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情境教学法在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中的运用技巧

作者

刘红艳

水南中心小学 331613

摘要:本文探讨情境教学法在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中的运用技巧,从创设诗境情景、融入多媒体手段、模拟古代生活等角度进行分析。通过理论与案例相结合,阐明情境教学法能有效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与诗词理解能力,促进语文核心素养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教学实践意义。

关键词:情境教学法;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

引言

创设生动具体的教学情境,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情感体验是情境教学法的内容,创设教学情境能够提高学生学习语文的有效性,小学语文古诗词的教学中运用情境可以将古诗词的诗意、情态理解生动、传神,学生便能够将古诗词的内容记熟、爱熟、爱读,增长文化知识。

一、情境教学法的概念

情境教学法是以贴近学生生活、富感染力、启思维的教学情境,引导学生在具体情境中积极主动、积极探索的一种教学方法,其以“以学生为主体”为教学核心,利用真实的情境或虚拟情境,让学生产生身临其境的感受,从情境体验中感悟、理解、体会知识,从而增强参与程度和兴趣度的一种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被运用于语文、数学、科学等许多学科的教学中,比较适合需要学生有情感体验以及审美享受的教学内容,如古诗教学。

二、情境教学法在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中的运用技巧分析

(一)创设诗境情景

创设诗境情景是情境教学法的重要手段,指的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通过语言描述、多媒体辅助、实物展示等方式,营造出与古诗内容相契合的意境氛围,使学生仿佛置身于诗中所描绘的场景中。对于小学生而言,抽象的古诗语言往往难以直接理解,通过创设形象、生动的情景,能够帮助他们更直观地感受诗歌所表达的情感与画面,激发学习兴趣和情感共鸣[2]。这种教学方式不仅有助于加深学生对诗歌内容的理解,还能培养他们的审美能力与语文素养,增强学习的主动性和参与感,从而提高教学效果。

以陆游的《示儿》为例,教师在教学前可先创设一个“临终传言”的情境:播放低沉悠远的古琴音乐,展示一幅陆游晚年卧病在床、窗外残阳如血的画面,引导学生想象一位忧国忧民的诗人临终前的心情。随后教师通过讲述南宋偏安一隅、山河破碎的背景,引出“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这句诗,让学生置身于那个动荡的历史时期,体会诗人对国家命运的牵挂与不舍。在这种情境下,学生能够更深刻地理解诗句的含义与情感,也更容易产生情感共鸣,从而达到以情促学、以境助悟的教学效果。

(二)融入多媒体手段

融入多媒体手段是情境教学法在现代课堂中广泛应用的重要方式,尤其在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中,能够有效弥补传统教学在直观性和感染力上的不足。多媒体技术集图像、声音、文字、动画等于一体,可以将古诗词中抽象的意境、复杂的情感、历史背景等转化为形象生动、易于理解的视觉和听觉材料,使学生更容易进入诗歌所营造的情境中。在教学过程中,通过播放相关的视频片段、展示古代城市的图景、配以背景音乐或诗词朗诵,能够激发学生的多重感官体验,加深对诗歌内容与情感的理解和记忆,增强课堂的互动性和趣味性。此外,多媒体手段还能突破时间与空间的限制,把学生带入诗人的时代环境之中,提高他们的历史意识与文化认同感,从而实现情境与学习的深度融合,提升语文教学的整体效果。在教授林升的《题临安邸》时,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手段为学生构建一个南宋临安繁华表象与国家危机并存的矛盾情境。教学伊始,可播放一段表现临安繁华市井生活的动画视频,展示歌舞升平、商贾云集的热闹景象,让学生感受诗中“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的真实写照。接着,教师再配合背景音乐,播放反映中原沦陷、百姓流离失所的图像或史料,营造出诗人忧国忧民的内心情境。通过对比鲜明的画面,学生不仅能够理解诗句中看似闲适实则忧伤的情感,也更容易体会“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的讽刺意味。最后,可播放由专业配音朗读的诗歌音频,使学生在音韵中感受诗人的忧愤之情。多媒体的融入大大丰富了课堂内容,强化了情感体验,使学生在感官与心灵层面都获得了深刻的理解与共鸣[2]。

(三)模拟古代生活

模拟古代生活是情境教学法中一种富有创造性的实践方式,旨在通过再现古代的社会环境、生活场景和人文氛围,使学生仿佛“穿越”回诗人所处的时代,从而更深入地理解诗歌的背景和情感内涵。这种教学策略通过布置课堂情境、角色扮演、实物展示等形式,让学生亲身体验诗中人物的生活状态与心理感受。在小学阶段,学生的抽象思维尚未完全成熟,而模拟古代生活能够以具体、生动、具象的方式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探索欲望,帮助他们在感受与体验中掌握知识,增强历史意识和文化认同感。特别是在讲解反映现实问题、表达爱国情怀或人生理想的古诗词时,模拟古代生活能够有效拉近学生与诗人之间的心理距离,使他们产生情感共鸣,提升语文学习的深度与温度。在教学龚自珍的《己亥杂诗(其五)》时,教师可以以模拟清代末年文人生活的方式创设教学情境。上课前,教师可布置教室为一间简朴的书房,放置古式文具、书卷,并播放清代风格的古典音乐,营造出浓厚的文化氛围。课堂伊始,由学生扮演身处国运衰微、渴望变革的龚自珍,身着长衫,手持诗卷,在“书房”中踱步沉思,朗读“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教师再引导其他学生围绕当时社会弊病展开讨论,模拟文人之间的思想交流,帮助学生理解诗人渴望国家复兴、期盼人才辈出的情感。在这样的教学设计中,学生不再只是旁观者,而是情境中的“亲历者”,能够更加真切地体会诗人心境,从而深化对诗意的理解。

三、结语

因此,情境教学法在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中的独特性,就在于有效吸引学生兴趣,充分调动学生情感参与,提高情感体验能力,在实际创设诗境、引入多媒体、模拟古代生活等模式情境中,让学生体会到诗意,感悟到诗化语文、文化的浸润,从而达到高效、深度语文学习目的。

参考文献:

[1]米静.情境教学法在小学古诗词教学中的运用策略[J].河南教育:教师教育(下),2023(7):53-53.

[2]郭丽.浅议情境教学法在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中的应用[J].电脑爱好者(校园版),2023:17-19.

作者简介

姓名:刘红艳

性别:女

出生年月:1999.10

民族:汉

籍贯:江西吉安

学历:本科

职称:现在十二级

专业方向:小学语文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