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托槽隐形矫治与固定矫治技术在口腔正畸治疗中的效果比较
邓竣丰
佛山市口腔医院 广东佛山 528000
医院口腔科中,牙齿畸形十分常见,主要有龅牙、牙列不齐与歪嘴等,可影响病人面部的美观度,情况严重时,也可引起牙齿与口腔功能障碍等问题[1]。目前,医生可采取口腔正畸疗法来干预牙齿畸形病人,但为能确保疗效,医生还应为病人选择一种最佳的矫治技术。本研究以80名口腔正畸病人为例,旨在剖析口腔正畸治疗用无托槽隐形矫治和固定矫治技术的作用。
1 资料与方法
1.1 样本的选择
2022年1月-2025年1月,本院门诊接诊口腔正畸病人(N=80)。收集该时间段的隐形矫治和固定矫治患者的资料,先通过初诊检查的x线片和CBCT筛选出符合条件的病例样本。
1.2样本的数量
实验组(女23人、男17人)年龄跨度13-28,均值(22.25±2.17)岁。对照组(女24人、男16人)年龄跨度13-28,均值(22.74±2.11)岁。各组上述资料的统计学分析结果之间并不存在显著差异(P>0.05)。
1.3纳入标准与排除标准:
1.3.1轻到中度牙列不齐,牙列拥挤度小于8mm。
1.3.2无严重的骨性错颌畸形,0°<ANB<5°
1.3.3无严重的牙周疾病及口腔黏膜疾病,x线片所见牙槽骨吸收在前牙区不超过牙根中1/3,在后牙区未达到根分叉。
1.3.4依从性较好,能配合6—8周定期复查的患者;无系统疾病史,无精神疾病史。
1.4 方法
首先,根据患者的历史病例,了解患者的身份信息、主诉、病史等基本情况。筛选出主诉为“牙齿不齐求治”的患者。再收集这些患者的初诊检查资料,包括x线片、CBCT、口腔寄存模型、颌面部及牙列照片。通过这些初诊检查资料,筛选出符合纳入标准的样本。
将使用无托槽隐形矫治器的病例归为实验组,要求患者每副矫治器佩戴10-14天后自行更换,要求患者每日佩戴矫治器22h以上。要求患者每6-8周复诊,复诊主要对患者进行口腔卫生检查及宣教,观察矫治器贴合牙齿情况及牙齿表面的附件粘接固位情况。若出现矫治器与牙面出现大于1mm的不贴合,则考虑重新制作矫治器。若出现附件松脱的情况,则及时重新粘接固位。
将使用固定矫治器的病例归为对照组,初始使用0.012inch或0.014inch的圆镍钛弓丝进行排齐。要求患者每3-8周复诊,复诊主要对患者进行口腔卫生检查及宣教并更换尺寸更大的弓丝。同时要检查患者口内托槽的固位情况,若松脱则需要及时重新粘接。
阅读以上患者自佩戴矫治器开始6个月内的历史病历,排除不能按时复诊的患者,最终筛选出实验组40人,对照组40人。收集这些病例开始佩戴矫治器6个月后的牙列照片,观察照片中的牙齿排列情况以及牙周软组织情况,通过以下标准,评价牙齿的排列情况及牙周软组织的情况。
1.4.1 评价标准
① 牙齿排齐的标准:
差:牙齿排列不整齐,与正畸前无明显差异,或牙齿的扭转角度仍然大于30°。。
良:视觉主观上能发现牙齿排列与正畸前比较更加整齐,或牙齿的扭转角度小于30°但大于10°。
优:牙齿排列比较整基本整齐。,
② 牙周软组织的评估标准
A牙龈明显的萎缩
B牙龈红肿
1.5 统计学分析
本次研究期间,对于一般资料和结果中的所有数据,都运用 SPSS 25.0软件完成相关的分析与处理工作。统计学分析过程中,x²与t的作用主要是用来检验计数与计量资料,关于这两种资料的表现形式,主要是:(%)、()。对分析所得的结果进行深度剖析,若符合统计学相关标准,即可写作P<0.05。
2 结果
2.1 矫治效果分析
表1内矫治效果的评定结果:实验组和对照组都取得了较好的效果,虽然结果显示不同组别的优良例数不同,但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

2.2 并发症分析
表2内并发症的统计结果:实验组低于对照组(P<0.05)。

3 讨论
目前,牙齿畸形在我国临床上极常见,且其同时也是颅面与颌面异常发育的一个重要病因,需积极干预[2]。而口腔正畸治疗则是牙齿畸形比较重要的一种干预方式,能对牙齿畸形问题进行有效的解决,避免病人出现各种口腔疾病。研究发现,在口腔正畸治疗当中合理运用固定矫治技术,能改善病人的牙齿排列不整齐与牙列畸形等问题,但由于牙齿移动的方式缺乏个性化,且因为矫治器固定在牙齿表面,患者维护口腔萎缩清洁更困难,因此在矫治期间更容易出现牙周软组织的病变。进而对其治疗依从性造成了不利影响[3]。而无托槽隐形矫治技术则是一种比较新型的干预方式,能根据病人实际情况,对矫治器进行制定,让矫治器能够和病人的牙面进行有效的贴合[4]。另外,无托槽隐形矫治器也具备较好的弹性,能充分利用回弹力,矫正病人移位的牙齿,且其刺激性也更小,佩戴舒适度更高[5]。本研究,针对轻度到中的牙列不齐病例,在患者依从性良好的前提下,固定矫治和无托槽隐形矫治都等取得较好的疗效。无托槽隐形矫治器主要是运用高分子材料制作而成,且其无色,透明,佩戴操作十分方便。若病人需要清洗或进食,也可随时将矫治器取下,使患者更容易维护口腔卫生清洁,从而一定程度上能减少因菌斑堆积而造成牙周软组织病变。
综上,口腔正畸病人用无托槽隐形矫治技术,其效果好,且能一定程度上减少并发症。
参考文献:
[1] 宫桂云,杨志刚,吴康. 无托槽隐形矫治技术与固定矫治技术在口腔正畸中的治疗效果对比[J]. 中国实用医药,2025,20(13):51-53.
[2] 刘劲. 无托槽隐形矫治与固定矫治技术在口腔正畸治疗中的应用效果[J]. 吉林医学,2024,45(11):2685-2688.
[3] 叶庆,张丽红,刘海霞. 无托槽隐形矫治与固定矫治技术在口腔正畸治疗中的临床效果及牙周和口腔功能指标的比较[J]. 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2022,21(2):206-211.
[4] 李郑辉. 无托槽隐形矫治与固定矫治技术对口腔正畸患者矫治效果、牙齿美观度及并发症的影响比较[J]. 医学美学美容,2025,34(6):5-8.
[5] 史洋,陈红莉. 无托槽隐形矫治与固定矫治技术在口腔正畸中的临床效果及牙周和口腔功能指标的比较[J]. 医药论坛杂志,2023,44(19):79-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