尽量降低铝液的浇注温度,这样不仅可以减少铸件的体积收缩,还能降低金属液中的含气量,减少气孔和缩孔的产生。此外,还需要根据具体情况调整压铸工艺参数,如压射速度和高压射速度的切换点等,以优化压铸过程,提高铸件质量。
(三)改进模具设计与维护
设计合理的模具浇注系统,确保浇道的形状、尺寸和布局有利于金属液的平稳流动和气体的排出,可适当增加直浇道和横浇道的长度,使其大于50mm,以提供足够的空间让气体逸出。同时,要合理设置溢流槽和排气槽,保证其截面积足够大,且分布合理,以便有效地排出型腔中的气体和杂质。对于模具的温度控制,要根据不同的压铸工艺和材料选择合适的模具预热温度和工作保持温度,并采用有效的冷却和加热措施,确保模具温度的稳定性。此外,还需定期对模具进行清理和维护,及时清除排气通道上残留的金属屑等杂物,防止排气不畅。
三、质量控制与持续改进
(一)质量检测与监控
在压铸生产过程中,应加强对产品质量的检测和监控,采用多种检测方法,如X射线检测、金相分析等,及时发现气孔等缺陷。对每一批次的原材料、压铸产品都要进行严格的检验,确保其符合质量标准。同时,要建立完善的质量追溯体系,能够准确追溯到每一个产品的生产过程和相关参数,以便在出现问题时能够快速查找原因并采取措施加以解决。
(二)人员培训与管理
操作人员的技术水平和质量意识对压铸产品的质量有着重要影响。因此,企业要加强对操作人员的培训,使其熟悉压铸工艺和设备的操作规范,掌握正确的工艺参数调整方法和质量控制要点。同时,要增强操作人员的质量意识,使其充分认识到气孔缺陷对产品质量的危害,从而在生产过程中严格遵守操作规程,认真做好每一个环节的工作。
(三)持续改进措施
企业应建立持续改进的机制,定期对压铸生产过程进行分析和总结,收集和整理质量数据,找出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之处,并制定相应的改进措施。通过不断优化原材料采购、压铸工艺、模具设计等方面,持续提高压铸产品的质量和生产效率,降低气孔缺陷等质量问题的发生率,以满足市场对高质量压铸产品的需求。
四、总结
压铸过程中的气孔缺陷是一个复杂的问题,涉及原材料、压铸工艺、模具等多个方面。通过对气孔缺陷原因的深入分析,并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如合理选择原材料、优化压铸工艺参数、改进模具设计与维护等,可以有效地减少气孔缺陷的产生,提高压铸产品的质量。同时,加强质量检测与监控、人员培训与管理以及持续改进措施的实施,能够进一步提升企业的质量管理水平,增强企业的市场竞争力,为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在实际生产中,企业应根据自身的生产条件和产品要求,综合考虑各种因素,不断探索和创新,以实现压铸生产的高质量、高效率和低成本。
参考文献
[1]王飞,樊小龙,何哲.浅析压铸离合器壳体气孔缺陷防止[J].金属加工(热加工),2023,(10):123-126.
[2]李玉章,李星华,梁智,李雨耕,张永平,雷华志.压铸制备大长径比铸件气孔缺陷分析及对策[J].云南冶金,2023,52(S1):204-209.
[3]车俊琦.真空压铸改善铸件气孔缺陷及力学性能的规律研究[D].重庆大学,2021.
[4]谢书中,王孝益,李缨缤,姜凤伦.一种压铸箱体气孔缺陷分析及工艺措施[A]2018重庆市铸造年会论文集[C].重庆铸造行业协会、重庆市机械工程学会铸造分会,重庆市机械工程学会铸造分会,201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