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安全管控体系的构建与优化研究
张龙星
北京卓识网安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摘要:本文针对当前网络安全面临的严峻挑战,探讨了网络安全管控体系的构建与优化策略。研究 分析了网络安全管控体系的基本框架,包括技术、管理和运营三个层面。随后,提出了网络安全管控体系的构建方法,涵盖需求分析、架构设计、技术选型和实施部署等关键步骤。探讨了网络安全管控体系的优化策略,包括持续改进机制、新技术融合和人员能力提升等方面。研究结果表明,科学构建和持续优化网络安全管控体系对于提升组织整体安全防护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网络安全;管控体系;体系构建;体系优化;安全管理
引言
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和数字化转型的深入推进,网络安全已成为关乎国家安全、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的重要议题。近年来,网络攻击手段日益复杂,攻击频率持续上升,给各类组织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安全挑战。面对日益严峻的网络安全形势,传统的单一安全防护措施已难以应对复杂的网络威胁。因此,构建全面、系统的网络安全管控体系,并持续优化其效能,成为组织提升网络安全防护能力的必然选择。
一、网络安全管控体系的基本框架
网络安全管控体系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通常包括技术、管理和运营三个层面。技术层面是网络安全管控体系的基础,主要包括网络安全防护技术、监测技术和响应技术。网络安全防护技术涉及防火墙、入侵检测系统、数据加密等;监测技术包括安全信息与事件管理(SIEM)、网络流量分析等;响应技术则涵盖应急响应、灾难恢复等[1]。管理层面是网络安全管控体系的核心,主要包括安全策略制定、安全组织建设和安全制度建设。安全策略制定需要根据组织的业务特点和安全需求,制定全面的安全方针和策略;安全组织建设涉及安全团队的组建、职责划分和协作机制;安全制度建设则包括安全管理制度、操作规程和应急预案的制定与实施。运营层面是网络安全管控体系持续有效运行的保障,主要包括安全运维、安全审计和安全培训。
二、网络安全管控体系的构建方法
构建科学有效的网络安全管控体系需要遵循系统化、结构化的方法。进行全面的需求分析,明确组织的业务目标、安全需求和风险承受能力。需求分析应包括业务需求分析、安全需求分析和合规性需求分析,确保管控体系能够满足组织的实际需求。设计合理的体系架构。网络安全管控体系架构应遵循分层、分域的原则,通常包括物理安全层、网络安全层、系统安全层、应用安全层和数据安全层[1]。同时,应考虑各层次之间的协同和联动,形成整体防护能力。在技术选型方面,应根据组织的实际情况和安全需求,选择合适的安全技术和产品。技术选型应遵循先进性、适用性和经济性原则,同时考虑技术的可扩展性和兼容性。常见的安全技术包括防火墙、入侵检测/防御系统、数据加密、身份认证等。进行系统的实施部署。实施部署应遵循分阶段、渐进式的原则,先试点后推广,确保平稳过渡。实施过程中应注重各子系统之间的集成和协同,同时建立完善的测试和验收机制,确保系统功能符合预期。
三、网络安全管控体系面临的问题
当前网络安全管控体系面临着多方面棘手问题。从攻击手段看,高级持续性威胁(APT)隐蔽性强、攻击周期长,攻击者利用0day漏洞等长期潜伏窃取敏感信息,传统防护手段难以招架;分布式拒绝服务(DDoS)攻击规模持续扩大,流量从几百Gbps发展到数Tbps,通过僵尸网络向目标服务器发送海量请求致其瘫痪,防御难度极大。在漏洞管理上,软件和系统更新频繁,每年公开漏洞数以万计,企业识别、评估与修复漏洞耗时费力;部分企业因缺乏有效流程,关键业务系统高危漏洞修复不及时,给攻击者留机会[2]。内部安全管理也存在短板,员工安全意识淡薄,随意点击不明链接、使用弱密码、违规共享敏感信息等行为普遍;内部权限设置不合理,权限过大或滥用现象频发,攻击者获取账号易访问敏感数据。而且安全技术体系不完善,各类安全设备间缺乏协同,无法共享信息、联动防御,安全监测对新型未知威胁预警能力不足,安全事件发生时难以及时响应 。
