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电力工程投资效益的造价管理与优化策略分析
吴若心
国核电力规划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摘要:现有管理制度虽严格,但在执行中存在漏洞,如变更签证审核不严、材料价格波动应对不及时等。竣工结算阶段,因前期管理不完善,常出现结算纠纷,影响造价管理效率和投资效益实现。造价管理人员专业知识更新滞后,沟通协调能力不足,外部市场环境和政策法规变化频繁,信息管理存在缺陷,均制约了造价管理效能。针对这些问题,通过优化管理制度、提升技术手段、加强人员培训和改善信息管理等措施,可在实践中有效提升造价管理效能,保障电力工程投资效益的实现,为电力行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关键词:电力工程;造价管理;投资效益;成本控制
引言
施工阶段的造价管理虽有严格制度,但实际执行中仍存在诸多漏洞,如变更签证审核不严、材料价格波动应对不足等,导致造价失控风险上升。竣工结算阶段,因前期管理不完善,常引发结算纠纷,影响投资效益实现。造价管理人员的专业知识更新滞后,沟通协调能力不足,以及外部市场环境和政策法规的频繁变化,都对造价管理提出了更高要求。深入探讨造价管理的优化策略,提升造价管理水平,对推动电力工程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一、电力工程造价管理现状剖析
随着电力行业的快速发展,电力工程的规模和复杂程度不断提高,造价管理工作也面临着诸多挑战。从项目前期的可行性研究阶段开始,造价管理就承担着对项目投资估算的初步把控任务。这一阶段需要综合考虑技术方案、设备选型、建设规模等多方面因素,对工程投资进行合理预测,为项目决策提供重要依据。然而,在实际操作中,由于市场环境的不确定性以及技术更新换代的快速性,投资估算的准确性往往难以保证,导致后续工程造价管理工作的难度增大。
进入项目设计阶段,造价管理的核心任务是对工程概算和预算进行编制与审核。设计阶段的造价管理对于控制工程造价具有决定性意义,因为设计阶段确定的工程方案和技术参数将直接影响工程的建设成本。目前,电力工程设计阶段的造价管理虽然已经形成了一套较为完善的流程,但在实际执行过程中,仍存在一些问题,设计单位与造价管理部门之间的沟通协调不够顺畅,可能导致设计变更频繁,从而增加工程造价。设计阶段对新技术、新材料的应用缺乏充分的经济性评估,也可能导致工程造价的不合理上升。
在电力工程的施工阶段,造价管理的重心转向对工程进度款支付、变更签证以及工程结算的管理。在电力工程的施工阶段,造价管理需紧密围绕工程进度,确保资金合理使用与造价有效控制。然而,施工过程常受天气、技术问题、材料价格波动等因素影响,易致造价上升。尽管现有管理制度较为严格,但在执行中仍存漏洞。如变更签证审核不严,可能使造价不合理增加;材料价格波动应对不及时,易致造价失控。竣工结算阶段,造价管理核心是全面梳理核算建设成本,确保造价准确合理。
二、造价管理现存问题及成因分析
造价管理制度在不同阶段的衔接不够紧密,使得各阶段的造价管理难以形成有效的协同效应,影响了整体造价管理的效果。从技术角度来看,电力工程造价管理的技术手段相对滞后,难以适应现代电力工程的复杂性和动态性。传统的造价管理主要依赖人工计算和经验判断,缺乏先进的信息技术支持,导致造价管理的精度和效率较低。
在项目前期的估算阶段,由于缺乏准确的市场数据和科学的预测模型,投资估算的准确性难以保证。在施工阶段,对于工程进度和成本的实时监控能力不足,难以及时发现和解决造价管理中的问题。随着电力工程的智能化和数字化发展,造价管理的技术手段也亟待更新,以更好地适应新的工程管理模式和技术要求。在人员素质方面,造价管理人员的专业能力和综合素质参差不齐,影响了造价管理的质量。造价管理涉及多个领域的知识,包括工程造价、项目管理、法律法规等,需要具备综合能力和丰富经验的专业人员。
在实际工作中,部分造价管理人员专业知识更新滞后,对新理念与技术掌握不足,难以适应现代电力工程造价管理需求。沟通协调能力欠缺,导致与设计、施工等环节协作不畅,影响造价管理效果。外部环境方面,市场波动与政策法规调整对造价管理提出更高要求。材料价格、劳动力成本波动频繁,环保政策加强导致投资增加,但造价管理措施未能及时跟上。信息管理方面,数据收集、整理和分析存在缺陷,信息不准确、不及时、不完整,且共享机制不完善,各参与方信息不对称,制约了造价管理的科学决策与协同效果。
三、造价管理优化策略与实践效果
在电力工程领域,为提升投资效益,需从多方面优化造价管理。项目启动前,应精细规划从前期策划至竣工结算的全程造价管理流程,明确各阶段工作内容、时间节点及负责主体。像可行性研究阶段,由专业团队收集市场数据辅助投资估算;设计阶段,设计单位与造价部门紧密沟通,每版方案都经造价评估并共同确认。对于设计变更,组建多部门联合审核小组,详细评估变更原因、影响范围及费用变化,重大变更(如费用增加超 5%)提交高层决策,以此减少造价失控风险。同时,构建信息共享平台,强化各阶段造价管理的衔接。升级技术手段能有力推动造价管理。引入 BIM 技术,在设计阶段可精准算量与分析成本,提前察觉造价隐患,助力优化设计方案。施工阶段,通过 BIM 模型与进度、成本数据关联,实时监控进度与成本,偏差预警机制便于及时调整,确保造价可控。运用大数据分析技术,挖掘同类项目造价数据规律,为投资估算与成本控制提供科学依据。
提升人员素质是关键环节。定期组织造价管理人员参与专业培训,涵盖最新法规、标准、技术方法以及前沿管理理念,采用线上线下结合的灵活授课方式。开展职业道德教育活动,建立考核机制,将职业道德与绩效、晋升挂钩。还应注重培养沟通协调能力,组织跨部门协作培训,让其与各方高效协同。改善信息管理也不可或缺。制定统一的数据收集标准,施工阶段要求施工单位按固定格式每日上报工程进度、材料用量等数据。运用数据清洗等技术处理数据,搭建基于云计算的数据共享平台,设置权限保障安全,实现信息高效共享,利用数据挖掘工具分析数据,为造价管理决策提供支撑。实践证明,这些优化策略成效显著,有效控制了工程造价,保障了投资效益。
结语
电力工程造价管理的优化是提升投资效益的关键环节。通过对现状的剖析,明确了造价管理在制度、技术、人员素质及外部环境等方面存在的问题与成因。在此基础上,制度完善、技术升级、人员素质提升等优化策略的实施,已在实践中展现出显著成效,有效控制了工程造价,保障了投资效益的实现。展望未来,随着电力行业的持续发展与技术的不断进步,造价管理需进一步深化创新,持续完善管理体系,紧跟行业发展趋势,以适应更加复杂多变的工程环境,为电力工程的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保障,推动电力行业迈向更高水平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 刘晓明.电力工程造价管理现状与优化策略研究[J].电力系统工程,2023,15(3):45-48
[2] 陈丽华.基于投资效益的电力工程造价管理问题及对策[J].工程经济研究,2024,16(2):56-60
[3] 李建强.电力工程造价管理与投资效益提升的实践探索[J].建筑经济与管理,2022,14(4):78-82
吴若心,1993年8月,女,汉族,山东郓城,研究生,中级工程师/中级经济师,研究方向:输变电工程造价工程师(安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