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Education and Training

新时代国有企业政工队伍建设与能力提升研究

作者

李永

身份证号码:65312719860818203X

引言

新时代对国有企业的发展提出了更高要求。政工队伍作为国企思政工作的“执行者、推动者、创新者”,其角色价值体现在三个维度。当前,部分国企政工队伍存在的问题,导致思政工作“形式大于内容、说教多于共鸣”,难以满足新时代需求。因此,研究政工队伍建设与能力提升路径,成为国企加强党的建设、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重要课题。

1新时代国有企业政工队伍建设的核心目标

1.1政治素养过硬

政工队伍需具备“高政治站位、强政治定力”,能准确把握党中央关于国企改革发展的决策部署,将“党建引领”与“企业经营”深度结合:一是坚定理想信念,深刻理解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尤其是关于国有企业改革发展和党的建设的重要论述;二是增强政治判断力,能辨别社会思潮中的错误观点,及时纠正员工思想偏差,维护企业意识形态安全;三是强化政治执行力,将上级党组织的要求转化为具体思政工作方案,确保思政工作与企业战略同频共振。

1.2能力结构适配

针对新时代思政工作的新需求,政工队伍需从“单一型”向“复合型”转型,具备“多领域知识、多技能储备”:一是掌握数字化工作能力,能运用短视频、直播、线上平台开展思政工作;二是具备心理学知识,能针对年轻员工心理特点开展情绪疏导、压力管理;三是了解企业生产经营,能将思政工作融入研发、生产、营销等环节,避免“思政与业务两张皮”;四是拥有创新思维,能结合企业特点设计“有温度、接地气”的思政活动,提升员工参与度。

1.3工作作风务实

政工队伍需摒弃“坐办公室、念文件”的传统作风,树立“深入一线、服务员工”的务实导向:一是主动深入车间、项目现场,倾听员工心声,了解员工在“职业发展、生活困难、思想困惑”等方面的需求;二是坚持“问题导向”,针对员工反映的突出问题,协同相关部门制定解决方案;三是保持“耐心细致”的工作态度,对待员工思想问题不敷衍、不推诿,用“真情实感”化解矛盾,成为员工的“贴心人”。

1.4队伍活力充沛

通过优化激励机制与成长环境,让政工队伍“想干事、能干事、干成事”:一是建立科学的考核激励体系,将工作成效与薪酬、晋升挂钩,避免“干多干少一个样”;二是搭建“成长平台”,为政工人员提供培训、交流、实践的机会,助力职业发展;三是营造“尊重认可”的文化氛围,宣传政工队伍中的先进典型,提升政工岗位的职业荣誉感,吸引优秀人才加入。

2新时代国有企业政工队伍建设与能力提升的实施路径

2.1队伍结构优化

结构不合理是制约政工队伍活力的核心因素,可从“年龄、学历、专业”三个维度进行优化,打造“梯队分明、优势互补”的队伍:在年龄结构优化方面,通过“老带新”传帮带,发挥资深政工人员的“经验优势”,安排其担任年轻人员的导师,传授思政工作方法、企业历史文化,同时鼓励老员工向年轻员工学习数字化技能,实现“经验与活力”互补;实施年轻化招聘,扩大面向高校的招聘范围,优先录用“马克思主义理论、思想政治教育、新闻学、心理学”等专业的应届毕业生,将35岁以下年轻人员占比提升至40%以上,注入新鲜血液;进行内部选拔调配,从企业生产、技术、营销等部门,选拔“政治素质好、沟通能力强、群众基础佳”的年轻骨干转入政工岗位,丰富队伍的企业经营认知,避免“思政脱离业务”。在学历与专业结构优化上,推行学历提升计划,鼓励现有政工人员参加在职教育,将“本科及以上学历占比”从当前的不足60%提升至80%以上,重点提升“马克思主义理论、管理学、心理学”等相关专业学历;推动专业结构互补,打破“思政专业单一化”局限,通过招聘、内部调配,引入“数字化、法律、管理”等专业人才,形成“思政专业为核心、多专业辅助”的专业结构,满足多元化工作需求。

2.2核心能力提升

面对新时代思政工作挑战,可从四个关键维度提升政工队伍能力。在提升政治能力上,建立“周学、月研、季训”制度,采用“集中+线上”模式,深入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等,确保每年理论学习不少于120学时。安排政工人员参与企业重大决策等工作,前往红色教育基地接受现场教学,强化政治素养。提升数字化能力时,开展短视频制作等专项培训,邀请专业讲师授课,让政工人员能独立完成相关工作。引入数字化平台,使他们在实践中掌握数据分析等技能。提升思想引领能力方面,邀请心理学专家针对青年员工心理特点开展培训,帮助政工人员掌握相关技能。定期举办案例分享会等活动,让政工人员学习有效表达与策划方法。在提升融合服务能力时,组织政工人员深入一线部门,开展业务轮岗与知识培训,参与业务项目,针对思想难点开展思政工作,推动思政与业务协同发展。

2.3保障机制完善

良好的保障机制是政工队伍稳定与活力的关键,需从“考核激励、培训成长、职业发展”三个维度建立长效机制:在考核激励机制方面,构建"量化+质化"考核体系,既考量理论学习时长、活动数量等量化指标,也评估思想引领成效、业务融合度等质化内容;实施差异化激励,将考核结果分为优秀、合格、不合格三级,分别对应薪酬奖励、针对性培训和待岗调整,并通过内刊宣传、荣誉表彰强化精神激励。培训成长机制则打造分层分类培训体系,针对新入职、资深人员和管理者开展岗前、进阶和领导力培训,同时搭建内外交流平台,组织跨企交流、高校进修及内部案例分享,并提供重大思政项目等实践锻炼机会。职业发展机制推行"管理+专业"双轨制晋升路径,保障专业序列与管理序列同等待遇,促进政工与业务部门双向轮岗,选拔优秀年轻人才纳入企业人才库,制定个性化培养计划并优先提供发展机会。

结束语

新时代国有企业政工队伍建设与能力提升,是国企加强党的建设、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基础性工程”。通过优化结构,可打造复合型队伍;围绕“政治能力、数字化能力、融合服务能力”提升,可让政工队伍适配新时代思政工作需求;构建保障机制,可激发队伍活力、留住优秀人才。这一建设路径的核心,是实现“政工队伍从‘传统执行者’向‘创新推动者、价值创造者’的转型”,让思政工作不再是“可有可无的附加项”,而是“推动企业发展、凝聚员工力量的核心支撑”。未来,随着国企数字化转型的深入、社会思想的进一步变化,政工队伍建设需持续深化。通过持续创新与实践,国企政工队伍将成为“政治过硬、本领高强、作风优良”的新时代铁军,为国企高质量发展注入持久的思想动力。

参考文献

[1]张帅.新时期企业政工队伍建设与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相结合的路径研究[J].中外企业文化,2024(6) 167-169.

[2]吴巧,熊嘉庆.加强企业政工干部队伍建设与提升企业思政工作水平的探究[J].现代企业文化,2023(36):77-80.

[2]张思捷,涂明霞.加强企业政工干部队伍建设与提升企业思想政治工作水平的研究[J].中外企业文化,2023(6):174-1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