四、网络安全管控体系的优化
网络安全管控体系的优化需从多个维度着手。在攻击检测与防御技术层面,引入人工智能与机器学习技术实时分析网络流量,训练神经网络模型识别DDoS 等攻击特征,提前预警防御;构建多层次DDoS防御体系,融合流量清洗、黑洞路由、云防御技术,攻击时迅速引流处理,保障服务器正常运行。安全漏洞管理流程方面,定期用专业工具全面扫描网络、系统和应用,依据漏洞类型与风险等级分类评估,为修复提供依据;制定严格修复流程,明确责任人与时间,修复后利用自动化和人工测试验证,避免问题残留或产生新漏洞。强化内部安全管理,定期组织员工参加涵盖网络安全知识、常见攻击防范、企业安全政策等内容的培训,采用线上课程、线下讲座、安全演练等形式提升员工意识与技能;建立基于角色的访问控制(RBAC)模型,依员工职责需求合理分配权限,定期审查更新,遵循权限最小化原则。完善安全技术体系,借助安全信息和事件管理(SIEM)系统整合分析各类安全设备数据,实现信息共享与协同联动,某设备检测到攻击时及时通知其他设备防御;运用大数据分析技术实时监测网络流量、系统日志等,发现潜在威胁,通过短信、邮件等完善预警机制,助力安全管理员快速响应 。
五、网络安全管控体系优化案例
某电商企业在业务快速发展过程中,网络安全问题频发。其面临着频繁的 DDoS 攻击,导致购物高峰期网站瘫痪,大量订单流失;安全漏洞众多,部分用户信息泄露,引发信任危机;员工安全意识不足,常因操作不当引入安全风险。该企业实施了一系列优化措施。在攻击检测与防御上,部署基于人工智能的入侵检测系统,通过对海量网络流量数据的学习,精准识别DDoS攻击及其他异常流量,在攻击初期便能及时预警并启动流量清洗服务,有效保障网站稳定运行。在漏洞管理方面,搭建自动化漏洞扫描平台,定期对网站系统、服务器及各类应用进行全面扫描,依据风险等级快速定位高危漏洞,组建专业团队及时修复,并在修复后进行严格的验证测试,防止漏洞复发或产生新问题。针对内部管理,开展多样化网络安全培训,如线上课程、线下模拟演练等,提升员工安全意识,同时完善权限管理系统[3],基于RBAC模型,按岗位需求分配权限,定期审查,杜绝权限滥用。在安全技术体系协同上,部署SIEM系统,整合防火墙、防病毒软件等设备数据,实现安全设备间的信息共享与联动,一旦某设备检测到安全事件,能迅速触发其他设备协同防御。经过一年的优化,成效显著。DDoS攻击成功防御率达98%,网站瘫痪次数从每月3-4次降至每年2次以内。安全漏洞数量减少70%,未再出现因漏洞导致的用户信息泄露事件。员工违规操作减少80%,内部安全环境得到极大改善。安全设备协同工作良好,整体安全防护能力大幅提升,为企业业务持续健康发展筑牢了网络安全防线。
六、结论
网络安全管控体系的构建与优化是组织提升网络安全防护能力的重要举措。通过构建涵盖技术、管理和运营三个层面的网络安全管控体系,并持续优化其效能,能够有效应对日益复杂的网络威胁,保障组织的业务连续性和数据安全。未来的研究可以进一步探索新技术在网络安全管控中的应用,以及如何将网络安全管控与业务发展更好地融合,为组织提供更全面、更智能的安全保障。
参考文献:
[1]王奕钧. 网络空间地理图谱在城市网络安全综合管控中的应用研究 [J]. 信息安全研究, 2022, 8 (08): 801-811.
[2]杨帆. 人工智能在计算机网络技术中的应用 [J]. 集成电路应用, 2022, 39 (02): 178-179.
[3]郭云,李江海. IEC 63096核电厂仪控系统网络安全管控标准分析 [J]. 核科学与工程, 2021, 41 (04): 771-7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