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医结合治疗脑卒中后遗症的临床效果评价
储召玲 靳晨晨 孙阔 吴元元
安徽静安中西医结合医院 安徽合肥 230000
【关键字】中西医结合;脑卒中后遗症;神经功能缺损;肢体功能;吞咽功能
脑卒中是一种急性脑血管疾病,具有高发病率、高致残率和高死亡率的特点[1]。许多患者在脑卒中后会留下不同程度的后遗症,如肢体运动障碍、吞咽困难、言语障碍等,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给家庭和社会带来沉重负担。西医常规治疗在改善患者症状方面有一定作用,但对于一些患者来说,效果仍不尽人意[2]。中医治疗在脑卒中后遗症的康复中具有独特优势,如中药调理、针灸等,能从整体上调节人体机能,促进神经功能恢复。因此,本研究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脑卒中后遗症的临床效果,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3]。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 2023 年 1 月至 2024 年 6 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 100 例脑卒中后遗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符合第四届全国脑血管病会议修订的脑卒中诊断标准,并经头颅 CT 或 MRI 证实;病程在 6 个月至 2 年之间;存在不同程度的肢体运动障碍、吞咽困难等后遗症;患者及家属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合并严重心、肝、肾等重要脏器功能障碍者;精神疾病患者;对研究药物过敏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各 50 例。对照组,男 28例,女22 例;年龄45 - 75 岁,平均( 62.5±5.5) )岁;脑梗死35 例,脑出血15 例。观察组,男26 例,女24 例;年龄 43-78 岁,平均( 63.2±6.1 )岁;脑梗死 33 例,脑出血 17 例。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疾病类型等一般资料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采用西医常规治疗:
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中医治疗:
气虚血瘀证:予补阳还五汤加减,基础方为黄芪 30⋅60g. 、当归 10g. 赤芍 10g, 、地龙 6g、川芎 10g. 、桃仁 6g. 、红花 6g ;若肢体麻木加鸡血藤 1 5g,乏力明显加党参 15g
用法用量:每日1 剂,将药材加水浸泡30 分钟后煎煮,取药液 400ml ,分早晚2 次温服,连续服用8 周。
痰热腑实证:予星蒌承气汤加减,基础方为胆南星 10g, 、瓜蒌 15g⋅ 、生大黄 6⋅10g (后下)、芒硝 6g (冲服);若腹胀明显加厚朴 10g ,口苦加黄芩10g
用法用量:每日1 剂,煎煮方法同补阳还五汤,取药液 300ml ,分 1-2次温服(根据患者排便情况调整,避免腹泻过度),连续服用8 周。
主穴:内关(腕横纹上2 寸,掌长肌腱与桡侧腕屈肌腱之间)、人中(人中沟上1/3 与下2/3 交点处)、三阴交(内踝尖上3 寸,胫骨内侧缘后际)。
配穴:上肢活动障碍加肩髃(肩峰端下缘,当肩峰与肱骨大结节之间)、曲池(屈肘,肘横纹外侧端凹陷处)、合谷(手背第2 掌骨桡侧的中点处);下肢活动障碍加环跳(股骨大转子最高点与骶管裂孔连线的外1/3 与内2/3交点处)、阳陵泉(腓骨头前下方凹陷处)、足三里(犊鼻下 3 寸,胫骨前肌外缘);吞咽困难加廉泉(颈前正中线,喉结上方,舌骨上缘凹陷处) ).6
用法用量:患者取仰卧或侧卧位,穴位常规消毒后,选用 0.30mm×40 mm 毫针,内关穴直刺 0.5-1 寸,施捻转补泻法;人中穴向上斜刺 0.3-0.5寸,用雀啄法至眼球湿润;三阴交穴直刺1-1.5 寸,施提插补泻法。配穴根据穴位特点选择合适针刺深度,施平补平泻法。留针30 分钟,期间行针2次,每日1 次,连续针灸8 周。
1.3 观察指标
两组不良反应比较:观察两组治疗期间出现的不良反应,如恶心、呕吐、头晕等。
1.4 统计学分析
本次研究的所有数据均纳入SPSS23.0 软件中进行比较分析,对于计量资料以均数 ± 标准差( x±s )表示,若( P<0.05 )提示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不良反应比较
对照组出现恶心 2 例 (4% ),呕吐 1 例 (2% ),头晕 1(% )例,总发生率 4 例 (8% );观察组出现恶心 1 例 (2% ),皮疹 1 例 (2% ),总发生率 2 例 (4% )。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λ
脑卒中后遗症的治疗是一个长期而复杂的过程,西医常规治疗在急性期能有效挽救患者生命,但对于后遗症期的康复,存在一定局限性。中医治疗注重整体观念和辨证论治,通过中药调理和针灸刺激穴位,可起到疏通经络、调和气血、醒脑开窍等作用,促进神经功能的恢复。本研究中,观察组在西医常规治疗基础上联合中医治疗,临床疗效显著优于对照组[4]。从神经功能、肢体功能和吞咽功能的改善情况来看,说明中西医结合治疗能更有效地促进患者神经功能和肢体功能的恢复,改善吞咽功能,提高患者生活质量[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λ 。
综上所述,中西医结合治疗可显著改善脑卒中后遗症患者神经功能、肢体及吞咽功能,提升临床疗效且安全性较高,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 海锋巍,任文侠,杨翠花.针刺联合康复训练治疗脑卒中后遗症临床研究[J].湖北中医药大学学报,2025,27(04):88-91.
[2] 何云芳,魏艳.药棒疗法在脑卒中后遗症患者中的临床应用进展[J].中国临床护理,2024,17(04):254-257+261.
[3] 曾春秀,康淑真,何萍桂.中医适宜技术干预结合延续护理在脑卒中后遗症患者中的实施效果[J].深圳中西医结合杂志,2023,35(03):135-138.
[4] 戴英林,黄利,黄丽珍.医养结合模式在中老年脑卒中后遗症患者居家照护中的价值[J].中外医药研究,2022,4(01):112-114.
[5] 皇姣姣,李星辰,周金金.老年住院脑卒中患者衰弱状况评估及其影响因素[J].中国卫生工程学,2023,22(04):484-4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