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立医院药品集中带量采购执行效果评价研究
沙其拉
锡林郭勒盟医疗保障局综合保障中心 内蒙古 026000
药品集中带量采购是协同推进医药服务供给侧改革的关键举措【1】。党的十九大以来,按照党中央、国务院的决策部署,药品集中带量采购改革取得了显著成效。公立医院作为药品使用的主要场所,其对药品集中带量采购政策的执行效果直接关系到改革目标的实现。
一、公立医院药品集中带量采购政策概述
1.1 政策背景与目标
以往,受药价虚高、药品流通环节过多等因素影响,造成患者药费负担过重、医保基金透支严重,为破解这些难题,国家实施药品带量采购政策,完善促进以市场为主的药品价格形成机制,充分发挥医保基金对药品价格的引导作用,促进药价回位,降低患者用药费用,使医药行业回归理性,助推公立医院改革。
1.2 政策主要内容与特点
政策的主要内容包括明确采购范围,将基本医保药品目录用量大、采购金额高的品种纳入其中;规范采购数量,根据医疗机构申报需求量等确定采购量基数,确定采购量的比例;规范竞争规则,所有通过一致性评价的药品不进行质量分组,按通用名进行竞争单元采购;规范中选规则,通过质量和价格竞争产生中选企业和价格。其特点是招采合一、量价挂钩、强调保障质量和供应、注重政策的系统性,政策协同性强。
二、公立医院药品集中带量采购执行效果评价体系构建
2.1 评价指标选取原则
评价指标的选取要遵循科学性、全面性、可操作性、相关性等原则。其中,科学性指标要能够真实反映政策执行效果;全面性指标要能够覆盖政策执行的各个维度;可操作性是指标的数据容易收集和计算;相关性是指标与政策目标紧密相关。
2.2 具体评价指标体系
采用德尔菲专家咨询法等构建的评价标准,包括多方面。如集采工作报量质量,涵盖医疗机构报量的准确性、及时性等;集采任务完成质量,涵盖约定采购量完成率、非中选产品采购量占比等;集采工作保障,涵盖药品供应稳定性、医保支付政策落实情况等,具体可细化为集采任务完成质量、约定采购量是否按时完成、违规采购行为、集采药品供应情况以及非中选产品采购量占比等二级指标。
2.3 评价方法
比较常用的评价方法有统计评价法,例如统计医疗机构药品采购数据并计算出数值来;或使用对比分析法,对比集采前后的价格、采购量、费用等;或使用综合评价法,对几个评价指标进行加权计算,得出一个综合的评价分值。
三、公立医院药品集中带量采购执行效果分析
3.1 药品价格降低效果
多轮集采之后,平均降幅是非常显著的,有些品种甚至降幅达到了九成以上【2】,患者用药的成本也是大大下降了,尤其是需要长期用药患者。医院采购药品的成本也是大幅下降,可以节约医疗资源。
3.2 药品供应保障情况
总体来看,大部分中选企业能够履行供应承诺,确保了药剂供应。但也出现部分企业由于产能问题而在供应过程中出现问题的情况【3】。但随政策完善,对企业供应能力的要求及监管在不断加强,供应保障不断改善。
3.3 医疗机构用药结构优化
集采使医疗机构优先使用价低效优的中选药品,用药结构更加合理,如对抗菌药物使用中,中选抗菌药物价低的同时质量和效用得到保障,医
疗机构增加了对中选抗菌药品的使用【4】,减少了对抗菌药的非中选高价药品的使用,提高了用药合理性。
3.4 医保基金使用效率提升
药品价格的降低使得医保基金支出减少,节约的医保基金可以用于其他医疗服务项目,提高了医保基金的使用效率。同时,医保部门通过与医疗机构的结算方式改革,如建立预付机制等,进一步优化了医保基金的管理。
四、公立医院药品集中带量采购执行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4.1 部分中选企业供应不稳定
尽管多数企业能够保障供应,但仍有少数企业因产能规划不足、原材料供应问题等导致供应不稳定,影响医疗机构的正常用药和患者的治疗。
4.2 医疗机构积极性有待提高
部分医疗机构在执行集采政策时,存在积极性不高的情况。例如,在完成约定采购量后,对于超出部分的采购,可能未优先选择中选产品,影响了集采政策的全面落实。
4.3 医保、医疗和医药间沟通渠道不畅
医保部门、医疗机构和医药企业之间在信息沟通、政策协调等方面存在一定障碍,导致政策执行过程中出现一些衔接问题,影响了执行效果。
五、提升公立医院药品集中带量采购执行效果的建议
5.1 加强对中选企业的监管与支持
建立健全对中选企业的监管机制,加强对企业产能、质量、供应等方面的监测和评估。同时,对于有供应困难的企业,给予一定的政策支持和指导,帮助企业提升供应能力。
5.2 提高医疗机构参与积极性
完善对医疗机构的绩效考核机制,将集采政策执行情况与医疗机构的绩效挂钩,给予医疗机构合理的激励措施,如结余留用等,提高医疗机构主动执行集采政策的积极性。
5.3 畅通医保、医疗和医药间沟通渠道
搭建医保、医疗和医药三方沟通平台,定期召开协调会议,及时解决政策执行过程中的问题,加强信息共享和政策协同。
六、结论
公立医院药品集中带量采购政策发挥了减少药品费用,确保药品供应,规范用药行为,提高医保基金使用效率等重要作用,同时也存在政策执行方面有待改善和提升的问题。科学的评价体系可以更加全面正确地评估政策执行效果,从而进一步改进政策。今后随着政策的不断完善,多方面合作持续推进,有助于政策充分发挥保障人民用药需求,推动医药行业高质量发展等作用;也要持续扩充集采品种、完善采购规则等以适应医药市场环境的变化。
参考文献
【1】贡雪芃,刘东,魏盈盈,等. 公立医院药品集中带量采购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 中华医院管理杂志,2021,37(10):827-830.
【2】杨学英,杨亮蕊. 大理市某三甲医院实施药品集中带量采购的效果[J]. 中国药物经济学,2024,19(6):61-66.
【3】姜姗,葛卫红,穆耕林,等. 国家组织药品集中带量采购在某公立医院的实施效果分析[J]. 中国医院管理,2022,42(7):70-73.
【4】郭丽,王健,王敬毅,等. 药品集中采购政策对医院抗菌药物使用的影响研究[J]. 卫生经济研究,2022,39(6):24-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