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Education and Training

基于逻辑思维培养的高中语文阅读与写作一体化教学模式构建

作者

王斌

金昌市第一中学 甘肃金昌 737100

引言:

在高中语文教学中,读写脱节、逻辑思维培养薄弱是常见问题:阅读多停留在浅层内容理解,写作常陷模板化或素材堆砌,学生难将阅读所得转化为写作能力。且新课标强调“思维发展与提升”,新高考也侧重考查深度思考与严谨表达能力。基于此,本文构建基于逻辑思维培养的高中语文读写一体化教学模式,意义重大。它能打破读写壁垒,以逻辑为纽带,让阅读时的逻辑拆解为写作提供范式,写作中的逻辑应用深化阅读理解,还通过逻辑评价优化教学闭环,既解决教学实际问题,又契合课标与高考要求,助力学生提升语文核心素养。

一、阅读聚焦逻辑拆解与内化,为写作积累范式

阅读与写作是:“输入”和“输出”的闭环关系,并不是孤立环节,阅读负责逻辑思维的“输入”,写作则是逻辑思维的“输出”。如果学生阅读时只停留在文本内容的浅层理解,没能拆解文本内在逻辑框架、梳理论证脉络,在写作环节自然就会陷入“无范式可依、无逻辑可循”的困境,写出的文章可能会出现论点模糊,论据散乱的情况。综上可知,学生想在写作环节学会用自己的方式思考与论证,就必须先在阅读过程中读懂作者的思考逻辑与论证路径。

要实现这一目标,教师需要在阅读教学中主动承担引导者角色,将逻辑拆解与内化作为教学重点。在具体实践中,教师可以从文本分析的基础环节入手,带领学生逐段梳理文本的概念界定、论点分层与论据类型,比如在讲解议论文时,先让学生找出文章的核心论点,再追溯每个分论点如何支撑核心观点,接着分析作者选用的事实论据、道理论据与论点之间的关联;对于说明文,教师则可以引导学生理清说明对象的特征、说明顺序与说明方法的逻辑适配性。同时,教师还可以设计针对性的课堂活动辅助学生内化逻辑,比如让学生用思维导图呈现文本的逻辑结构,或组织小组讨论“作者为何这样安排论证顺序”,通过主动探究让学生深入理解文本逻辑设计的合理性。通过这样的教学实践,教师能帮助学生跳出“读内容”的浅层认知,真正实现“读逻辑”的深度学习,为后续写作积累可复用的逻辑范式。

二、强化写作环节的逻辑迁移与应用,实现从读到写的能力转化

学生在阅读时会接触到各类文本逻辑范式,比如不同的论证结构、推理形式,但这些内容若不能通过迁移应用内化为自身的写作能力,就只无法真正为写作提升提供帮助。而逻辑迁移与应用的作用,正是让教师有机会搭建起“读的逻辑”与“写的逻辑”之间的连接桥梁。

在部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逻辑的力量》单元教学中,教师可以按照“范式拆解—刻意模仿—自主创新”的递进路径,引导学生实现逻辑迁移与应用,让读写能力转化有明确路径和具体方法。

第一步,在阅读后精准提炼可迁移的逻辑范式。教师带领学生复盘单元内典型文本的逻辑框架,明确哪些逻辑要素能够迁移到写作中。比如分析文本中论证观点的过程,提炼出“明确核心观点 — 分角度列举论据— 结合逻辑推理得出结论”的结构范式;梳理文本中分析问题的思路,总结出“指出问题现象 — 分析现象产生原因 — 提出解决建议”的推理范式,为学生后续写作提供清晰可参考的迁移模板。

第二步,设计针对性的模仿写作任务。围绕提炼出的逻辑范式,教师给出与单元文本主题相关的写作题目,明确要求学生运用提炼的逻辑范式搭建写作框架。例如,在学习文本中运用归纳推理论证观点的方法后,让学生模仿这种推理方式,结合生活中的具体案例论证“坚持的意义”这一观点;教师通过批改作业,及时指出学生在迁移逻辑范式过程中出现的逻辑偏差,如案例与观点关联性不强、推理步骤不完整等问题,并给出具体的修改建议。最后,逐步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创新。当学生能够熟练运用基础逻辑范式完成写作后,教师鼓励学生结合具体的写作主题,灵活调整逻辑结构,融合多种推理形式进行写作。

三、建立逻辑导向的评价标准,优化读写一体化教学闭环

为完善基于逻辑思维培养的高中语文阅读与写作一体化教学模式,建立逻辑导向的评价标准是关键一环,它能让教学效果的衡量更聚焦逻辑能力提升,进而优化教学闭环。这一评价标准把逻辑思维表现作为核心评价维度,贯穿读写全过程,让教师清晰把握学生逻辑能力的薄弱点,也让学生明确逻辑提升的方向。

在阅读评价中,教师可以从学生对文本逻辑的拆解能力入手,看学生能否准确梳理文本的论点与论证结构、情节逻辑链条或观点层次,是否能发现文本中的逻辑疑问并合理分析;写作评价要聚焦学生的逻辑运用能力,教师要关注学生的写作框架是否借鉴了文本逻辑,观点与分观点的逻辑关系是否清晰,论证过程是否有充分论据支撑、因果关系是否明确,观点是否能逐步深化。评价时,教师要结合课堂上学生在互动任务中的表现,如小组讨论中对逻辑的分析、交流时对逻辑借鉴的阐述,给出具体且有针对性的反馈,指出学生在逻辑方面的进步与不足。同时,教师还要引导学生参与互评,让学生参照逻辑导向的评价标准,互相点评读写中的逻辑表现,在互评中深化对逻辑的理解。通过这样的评价方式,既能及时调整教学策略,又能让学生在评价中强化逻辑意识,推动读写一体化教学形成“教—学—评”的完整闭环,持续促进学生逻辑思维发展。

结语

综上,基于逻辑思维培养的高中语文阅读与写作一体化教学,需以阅读的逻辑拆解为基础,帮助学生积累可复用的逻辑范式;通过写作的逻辑迁移与应用,搭建读写能力转化的桥梁;依托逻辑导向的评价标准,完善教学闭环。这一模式打破了读写教学的孤立状态,既让学生的逻辑思维在读写互动中逐步提升,也为高中语文教学提供了聚焦素养培养的实践路径,助力学生实现读写能力与理性思维的协同发展。

参考文献

[1]付怡钦.高中语文阅读教学中的思维训练研究[D].贵州师范大学,2023.

[2]张自冉.论高中语文教学中的思辨力培养[D].广州大学,2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