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Education and Training

基于核心素养的初中语文跨学科学习设计

作者

赵禹

金寨县映山红初级中学

新课标明确提出,初中语文需“加强学科间相互关联,带动课程综合化实施,引导学生在真实情境中运用多学科知识解决问题,培育核心素养”。初中阶段是学生语言能力、思维品质、文化认知发展的关键期,传统单一学科教学难以满足“综合育人”需求。基于此,研究基于核心素养的初中语文跨学科学习,对落实课标要求、丰富教学案例、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一、以核心素养为导向,制定多维目标

基于核心素养的初中语文跨学科学习设计,首先要明确以核心素养为导向的多维目标。在制定目标时,需要结合语文课程标准的要求、学生的认知水平和跨学科学习的特点,从“语言建构与运用”“思维发展与提升”“审美鉴赏与创造”“文化传承与理解”四个核心素养维度出发,同时兼顾其他学科的相关目标。例如,在设计《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的跨学科学习活动时,语文方面的目标可以设定为:准确理解词的内容和情感,掌握词的语言特色,提升语言表达能力;跨学科方面(结合历史、地理学科),目标可以设定为:了解宋代的社会背景和中秋节的文化习俗,认识月亮的天文知识与地理现象的关系;核心素养目标则聚焦于:通过对词的赏析和跨学科知识的探究,提升审美鉴赏能力、文化传承意识和跨学科思维能力。在目标设定过程中,要确保各目标之间相互关联、相互支撑,形成一个有机的目标体系。

二、立足语文本体,实现学科有机融合

跨学科学习的核心是“以语文为本体”,因此在选择跨学科内容时,要始终围绕语文教学的核心内容,确保跨学科内容与语文文本具有紧密的关联性和互补性,能够为学生理解语文知识、提升语文能力提供帮助。具体来说,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选择跨学科内容:

1、围绕文本主题选择内容

根据语文文本的主题,选取相关学科的内容,帮助学生更深入地理解文本主题。例如,在教学《黄河颂》时,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黄河精神”和“民族精神”的主题,可以结合历史学科中黄河流域的文明发展史、地理学科中黄河的地理特征和生态环境等内容,让学生从历史、地理的角度感受黄河的重要性,进而深刻理解文本所蕴含的民族精神。

2、结合语言学习选择内容

在语言知识学习和语言能力培养过程中,选取相关学科的内容作为语言运用的载体。例如,在培养学生的说明文写作能力时,可以结合科学学科的知识,让学生撰写科学实验报告、科普短文等,既提升学生的科学素养,又锻炼学生的说明文写作能力,实现语文与科学学科的有机融合。

3、依据学生兴趣选择内容

关注学生的兴趣爱好和认知需求,选取学生感兴趣的跨学科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例如,对于喜欢动漫、游戏的学生,可以在语文教学中引入动漫、游戏中的语言素材,如分析动漫台词的语言特色、撰写游戏剧情脚本等,将学生的兴趣与语文学习结合起来,同时适当融入美术、信息技术等学科的内容,提升跨学科学习的趣味性和实效性。

三、突出学生主体,设计多样化探究活动

跨学科学习活动的设计要突出学生的主体性,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和创新能力,设计多样化的探究活动。具体可以采用以下几种活动形式:

1、项目式学习活动

以项目为载体,让学生围绕一个具体的语文项目,整合多学科知识开展探究活动。例如,在教学“民俗文化”主题单元时,可以设计“家乡民俗文化调查与展示”的项目式学习活动。学生以小组为单位,通过查阅历史资料(历史学科)、实地考察家乡的民俗景点(地理学科)、采访当地老人(语文口语交际)、拍摄民俗照片或视频(信息技术学科)等方式,收集家乡的民俗文化资料,然后运用语文知识撰写民俗文化调查报告、制作民俗文化手抄报或 PPT,并在班级内进行展示交流。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不仅能够提升语文能力,还能培养合作能力、探究能力和创新能力,同时加深对家乡文化的理解和热爱。

2、情境模拟活动:创设真实的情境,让学生在情境中运用多学科知识解决问题。例如,在教学《陈太丘与友期行》时,可以设计“模拟古代礼仪场景”的情境活动。学生首先通过历史学科知识了解古代的礼仪规范,然后运用语文知识分析课文中人物的言行所体现的礼仪,接着分组模拟课文中的场景,进行角色扮演,在表演过程中注意运用恰当的语言和礼仪动作。此外,还可以结合美术学科,让学生制作古代服饰道具,增强情境的真实性。通过情境模拟活动,学生能够更直观地理解课文内容,提升语言表达能力和审美创造能力。

四、构建多元评价体系,关注学生全面发展

基于核心素养的初中语文跨学科学习评价,需要构建多元、全面、发展性的评价体系,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和核心素养的发展。具体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完善评价体系:

1、评价内容多元化

评价内容不仅要包括学生的语文知识掌握情况和语言能力提升情况,还要关注学生的跨学科思维能力、探究能力、合作能力、创新能力以及文化素养、审美素养等方面的发展。例如,在评价“家乡民俗文化调查与展示”项目时,不仅要评价学生撰写的调查报告和展示作品的语文水平(如语言表达、结构安排等),还要评价学生在调查过程中的探究能力(如资料收集、分析问题的能力)、合作能力(如小组分工、沟通协调的能力)以及对家乡文化的理解和传承情况。

2、评价方式多样化:改变单一的教师评价方式,采用教师评价、学生自评、学生互评、家长评价、社会评价相结合的多元化评价方式。例如,在“校园周边环境调查”实践活动中,学生首先进行自评,反思自己在活动中的表现、收获和不足;然后小组内进行互评,评价同伴在合作探究、资料收集、报告撰写等方面的表现;教师结合学生的自评、互评情况,以及学生的调查过程和成果,进行综合评价;同时可以邀请家长参与评价,了解学生在课外开展调查活动的情况;还可以将学生的调查报告和建议提交给当地环保部门,由环保部门对学生的活动价值进行评价。

总之,基于核心素养的初中语文跨学科学习设计,是适应教育改革发展趋势、提升语文教学质量、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在实际教学中,教师要明确核心素养的导向作用,科学选择跨学科内容,创新设计多样化的学习活动,构建完善的多元评价体系,避免跨学科学习流于形式。

参考文献

[1]罗珊.文化主题引领下初中语文跨学科学习的实践策略[J].中学语文教学,2024(7):42-45.

[2]彭婷.基于核心素养的初中语文跨学科项目式学习设计[J].基础教育研究,2025(5):61-64.

[3]王晓峰.初中语文跨学科学习的评价体系构建与实践[J].教学与管理,2024(11):79-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