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病随访管理在原发性高血压治疗中的作用分析
陶可馨
绍兴市越城区富盛镇卫生院 浙江绍兴 312000
原发性高血压是动脉血压持续升高的慢性心血管病,发病与遗传、环境等多因素相关。据相关报告,我国成人患病率达 27.5% 且逐年上升,长期控制不佳会损害心脑肾等靶器官,增加并发症风险[1]。目前治疗以口服降压药为主,但因患者认知不足、用药依从性差等,血压控制率偏低。慢性病随访管理通过定期监测、健康指导等持续干预,可改善上述问题,分析其作用对优化管理策略、提升患者生活质量意义重大。本研究探讨慢性病随访管理在原发性高血压治疗中的应用效果,具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近期收治的 100 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纳入本次研究,均给予常规治疗期间,以50 例为一组将患者分入观察组及对照组。观察组:性别男/女(28/22),年龄 50-76( 63.25±4.47 )岁 ,病程 3-15 年;对照组:性别男/女(29/21),年龄 50-78( 64.33±4.58 )岁 ,病程 2-15 年;两组一般资料比较无明显差异,具有均衡性( p>0.05λ
1.2 方法
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及管理:开具降压药物(如氨氯地平、缬沙坦等),告知用药方法及注意事项;发放健康手册,指导低盐低脂饮食、规律运动;嘱患者每3 个月复诊1 次,测量血压并调整治疗方案。
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慢性病随访管理,具体措施如下:(1)随访频率:首月每周电话随访1 次,第2-3 月每2 周随访1 次,第4-6 月每月随访 1 次,同时每 2 个月门诊随访 1 次。(2)随访内容: ① 血压监测:指导患者居家自测血压,记录数据并反馈,门诊随访时同步测量诊室血压;② 用药指导:询问服药情况,纠正漏服、擅自停药等行为,解释药物不良反应及应对方法; ③ 生活方式干预:根据患者个体情况制定饮食(每日盐摄入≤5g)、运动计划(每周中等强度运动 ≥150 分钟),戒烟限酒; ④ 心理疏导:评估患者焦虑、抑郁情绪,通过健康宣教缓解其对疾病的担忧。
1.3 观察指标
治疗 6 个月后收缩压 <140mmHg 且舒张压
的血压控制达标率,采用 Morisky 用药依从性量表(MMAS-8)评估且得分 ≥6 分的用药依从性良好率,以及随访期间脑卒中、心肌缺血、蛋白尿等并发症的发生率。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2.0 软件分析数据,计数资料以率 (% )表示,采用 χ2 检验;计量资料以(
)表示,采用 Φt 检验。 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表1 两组血压控制率比较[ (n)%

表2 两组用药依从性比较[ (n)%

表3 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 (n)%]

3、讨论
原发性高血压是一类病因尚未完全明确,以动脉血压持续超出正常范围为核心特征的慢性心血管病症,其发生与遗传易感性、环境诱因及生活习惯等多因素交织相关,长期可累及心、脑、肾等靶器官[2]。
慢性病随访管理对原发性高血压治疗的积极作用体现在多方面。在血压控制上,其通过定期监测可及时发现血压波动,便于调整治疗方案,同时持续健康指导能强化患者对血压控制重要性的认知,促使其主动配合,而常规复诊模式下患者易因疏忽或症状缓解忽视监测,导致治疗延误[3]。用药依从性方面,随访管理的针对性干预可减少漏服、擅自停药等行为,及时解释药物不良反应以缓解患者顾虑,常规管理中患者则可能因认知不足或担心副作用而依从性较差。在并发症预防上,随访管理通过有效控制血压减少血管内皮损伤,结合生活方式干预改善患者整体健康状况,减轻靶器官负担,常规管理下患者因缺乏持续指导难以坚持健康生活方式,并发症风险更高。综上,慢性病随访管理应在临床推广,为患者提供个体化、持续性健康服务以改善预后。
【参考文献】
[1]武艳红. 慢性病随访管理在原发性高血压治疗中的应用及其作用分析[J]. 医学论坛,2023,5(3):150-152.
[2]刘江涛. 慢性病随访管理在原发性高血压治疗中的应用及其作用分析[J]. 智慧健康,2021,7(5):162-164.
[3]王艳杰,郑乐乐,祖丽皮耶·麦麦提祖农,等. 随访工作在基层高血压病管理中的应用及其作用[J]. 新疆医学,2024,54(3):320-322,3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