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高校学生消防安全意识现状及提升策略研究

作者

杨祖峰

四川航天职业技术学院 四川成都610100

摘要:消防安全隐患如同隐匿于暗处的礁石,随时可能给学生平静的学习生活造成冲击。鉴于此,分析高校学生消防安全意识现状,并积极寻找行之有效的提升办法,对于营造一个既安全又和谐的高校校园环境有着极为关键的意义。

关键词:高校学生;消防安全意识;现状;提升策略

学生处于相对封闭且人员密集的校园环境之中,在对消防知识的了解程度、遭遇火灾时的应对心理以及处理能力等方面存在不少问题。高校有必要探索切实有效的消防安全意识提升策略,保障师生的生命与财产安全。

一、高校学生消防安全意识现状分析

(一)消防安全意识淡薄

高校学生在消防安全认知方面较为薄弱,许多学生难以精准识别宿舍环境里潜藏的火灾风险源头。例如,违规使用大功率电器的现象屡见不鲜,部分学生把安全通道当成临时堆放物品的地方,这些行为充分反映出学生在安全防护意识上存在明显的欠缺[1]。

(二)消防安全教育与演练缺失

在校园环境中,针对火灾防范展开的系统化教育尚未形成常态化机制。学校虽然会定期开展消防演练活动,但存在预案设计机械化、参与群体局限化等问题。这种碎片化的培训模式削弱了应急教育的实际效果,使得学生在突遇火情时易产生认知混乱与行为失当[2]。

二、高校学生消防安全意识提升策略研究

(一)加强消防安全教育

在高校深化消防安全教育实践过程中,把理论知识切实转化为实际行动的核心要点在于营造真实的体验情境。高校可针对宿舍区人员密集、电器使用频繁的特点,精心规划并开展沉浸式消防模拟训练活动。

高校的安全管理部门与属地消防中队携手合作,挑选学生相对集中的时间段组织烟雾环境逃生演练。由消防专业人员采用无毒橙色烟雾弹来营造出逼真的火场视觉氛围,同时在楼道内设置声光报警设备以及限高标志,以此模拟断电后应急照明系统启动的实际场景。参与演练的学生在辅导员的带领下分批从不同楼层展开疏散行动,着重对湿毛巾的正确制作、低姿前行以及安全门的准确识别等基础技能进行训练[3]。

演练可以专门设置突发状况环节。当第二组学生撤至二楼转角处时,消防教官封锁预先设定的逃生路线,学生不得不主动去观察墙壁上的疏散示意图,以此快速确定新的撤离路线方案。演练结束之后,消防员依据监控录像的回放内容,分析学生在黑暗环境下的行为表现,着重对多人同时逃生时秩序维护技巧加以讲解。这种教育模式能够把安全技能的培养与日常学习环境紧密融合起来,进而构建起一种类似于条件反射的安全行为模式。

(二)完善消防设施与维护机制

合理配置消防设备并对其进行定期维护能为师生筑牢安全防线,增进学生对消防知识的领悟。鉴于此,学校可开展“消防器材操作工作坊”这一实践项目。由学院安全保卫处负责,联系驻地消防部门利用“5.12”、“11.9”等时间节前到校开展联系疏散或灭火演练,演练前由学校消防干事或驻地消防官兵展示讲解消防器材使用方法,把校园中常见的各类消防设备当作教学用具,安排学生参与到设备维护的完整操作流程当中,达成理论学习与实际运用的深度融合[4]。

在设备检查这一环节,学生们分成若干小组,针对教学楼内的灭火器箱、应急照明灯以及疏散指示牌展开常规性的巡检工作。在此过程中,学生们着重学习如何辨别灭火器压力表的指针是否处于绿色区域,以及怎样检查瓶体是否存在锈蚀情况等技能。而在模拟火情的场景设置方面,教师在安全区域搭建模拟房间,学生们需要依据火情的具体类型挑选适用的灭火器。这样一种具身体验实现了从抽象概念到具象经验的转变,切实有效地消除了学生们在面对真实火情时可能产生的操作恐惧心理。

项目结束后,参训的学生们自发组建起校园消防维护志愿小组,定期与后勤部门协作开展设备巡检工作。当学生们在宿舍发现消火栓箱门被杂物遮挡时,能够即刻对其进行规整处理,逐步树立起“预防胜于补救”的消防安全理念。

(三)组织定期消防演练

把消防演练纳入教学计划,有助于学生在模拟情境中熟练掌握逃生技能以及应急处理方法,进而形成基于肌肉记忆的安全行为模式。

在演练筹备环节,学校可成立由保卫处干部、辅导员和宿管人员组成的指导小组,对学生开展培训。培训内容包含火场逃生姿势、应急指示灯的识别以及安全出口位置的记忆等。在正式演练过程中,宿舍楼内突然响起消防警报声,各楼层的指导人员立即各就各位。当时不少学生还在睡梦之中,警报拉响后有部分学生没能及时作出反应。值得留意的是,高年级同学在前一年参加过消防疏散演练,他在警报响起后迅速用湿毛巾捂住口鼻,沿着墙根以低姿状态移动至消防通道。这种把单项技能训练与综合演练相结合的安排方式,切实有效地检验了前期培训所达成的效果。

与此同时,学校还可专门设置灭火器材实操环节。在楼前空地区域,由消防员指导每位学生进行干粉灭火器“提、拔、握、压”这四个步骤的操作。在此过程中,着重对学生握持角度不当、喷射距离过近等常见错误予以纠正。人文社科学院的大二学生李某在完成实践操作后谈道:“亲自上手操作灭火器,让我深刻记住了需将喷嘴对准火焰根部这一关键要点,如此体验的效果要远胜于观看十遍演示视频。”这种着重培养动手能力的训练模式,极大地消除了学生对于消防设备的陌生感。

结束语:

总而言之,消防安全绝非仅仅是挂在嘴边的口号,而是与每一位师生的生命安全紧密相关的大事。唯有持续强化宣传教育工作,不断完善校园消防设施配备,健全相关应急演练机制,才能从根源上提高高校学生的消防安全意识,进而营造出更为安全、有序的学习与生活环境。

参考文献:

[1]王磊,关野,廉大伟.高校学生宿舍消防安全工作常见问题及解决对策研究[J].消防界(电子版),2023,9(19):14-16.

[2]蔡葳葳.基于消防知识教育的高校学生教育管理研究[J].消防界(电子版),2023,9(12):87-89.

[3]沈卫军.高校学生宿舍消防安全工作常见问题及解决对策[J].消防界(电子版),2022,8(21):123-125.

[4]吴文燕.高校学生宿舍消防安全隐患及应对措施[J].消防界(电子版),2022,8(21):132-1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