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人机测量在大面积地形测量中的应用
钟鑫
黑龙江省地质科学研究所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 150080
一、引言
大面积地形测量在工程建设、土地规划、环境监测等领域具有应用价值。传统地面测量和航空摄影测量在效率、成本及可操作性上存在局限,尤其在山区、丘陵及交通不便地区作业困难。无人机通过搭载高分辨率相机和激光雷达,可快速获取高精度地形数据,实现三维建模与数字高程模型制作。本文旨在分析无人机测量技术及其在大面积地形测量中的应用特点,探讨其优势和应用前景,为现代测绘技术发展和实践提供参考。
二、无人机测量技术概述
(一)无人机类型及适用场景
无人机按结构和飞行特性可分为固定翼无人机和多旋翼无人机两类。固定翼无人机具备续航时间长、飞行速度快的特点,适合大面积区域地形测量和长航线作业,但对起降条件要求较高,通常需要跑道或专用起降区。多旋翼无人机具有垂直起降、悬停能力强的优势,适合复杂地形、城市建筑密集区或狭窄区域的测量,操作灵活,能够在短时间内完成高精度局部测量任务。
(二)载荷设备
无人机测量精度和适用范围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其搭载的载荷设备。常用载荷包括高分辨率光学相机、激光雷达(LiDAR)、多光谱传感器等。高精度相机可实现地形影像快速采集和三维建模;激光雷达能够穿透植被覆盖,获取高密度点云数据,适合复杂地形测量;多光谱传感器用于获取地表信息,辅助土地利用和环境分析[1]。
(三)数据获取与处理流程
无人机测量的数据获取和处理流程包括航线规划、飞行控制、数据采集和后期处理。航线规划需根据地形复杂度和测量精度要求确定飞行高度、航线间距及重叠率;飞行过程中通过自动控制系统保持稳定飞行,实现高质量图像或点云采集。数据采集完成后,需要进行影像拼接、点云生成、坐标校正及数字高程模型(DEM)制作等处理工作,以获得精确的地形信息。
三、大面积地形测量的应用特点
(一)任务需求与精度要求
大面积地形测量通常涉及数百甚至上千平方公里的区域,其任务需求具有广泛性和复杂性。测量目标不仅包括地形高程、坡度、地貌特征,还可能涉及河流、湖泊、植被覆盖和基础设施的空间信息。因此,对测量精度的要求较高,既需要保证整体地形模型的宏观准确性,也要满足局部细节的精细表现。不同应用场景对精度要求不同,如城市规划、道路设计等对高程精度和空间分辨率要求更严格,而土地利用或环境监测则对整体覆盖和数据连续性要求更高。
(二)数据量大、处理复杂
大面积地形测量生成的数据量通常非常庞大,包括高分辨率影像、多光谱数据及激光雷达点云等。这些数据不仅体量大,还具有高维度特性,对存储、传输和处理提出了较高要求。数据处理过程包括图像拼接、点云生成、坐标校正、数字高程模型(DEM)及数字地表模型(DSM)制作等环节,每一步都需要大量计算资源和专业处理软件。尤其是点云数据的密度和精度越高,后处理计算量和存储需求越大。
(三)作业环境与效率要求
大面积地形测量面临复杂的作业环境,包括山区、丘陵、河谷以及交通不便或植被茂密的区域。无人机能够灵活适应不同地形,垂直起降和悬停能力使其能够覆盖传统测量难以到达的区域[2]。大面积测量对作业效率要求较高,传统人工或地面测量方式效率低下,而无人机可通过航线优化、自动飞行和多机协作,实现快速、高效的数据采集。
四、无人机测量在大面积地形测量中的优势
(一)高效性
无人机测量在大面积地形测量中具有显著的高效性。无人机能够通过自动航线规划和自主飞行,一次飞行即可覆盖大面积区域,实现快速数据采集。多旋翼无人机的垂直起降和悬停能力,使其能够在复杂环境中灵活操作,而固定翼无人机则适合长航线、高覆盖率测量,进一步提升测量效率。无人机配备高分辨率相机或激光雷达,可同时采集影像和点云数据,减少多次重复作业,提高整体工作效率。这不仅降低了人力成本,也缩短了测量周期,为工程建设、环境监测和资源调查等提供了时间优势。
(二)高精度
无人机搭载高分辨率光学相机、激光雷达(LiDAR)和多光谱传感器,无人机能够获取高密度、高精度的地形信息,实现厘米级甚至毫米级的测量精度。通过精确的航线规划、航高控制和重叠影像采集,结合后期数据处理的图像拼接和点云生成技术,可以有效减少测量误差,保证整体地形模型的精确性。无人机能够在植被覆盖区和复杂地形中采集三维数据,克服了传统测量方式在视线受阻或地形崎岖地区的局限性。高精度数据不仅满足工程设计、土地利用规划等对精确地形信息的需求,也为地质分析、洪水模拟和生态环境研究提供可靠的数据基础。
(三)灵活性与可操作性
多旋翼无人机能够实现垂直起降和悬停操作,使其能够在复杂地形、狭窄区域以及植被覆盖密集的环境中顺利作业,而无需依赖传统测量所需的道路或开阔场地。固定翼无人机则适合长距离连续航线飞行,能够高效覆盖大范围测量区域。无人机系统配备先进的自动飞行控制技术,能够根据地形和测量目标灵活调整航线、飞行高度和重叠率,减少人为干扰因素对数据精度的影响[3]。同时,无人机易于快速部署和回收,即便在应急测绘或临时任务中,也能在短时间内完成大规模数据采集,显示出传统人工测量难以比拟的操作优势。
(四)成本与安全性
相比传统航空摄影测量或地面大面积测量,无人机操作成本低,减少了对大型测绘飞机、车辆和大量人工的依赖,降低了人力、物力和燃料开支。无人机能够在险峻山区、河流及不易通行的区域进行测量,避免了人员进入危险环境的必要,从而提高作业安全性。在长期应用中,无人机不仅能够快速完成测绘任务,还能通过重复飞行进行数据更新和监测,降低整体测量成本。同时,无人机小型化、智能化特点减少了操作风险,结合无人机实时监控和避障技术,可进一步保证测量过程的安全可靠,为大面积地形测量提供经济、高效且安全的解决方案。
五、结论
无人机测量在大面积地形测量中具有高效的数据采集能力、高精度的测量结果、灵活适应复杂地形的操作性能以及成本低、作业安全性高的特点。通过合理选择无人机类型、搭载合适载荷并优化航线与数据处理流程,可以有效满足不同地形和应用场景的测量需求。无人机测量不仅提高了测量效率和数据精度,也为工程规划、资源管理和环境监测提供了可靠技术支撑,为大面积地形测绘的现代化和智能化发展奠定了基础。
参考文献
[1]程春阳.无人机测量技术在大面积地形测量中的应用研究[J].科学技术创新,2025(7):48-51.
[2]孙一茂,杨磊,李篡峰,等.无人机在大面积地形测量中的应用[J].中国高新科技,2023(4):46-48
[3]池斌,王中洋,朱亚峰,等.无人机地形航测技术在大面积地形测量中的应用[J].信息技术时代,2022(5):116-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