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积累·感悟·运用

作者

许文艳

林甸县第二中学 黑龙江省大庆市 166300

摘要:古诗词是初中语文教学中一颗璀璨的明珠,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内涵与深厚的历史底蕴。它本应是学生积累知识、陶冶情操、提升审美能力的重要载体。但现实中,古诗词教学常陷入重背诵轻感悟、与实际运用脱节的困境。基于此,本篇文章对初中语文古诗词教学进行研究,以供参考。

关键词:积累;感悟;运用;初中语文古诗词;教学反思

引言

初中语文教学中,古诗词教学占据着至关重要的地位。它不仅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内涵,更是培养学生审美情趣、语言表达和文学素养的重要载体。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常常面临着诸多挑战,如学生对古诗词理解困难、兴趣不高,教学方法较为单一等问题。

1初中语文古诗词教学特点

文化传承是其重要使命。部编版初中语文六三制教材精选经典古诗词,引导学生深入学习,使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得以延续与弘扬。学生在诵读诗词的过程中,领略古代文化的深邃与广博,感受古人的智慧和情怀,增强对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和归属感。意境营造是教学的关键环节。教师通过解读诗词中丰富多样的意象和含蓄委婉的表达,为学生创设出独特而美妙的艺术氛围。例如,在讲解“枯藤老树昏鸦”时,引导学生想象出一幅萧瑟、凄凉的深秋景象,让他们沉浸其中,深刻体会诗人所传达的羁旅之愁。语言品味是教学的重要内容。古诗词语言凝练、富有韵律美,教学中注重引导学生细细揣摩字词,感受其精妙。如“春风又绿江南岸”中的“绿”字,生动形象地展现出春天的勃勃生机,让学生明白锤炼字词的重要性,从而提升语言鉴赏能力。情感体验和知识整合也贯穿教学始终。让学生换位思考,理解诗人创作时的心境和情感,产生情感共鸣。将诗词与历史、地理、哲学等知识融合,拓宽学生视野,培养综合素养。

2初中语文古诗词教学现状

2.1教学理念逐步更新

在部编版初中语文六三制教材的指引下,初中语文古诗词教学理念正逐步更新。传统单一的知识传授模式逐渐被摒弃,取而代之的是对学生综合素养的全面培养。教师愈发意识到,古诗词教学不能仅局限于背诵与记忆,更要引领学生深入理解诗词内涵,体会诗人情感,感受其艺术魅力。为此,多样化的教学方法不断涌现,如情境教学法,通过创设与诗词相关的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小组合作学习法,鼓励学生共同探讨,激发思维碰撞。这种教学理念的更新,旨在让学生在学习古诗词的过程中,提升自主学习能力与创新思维,更好地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2.2教学方法不断丰富

部编版初中语文六三制教材的推行,促使初中语文古诗词教学方法日益丰富。教师不再局限于传统讲授,而是灵活运用多种方式。情境教学颇受青睐,借助多媒体、实物等手段,还原诗词创作背景与情境,让学生更真切地感受诗词意境。小组合作学习也被广泛采用,学生分组讨论诗词意象、主题等,培养合作探究与独立思考能力。诵读法的运用更为深入,教师引导学生反复诵读古诗词,从平仄、押韵等方面体会诗词韵律美。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如情境教学、小组讨论等,契合学生的学习特点与需求,能有效激发学生对古诗词的学习兴趣,进而提升其文学鉴赏水平。

2.3仍存在一定的应试倾向

在部编版初中语文六三制背景下,初中语文古诗词教学虽有诸多进步,但仍存在一定的应试倾向。中考对古诗词的考查有明确要求,这使得部分教师和学生将重点置于应对考试上。教学过程中,教师常花费大量时间讲解诗词的字词释义、背诵要点及答题技巧,而对诗词所蕴含的深厚文化内涵、诗人情感的深入探究相对不足。学生也多是机械记忆,为考试而学,缺乏对古诗词的真正热爱与感悟。这种应试倾向不利于学生文学素养的真正提升,也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古诗词教学传承文化、陶冶情操的功能。

3初中语文古诗词教学优化提升策略

3.1深化文化传承意识

在部编版初中语文六三制的古诗词教学中,深化文化传承意识尤为关键。古诗词是中华民族文化宝库中的璀璨明珠,承载着丰富的历史文化信息。教学中,可结合具体诗词,详细阐述其背后的文化渊源。例如讲授《木兰诗》时,介绍古代的兵役制度、民俗风情等,让学生了解当时的社会背景;解读《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讲述中秋节的传统习俗和文化内涵。通过这样的方式,使学生深刻认识到古诗词与传统文化的紧密联系,增强对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自觉参与到文化传承中,让优秀传统文化得以延续和发展。

3.2创新教学方法与手段

在部编版初中语文六三制古诗词教学中,创新教学方法与手段能有效提升教学效果。例如采用情境表演法,在教授《卖炭翁》时,让学生分组进行情境表演,通过对人物形象的塑造和情节的演绎,深入理解诗词所反映的社会现实。再如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讲解《望岳》时,播放泰山的壮丽风光视频,配合激昂的音乐,让学生直观感受泰山的雄伟磅礴,更好地体会诗人的豪情壮志。还可组织诗词创作比赛,鼓励学生模仿古人创作诗词,激发其创新思维和对古诗词的兴趣,使他们在实践中提升对古诗词的理解与运用能力。

3.3注重综合素养培养

在部编版初中语文六三制古诗词教学中,注重综合素养培养至关重要。以《观沧海》为例,不仅要引导学生理解诗词字面含义,更要培养其多方面素养。在审美素养方面,让学生感受诗中壮阔的沧海景象,体会雄浑之美;情感素养上,引导学生领悟曹操的壮志豪情,产生情感共鸣;思维素养方面,鼓励学生探讨诗词意象与情感的关联,培养逻辑思维。还可组织跨学科活动,如让学生为诗词配画、配乐,融合美术、音乐知识。通过这些方式,全面提升学生综合素养,使他们在古诗词学习中获得更丰富的收获。

结束语

初中语文古诗词教学反思是一个持续且必要的过程。通过对教学实践的深入剖析,认识到要激发学生兴趣,需创新教学方法,结合多媒体、情境创设等多元化手段。

参考文献

[1]张雪.学习任务群视域下初中语文古诗词教学研究[D].延安大学,2024.

[2]龙雨芹.初中古诗词教学中“罗森塔尔效应”运用研究[D].湖南理工学院,2024.

[3]杨丽莎.基于情境创设的初中古诗词教学实践研究[D].大理大学,2024.

[4]曾海红.初中古诗词教学中学生思维能力发展研究[D].闽南师范大学,2024.

[5]卢思帆.互文性理论下的初中语文古诗词教学研究[D].南宁师范大学,2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