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以实践育人为载体发展党员路径研究

作者

张杏辉 卢珊珊

湖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 湖北 十堰 442000

摘要:本文旨在探讨以实践育人为载体的发展党员路径,通过“护水固源保清流”实践育人模式,提升党员的理论素养和实践能力,还能增强党员的党性修养和社会责任感,为党组织培养高素质、高能力的党员队伍提供有力支持。

关键词:实践育人;党员发展;党性修养;社会责任感

一、引言

习近平总书记在2016年12月的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着重指出,实践育人应受到高度重视,需将教育与生产劳动及社会实践紧密结合,并积极推广各类社会实践活动。实践育人不仅是高校培养人才的关键方法,也是增强学生党员发展质量的有效手段。

它通过特色活动、服务实践及校内外社会活动,融合党性修养与素质提升。在结合学生成长成才与思政教育规律,引导学生党员坚定信念,强化国家发展观念。通过亲身体验,提升个性、实践与创新能力,增强社会责任感,培养能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同时要求根据学生专业特点、支部实际及新时代育人要求,灵活调整实践内容与方式,满足学生发展需求,引领解决社会问题,实现个人与社会价值。

二、湖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生态环境学院发展党员以实践育人模式探索

生态环境学院学生党支部依托学院专业特色,创新性地构建了“护水固源保清流”实践育人模式,以此作为培育党员的核心主题。该模式通过精心设计的“五护实践行动”,即“护水说”、“护水行”、“护水育”、“护水志”及“护水力”,不仅丰富了党员培育的内涵,还有效激发了支部内青年学生的青春活力与行动力,实现了理论与实践的深度融合。

护水说:侧重于理论学习与宣传教育,通过举办讲座、研讨会等形式,提升环保意识,形成“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共识,为实践活动奠定坚实的思想基础。学生党支部邀请十堰市生态环境局、茅箭区自然分局等人员前往学校开展讲座,提升学生党员护水认知。

护水行:组织党员参与实地考察、志愿服务等实践活动,如定期在十堰开展泗河巡河、河流清理、水质监测等,直接将理论知识转化为实际行动,增强党员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护水育:利用专业知识开展环保教育活动,如暑期开展的农业面源污染防治科普宣教讲座进丹江口库区社区等,既普及了环保知识,又进一步扩大了环保理念的社会影响力。

护水志:鼓励党员结合个人经历与专业所学,撰写调研报告或参与相关课题研究,通过文字记录、数据分析等形式,深化对水资源保护问题的认识,培养科研思维与解决问题的能力。

护水力:通过设立护水项目、参加水质检测竞赛等方式,激发党员的创新思维与实践能力,推动形成一批具有实际应用价值的护水技术与方案,增强党员服务社会的实际能力。

实践育人模式不仅最大限度地调动了学生支部党建的青春元素,通过一系列具体而富有成效的行动,引领和带动了更多青年学子积极投身到水资源保护的伟大事业中,用实际行动诠释了“护水固源保清流”的深刻内涵,为培养具有社会责任感、实践能力的高素质党员队伍提供了有效路径。

三、生态环境学院学生党支部“护水固源保清流”实践育人模式对党员培育的启示

理论与实践结合:该模式通过“五护实践行动”,将理论学习与实践活动紧密结合,使党员在掌握理论知识的同时,通过亲身体验增强实践能力,实现了知行合一。

增强社会责任感:通过参与水资源保护的实践活动,党员深刻认识到自身在环境保护中的责任与使命,增强了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有助于培养具有担当精神的党员队伍。

激发创新思维:护水力行动鼓励党员运用专业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推动技术创新,不仅提升了党员的创新能力,也为水资源保护提供了实际可行的解决方案。

提升综合素质:该模式通过多样化的实践活动,锻炼了党员的沟通协调能力、团队协作精神以及科研思维能力,有助于培养综合素质高的党员。

扩大社会影响力:通过环保教育活动、志愿服务等,党员将环保理念传播给更广泛的社会群体,扩大了环保事业的社会影响力,有助于形成全社会共同保护水资源的良好氛围。

促进党建与业务融合:该模式将党建工作与学院专业特色相结合,实现了党建与业务的深度融合,为党组织提供了创新性的工作思路和方法。

四、在“护水固源保清流”实践育人模式下,提升学生党员培育质量需聚焦以下几点策略:

1.深化实践育人认识,明确护水使命

实践育人是培养创新型、有担当学生党员的必由之路。通过护水实践,让学生党员深刻理解水资源保护的重要性,将创新思维与社会实践紧密结合,培养社会实践能力和理论运用能力,以符合新时代社会发展的要求。同时,实践教育也是建设优秀党员队伍的必要模式,通过护水行动,深入贯彻党员队伍建设的新要求,形成素质优良、作用突出的党员队伍。

2.整合资源,完善护水实践培育体系

党组织应横向拓展整合各方实践资源,如人文、自然、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等,特别是根据学生党员特点,开发参与度高、效果明显的护水实践平台和活动。同时,纵向深入借助实践资源,如组建党的“护水宣传队”,深入班级、宿舍了解思想动态,帮助同学解决护水知识等方面的困惑,成为学生思想、生活、学习方面的引领者和帮助者。

3.紧跟新时代,强化护水实践引领功能

结合“护水固源保清流”实践育人模式,党组织应组织学生党员深入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特别是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与个人护水梦相结合,融入日常生活和学习中。加强党建工作队伍建设,提升学生党支部书记的思想政治理论水平和党建业务能力,以更好地引领学生党员成长成才。同时,丰富开拓护水实践内容,紧跟时政热点,让学生党员走出校门、走向基层,在社会实践中了解国情民情、锤炼品质。

4.形成长效护水实践机制,提升党员品牌特色

立足本校,服务师生,以党建为引领,充分发挥学生党员在护水实践中的学习、活动和服务功能。坚持学专业、勤动手、多思考,精准实效地组织学生党员参加各类护水实践育人活动,切实提升全体学生党员的素质。同时,将学生党员实际和新时代要求结合起来,建立完善护水实践育人机制,形成具有品牌特色的党员培育模式,引领学生党员在护水实践中成才成熟,成为真正的共产党人。

五、总结

在实践育人理念的引领下,构建高校服务型学生党支部,是推进基层党建工作取得持久且关键性成果的关键步骤,同时也是一项涉及长远、全面且综合的系统工程。面对新时代的挑战,需秉持开放思维,紧跟时代步伐,积极探索与高校专业特色相融合的服务型学生党支部建设路径与模式,特别是在“护水固源保清流”这一实践育人模式中,更要注重教育引导高校学生党员成为先锋模范,通过他们的示范效应,激励每一个班级、团支部乃至每位大学生,积极投身于社会主义建设的伟大事业中,成为合格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坚定的接班人,共同为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