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Education and Training

超声引导下内瘘通路维护的临床应用效果观察

作者

周渝

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重庆 400038

引言

随着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人数的增加,血液透析已成为一种广泛应用的治疗方式。其中,内瘘作为透析通路的重要形式,其维护和管理对治疗效果至关重要。近年来,超声引导技术逐渐被引入到内瘘维护的临床实践中,成为提高维护成功率和减少并发症的重要手段。本文将系统分析超声引导下内瘘通路维护的临床应用效果,为进一步优化透析管理提供参考。

一、内瘘及其维护的重要性

1.1 内瘘的定义与特点

1.1.1 内瘘的类型及作用

内瘘是为满足长期血液透析所需而建立的人工血管通路,通常采用外科手术将动脉和静脉直接相连。内瘘主要分为自体内瘘和人工内瘘。自体内瘘通常是通过连接患者自身的动脉和静脉而形成,具有较高的生物相容性,是临床上使用最广泛的内瘘形式。而人工内瘘则是通过植入生物材料如聚四氟乙烯等合成材料,通常在患者的血管条件不佳时使用。这两种内瘘各有其适应症和优缺点,但共同的作用在于提供一个稳定且能够长期使用的透析通路,确保透析的顺利进行和提高治疗效果。

1.1.2 内瘘维护的挑战

尽管内瘘为透析患者提供了重要的血管通路,但在长期使用过程中,内瘘也面临着诸多维护挑战。常见的问题包括血栓形成、狭窄及感染等,均可能导致内瘘功能的降低甚至失败。血流动力学的变化、患者的合并症以及穿刺技术的熟练程度都会对内瘘的维护产生影响。因此,定期的评估和维护至关重要。医护人员需对内瘘进行监测,以及时发现和解决可能出现的问题,确保透析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此外,患者自身的健康管理和生活方式调整也是维护内瘘的关键环节。

1.2 超声引导技术的应用

1.2.1 超声引导的基本原理

随着现代医学技术的发展,超声引导技术已逐渐成为临床中内瘘维护的重要手段。超声引导的基本原理是利用超声波通过组织的不同反射特性形成实时图像。当超声探头在皮肤表面移动时,超声波穿透皮肤并不断反射,形成可视化的血管图像。这一过程使得医生能够在进行穿刺前对血管的位置、深度及其大小进行准确评估。超声引导技术不仅有助于观察血管周围的解剖结构,以避免损伤邻近组织,还能及时发现血管的狭窄或血栓等病变。通过实时影像,医生能够更好地掌握穿刺角度和深度,从而实现更为精准的操作,这在内瘘通路的建立与维护中尤为重要。

1.2.2 超声引导在内瘘维护中的优势

超声引导技术在内瘘维护中的优势不可忽视。首先,超声引导能显著提高穿刺的成功率,这对那些因血管条件不佳而难以成功穿刺的患者尤其重要。通过实时影像,医护人员可以准确识别最佳穿刺点,避免反复穿刺所带来的痛苦。此外,超声引导还能有效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包括出血、血肿及感染等。这是因为通过超声引导能够降低对于邻近血管及神经组织的损伤,减少穿刺后并发症的发生。更重要的是,超声引导的应用还有助于提升患者的满意度和体验,使他们在治疗过程中感受到更高的关怀和安全。

二、超声引导下内瘘通路维护的临床效果评价

2.1 临床研究综述

2.1.1 国内外研究现状

在国内,随着对慢性肾病及其透析治疗的重视,超声引导技术的研究逐渐成为热点。许多医院和研究机构开展了相关的临床试验,探讨超声引导下内瘘通路维护的效果。国外的研究同样活跃,许多医疗机构将超声引导作为标准操作程序,引入到内瘘维护中。在这些研究中,超声引导技术被广泛应用于复杂病例的处理,取得了较为显著的成果。

例如,部分研究表明,通过超声引导可以有效减少不必要的穿刺,降低患者的痛苦及并发症风险。无论是国内还是国际的高质量研究结果,都为超声引导下内瘘通路维护提供了强有力的理论支撑。

2.1.2 相关研究结果分析

通过对已发表的相关研究进行综合分析,可以看到超声引导技术在内瘘维护中展现出的诸多优势。首先,多项研究结果表明,超声引导可以有效提高穿刺成功率,减少重复穿刺的必要性,从而降低患者的痛苦。许多研究还指出,超声引导技术在监测内瘘血流状态、识别病变及进行介入治疗时的及时性和准确性,有助于提高内瘘的长期通畅率。此外,超声引导的应用还显著降低了并发症的发生率,特别是在血栓和感染等问题的管理中,显示出良好的效果。这些研究结果不仅印证了超声引导技术在内瘘维护中的临床应用价值,也为进一步优化透析治疗方案和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提供了依据。因此,可以认为,超声引导下内瘘通路的维护在未来的临床实践中将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帮助推动透析治疗向更高水平发展。

2.2 超声引导下的操作规范与实施

2.2.1 操作流程

超声引导下的操作流程通常包括几个关键步骤。首先,操作者需要对超声设备进行调试,确保超声探头能够清晰显示目标血管。接下来,医务人员对患者进行体位调整和局部消毒,以减少感染风险。然后,通过超声设备实时监测,通过查看血管的结构、深度和周围组织来确定最佳的穿刺位置。在找到合适的位置后,使用适当的手术器械进行穿刺。这一过程中,操作者需保持对超声图像的持续观察,确保穿刺的角度和深度准确,以避免对周围组织的损伤。整个操作流程应流畅、高效,确保在最短的时间内完成内瘘的维护,减少患者的不适和并发症发生的可能性。

2.2.2 注意事项及并发症处理

在进行超声引导下的内瘘维护时,需特别关注一些关键的注意事项以及潜在并发症的处理。一方面,操作者在操作过程中应时刻保持无菌操作,避免感染的发生。尽量选择合适大小和类型的穿刺针,以减少穿刺后的出血和淤血。此外,在穿刺深度和角度选择上要稳妥,以免损伤邻近的动脉或神经。一旦出现并发症,如出血、血肿或感染等,应立即采取适当的措施进行处理。比如,出血时需压迫止血;发生感染时,应及时使用抗生素进行干预,并根据情况进行进一步评估。通过良好的注意事项和应急处理机制,可以有效降低并发症的风险,确保超声引导下内瘘的维护过程安全顺利。这样,不仅提高了患者的安全性,也增强了他们对治疗过程的信任,为后续的治疗打下良好的基础。

三、结论

超声引导下内瘘通路维护展现出良好的临床应用效果,显著提高了透析管理的安全性与有效性。未来,随着技术的发展与应用的普及,超声引导技术有望成为内瘘维护的标准模式,为改善慢性肾病患者的生活质量做出更大贡献。

参考文献:

[1]王娟,刘伟宸,吴卓媚,等.基于ORTCC模式管理在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自体动静脉内瘘血管维护中的应用研究[J].蛇志,2025,37(02):235-239+247.

[2]刘帆,向媛,刘晓惠.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血管通路使用情况及其并发症[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25,35(10):1549-1552.

[3]莫永恒,连丽玲,梁秀芬,等.血管腔内技术在血液透析患者血管通路维护及并发症治疗中的应用察[J].黑龙江中医药,2025,54(01):37-38.

[4]邵忠雯,童辉,鄢建军,等.血液透析患者移植物动静脉内瘘感染预防及管理的最佳证据总结[J].护理学杂志,2024,39(23):105-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