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新课标理念下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评价的实践研究
孙小梅
徐州市贾汪区江庄镇中心小学 江苏徐州 221011
课堂教学评价是检验教学目标达成度的有效手段,也是教学改革的推动力。新课标理念注重“以学生发展为本”,提出了数学学习的最终目的就是培养学生数学核心素养,即数学抽象、逻辑推理、数学建模、直观想象、运算能力、数据分析等方面的能力。这就对小学数学课堂评价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评价不能只看学生是否掌握了知识点,还要注重学生学习过程、思维方式、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培养。
一、基于新课标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评价现状分析
(一)评价目标仍偏重知识掌握
在目前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评价的目标还是以考查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情况为主,强调结果性的评价。教师常常关注学生是否会记住公式,是否会做运算,是否能得到正确答案,却忽视了学生数学思维的发展、探究能力的培养以及学习过程的重视。这样的目标取向容易使学生的学习动机偏向应试化,缺少对数学本质以及数学思维方法的认识[1]。单靠一个知识掌握的目标不能很好地体现新课标提倡的核心素养导向,不能全面地衡量学生在数学学习中的综合能力,不利于学生在真实情境中迁移和应用自己所学的知识。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教师有必要根据新课标的理念,重视课堂评价的环节,投入更多精力,挖掘其内在价值。
(二)评价方式以终结性为主
目前大多数的小学数学课堂评价还是以终结性评价为主,主要是用单元测试或者阶段考试来衡量学生的学习情况。过于重视学习结果的量化表示,缺少对于学习过程的动态监督,不能及时发现并纠正学生学习存在的问题。终结性评价经常需要花很长时间才会出结果,不能及时知道问题在哪里来加以改进教学。并且以分数为中心的评价方式会给学生带来压力,使学生把评价当成一种负担,而不是帮助他们成长的工具。不重视形成性评价与多元化评价的后果就是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降低课堂评价的激励和导向功能。
二、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评价的实践策略
(一)构建多元化评价指标体系
新课标理念提出课堂教学评价要全面关注学生知识、能力、过程、情感的发展,所以构建多元化的评价指标体系就显得十分必要。评价指标要包括数学知识掌握情况、数学思维品质状况、问题解决能力状况、学习态度与合作精神等多方面内容,并且要关注显性成果和隐性素养。指标设计要科学合理、有梯度,既有学业成绩可量化的要求,也有学习行为、思维方法、价值取向的质性考察。采用多维指标,可以更真实地反映学生的水平,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将课堂从单一的结果导向变为综合素养导向。
例如,小学五年级数学苏教版《折线统计图》教学中,教师可以在遵循新课标理念的基础上设计多个层次的评价标准指标体系,既要对学生对折线统计图的绘制方法、数据信息的搜集、处理等方面内容的掌握情况加以评价,又要考察他们对数据信息进行分析、发现规律、提出与解决问题等方面的情况。课堂上,老师可以把指标细化成“数据整理得正确与否”,“图表绘制得是否规范”,“趋势分析的合理性”,“表达交流得清楚与否”等,通过课堂观察、学生呈现、口头表达等形式收集信息并给出定性和定量评价。
(二)强化形成性评价,注重过程性反馈
形成性评价是新课标所倡导的评价方式,它主张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的学习进行不断观察,发现学生的闪光点与问题所在,并加以调控。课堂上要动态观察,通过各种途径了解学生的学情,总体把握学习的进程。评价时不要只看知识掌握的结果,也要关注学习策略、思维过程、参与程度,及时给出鼓励性、指导性的反馈,帮助学生改进学习方法,提高学习效果。过程性反馈应具体、可操作,让学生知道自己要努力的方向,实现学习的自我完善,促进教学质量不断提高。
例如,小学五年级数学苏教版《倍数与因数》一课的教学中,教师可以将形成性评价渗透于整堂课。导入环节:通过快速口算或者小测,了解学生对倍数与因数这部分知识的已有基础,适时调整教学重难点;探究环节:教师观察学生在小组里讨论、分类整理倍数和因数的过程,记录学生思考的方法以及交流情况,及时给予口头提示或即时表扬;练习环节:采用分层练习和即时展示的形式,教师对学生在解题过程中出现的错误予以现场点评,引导学生思考出错的原因并当堂改正。
(三)促进学生自评与互评
学生参与评价是“教、学、评”一致的路径之一。教师应当给学生提供自评与互评的机会和方法,鼓励学生依照评价标准反省自己的学习过程,发现自己的优势和劣势,使学生有学习的自主性以及目的感。互评可以让学生借鉴同伴的思路和策略,有利于学生展开合作学习和碰撞思维[2]。通过自评和互评的结合,评价成了教师诊断教学的工具,也是学生自我监控和自我激励的手段,促使学生主体性、积极性的提高,达成评价的育人功能和促进功能的目标。
例如,小学五年级数学苏教版《分数的意义和性质》教学中,在课堂探究之后,学生用“学习反思卡”记录下自己对于分数意义理解的程度、自己的易错点以及改进方法,做自己的自我评价,明确自己接下来的学习目标。然后是小组互评,学生根据教师给的评价量表,对同伴分数表达、图示说明、解题方法等加以评价,并且提出自己的看法。教师对学生自评、互评的情况做出总结反馈,帮助学生发现不一样的解题思路,看到各自的优点和不足,加深交流,一起进步,提高学生的数学表达和反思能力,真正地达到以评促学、以评促思的目的。
结论
基于新课标理念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评价,是检测学生学习成果的工具,也是推动学生学习、改进教师教学的方法。建立多元化评价指标体系,加强形成性评价,引导学生参与评价,可以做到对学生的知识掌握情况、思维发展状况以及情感态度等方方面面的重视,真正达到核心素养导向。未来教师要不断提高课堂评价设计的能力,利用好信息化技术,达成评价的实时化、精准化。还要推动家校共育,拓宽评价的范围与深度,促使小学数学教育迈向高质量和深层次的改革与发展。
参考文献:
[1]周思贤.新课标理念下创新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实践思路[J].小学生(中旬刊),2024,(03):76-78.
[2]黄昌华.基于新课标理念下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评价的实践研究[J].精品,2025(13):132-1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