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新课标视域下的小学体育项目化教学实践

作者

兀春娜

三门峡市陕州区第二小学

摘要: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推进,新课标对小学体育教学提出了更高要求,强调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和综合能力。项目化教学作为一种创新的教学模式,在小学体育教学中具有独特优势。本文在新课标视域下,深入探讨小学体育项目化教学的内涵、意义,并结合教学实践分析其实施策略,旨在为小学体育教师提供教学参考,推动小学体育教学质量的提升。​

关键词:新课标;小学体育;项目化教学;教学实践​

一、引言​

小学体育教育是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起着关键作用。新课标明确了小学体育教学要以培养学生的运动能力、健康行为和体育品德为核心目标。传统的小学体育教学模式往往侧重于技能传授,教学内容较为单一,难以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项目化教学以其独特的教学理念和方式,为小学体育教学注入了新活力,有助于实现新课标所提出的教学目标。​

二、小学体育项目化教学的内涵与意义​

(一)内涵​

小学体育项目化教学是指教师根据教学目标和学生实际情况,将体育教学内容设计成具体的项目任务,让学生以小组合作或个人探究的方式,在完成项目任务的过程中学习体育知识、掌握运动技能、培养综合能力的教学模式。例如,将 “校园运动会策划” 作为一个项目,学生需要运用体育知识,如田径项目的比赛规则、球类项目的竞赛组织等,同时还需具备团队协作、沟通交流等能力,来完成运动会的项目设置、赛程安排、场地布置等任务。​

(二)意义​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项目化教学将体育学习与具体的项目任务相结合,使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感受到体育的趣味性和实用性。以 “创编校园健身操” 项目为例,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创意,选择音乐、设计动作,这种自主参与的方式能够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从 “要我学” 转变为 “我要学”。​

提升学生团队协作能力:大多数项目化教学任务需要学生以小组形式完成,这为学生提供了团队协作的机会。在小组合作中,学生需要明确分工、相互沟通、协同工作,共同为完成项目目标而努力。例如在 “班级足球联赛组织” 项目中,小组成员分别负责球队组建、比赛规则制定、赛程安排、宣传推广等工作,通过团队协作,学生学会倾听他人意见,发挥各自优势,提升团队协作能力。​

三、新课标视域下小学体育项目化教学实践策略​

(一)科学设计项目任务​

结合教学目标与学生兴趣:教师要根据新课标要求和教学内容,结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兴趣爱好设计项目任务。对于低年级学生,可以设计一些简单有趣、具有情境性的项目,如 “动物运动会”,学生模仿动物的动作进行比赛,在游戏中学习基本的运动技能。对于高年级学生,则可以设计更具挑战性和综合性的项目,如 “社区体育活动策划”,让学生将所学的体育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明确项目任务与要求:在项目设计时,教师要明确项目任务的具体内容和要求,让学生清楚知道自己需要做什么、达到什么目标。例如在 “篮球技巧挑战赛策划” 项目中,教师要明确规定挑战赛的项目设置(如运球接力、投篮比赛等)、比赛规则、评分标准等,使学生在实施项目时有清晰的方向。​

(二)合理组织教学过程​

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在项目化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自主探究,鼓励学生积极思考、主动尝试。如在 “自制体育教具” 项目中,教师可以先介绍一些常见的体育教具制作方法和材料,然后让学生自主设计和制作具有创意的体育教具。学生在制作过程中遇到问题时,教师给予适当的指导和启发,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

加强小组合作学习:教师要合理分组,确保小组内成员能够优势互补。在小组合作过程中,引导学生明确分工,共同制定项目实施计划。例如在 “校园体育文化节展示” 项目中,有的学生负责节目策划,有的负责道具制作,有的负责表演排练等。教师要定期组织小组讨论,让学生交流项目进展情况,解决遇到的问题,促进小组合作学习的顺利进行。​

(三)多元评价项目成果​

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过程性评价关注学生在项目实施过程中的表现,如参与度、团队协作能力、问题解决能力等。教师可以通过课堂观察、小组评价、学生自评等方式进行过程性评价。终结性评价则侧重于对项目成果的评价,如项目完成的质量、创新性等。将两者结合,全面评价学生的学习情况。例如在 “体育手抄报制作” 项目中,教师在学生制作过程中观察学生的资料收集、排版设计等表现进行过程性评价,在手抄报完成后,从内容丰富度、美观度等方面进行终结性评价。​

自我评价与同伴评价相结合:鼓励学生进行自我评价,让学生反思自己在项目中的收获与不足,如 “我在这个项目中学会了如何与小组成员更好地沟通,但在时间管理上还需要改进”。同时,组织同伴评价,让学生从不同角度评价他人的表现,相互学习。在 “体育项目模拟比赛组织” 项目中,小组之间相互评价对方组织比赛的合理性、流畅性等,促进学生共同提高。​

四、小学体育项目化教学实践中的问题与应对​

(一)问题​

项目化教学对教师的专业素养要求较高,需要教师具备跨学科知识、项目设计与组织能力等。部分小学体育教师在这些方面存在不足,难以有效开展项目化教学。例如,在涉及到体育与艺术、科学等学科融合的项目中,教师对其他学科知识的掌握有限,无法给予学生全面的指导。​

(二)应对​

学校应加强对小学体育教师的培训,组织教师参加项目化教学培训课程、研讨会等活动,邀请专家进行讲座和指导,提升教师的项目化教学能力。教师自身也要不断学习,拓宽知识面,提高跨学科教学能力。例如,教师可以通过参加线上课程学习艺术、科学等相关知识,为开展跨学科项目化教学做好准备。​

五、结论​

新课标视域下,小学体育项目化教学是一种符合时代发展需求和学生身心发展特点的教学模式。通过科学设计项目任务、合理组织教学过程和多元评价项目成果等实践策略,能够有效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综合能力。尽管在实践过程中存在教师专业能力不足和教学资源有限等问题,但通过加强教师培训和整合教学资源等应对措施,可以逐步解决。在今后的小学体育教学中,教师应不断探索和完善项目化教学模式,为学生提供更加优质的体育教育,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 小学语文作文项目化教学实施路径——以五年级上册第五单元习作教学为例. 刘芝兰.小学生作文辅导(上旬),2024(09)

[2] 协同育人视角下,小学数学项目化教学探索. 黄菲菲.上海教育,2025(06)

[3] 学思知行:打造小学数学项目化教学新样态. 张毅.数学学习与研究,2025(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