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Education and Training

教育家精神的时代化践行路径研究

作者

朱小燕

江苏省苏州市张家港市实验小学 江苏苏州 215600

引言

教育家精神是指教育家们在长期教育实践中所展现出的独特的教育理念、高尚的道德情操、卓越的教育智慧以及坚定的教育信念等多方面品质的综合体现。在 2023 年9 月9 日至 10 日举行的全国教育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再次强调“要实施教育家精神铸魂强师行动。”他提出:“在新征程上,希望你们和全国广大教师以教育家为榜样,大力弘扬教育家精神,牢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初心使命,树立躬耕教坛,强国有我的志向和抱负,自信自强,踔厉奋发,为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作出新的更大贡献。”由此可见,教育家精神包含对教育事业的无限热爱与忠诚,以学生全面发展为核心追求,勇于创新教育教学方法,具有深厚的人文关怀精神等。例如,孔子的“有教无类”“因材施教”思想,陶行知的“生活即教育”“教学做合一”理念,都充分彰显了教育家精神的内涵。在当代,教育家精神与时俱进,体现为对教育公平的不懈追求,对教育质量提升的执着探索,以及对培养适应时代需求人才的高度责任感。因此,探究教育家精神的时代内涵与践行路径,对激发教师教育热情、提升教育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一、教育家精神的核心内涵

(一)深厚的教育情怀

教育情怀是教育家精神的根基,体现为对教育事业的执着与热爱。优秀教育家将教育视为毕生追求,不计个人得失,坚守教育一线。陶行知先生深入农村创办晓庄师范,践行“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的誓言,正是这种情怀的生动写照。他们尊重学生个性差异,用爱心与责任呵护学生成长,成为学生的引路人。

(二)坚定的育人使命

育人使命是教育家精神的核心,以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为目标。教育家始终将立德树人放在首位,不仅传授知识,更注重培养学生品德、能力与素养,引导学生树立正确“三观”。不同时代的育人使命虽有差异,但培养对国家和社会有用的人才这一核心始终未变。

(三)勇于创新的意识

创新意识是教育家精神的活力源泉,表现为突破传统、探索适应时代的教育方法。从孔子“因材施教”到现代个性化教育,从传统课堂到线上线下融合教学,均体现了创新精神。在科技时代,教育工作者更需探索新技术与教育的融合路径。

(四)高尚的人格魅力

人格魅力是教育家精神的外在体现,表现为以身作则、为人师表。教育家以高尚品德、严谨治学态度和强烈责任感影响学生,使学生在人格熏陶中成长,增强教育的感染力与说服力。

二、教育家精神时代化践行面临的挑战

(一)功利化倾向的冲击

当前社会存在一定的功利化倾向,这种倾向也渗透到了教育领域。部分教师过于注重学生的成绩和升学率,忽视了学生的全面发展和个性培养。一些学校将教学成绩作为评价教师的唯一标准,导致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急功近利,缺乏对教育事业的长远思考和热爱。这种功利化的导向与教育家精神中深厚的教育情怀和坚定的育人使命相违背,不利于教育家精神的传承和践行。

(二)信息技术带来的挑战

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互联网、人工智能等技术在教育领域得到广泛应用,这既为教育带来了机遇,也带来了挑战。一方面,技术的应用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模式,提高了教学效率;另一方面,也使得部分教师过度依赖技术,忽视了与学生的情感交流和人文关怀。此外,信息爆炸的时代,学生容易受到不良信息的影响,如何引导学生正确使用信息技术,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也给教育家精神的践行带来了新的考验。

(三)教育评价体系的僵化

目前,我国的教育评价体系还存在一定的僵化问题。评价标准过于单一,主要以学生的考试成绩为依据,忽视了学生的综合素质和个性发展。这种评价体系不仅影响了学生的成长,也制约了教师的教育创新。教师为了迎合评价标准,不得不采用应试教育的方法,难以充分发挥自己的教育智慧和创新能力,不利于教育家精神中勇于创新意识的培养和践行。

(四)教师职业压力的增大

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推进,教师面临的职业压力越来越大。除了教学任务外,教师还要承担科研、培训、学生管理等多项工作,工作强度和心理压力较大。长期处于高强度的工作状态下,部分教师容易产生职业倦怠,缺乏对教育事业的热情和动力,这也影响了教育家精神的践行。

三、教育家精神时代化的践行路径

(一)教师个体层面:强化自我修养与专业成长

教师是践行教育家精神的主体,其自身的素质和努力是关键。首先,教师要坚定教育理想,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和价值观,增强对教育事业的认同感和使命感,将个人的成长与教育事业的发展紧密结合起来。其次,要不断提升自身的专业素养,加强学习,更新教育理念和知识结构,掌握先进的教育教学方法和技术。可以通过参加培训、教研活动、阅读教育名著等方式,拓宽自己的视野,提高教育教学能力。再次,要注重自身的人格修养,以身作则,关爱学生,用自己的言行影响学生,成为学生健康成长的引路人。同时,教师要保持创新精神,勇于尝试新的教学模式和方法,在实践中不断探索和总结经验。

(二)学校层面:营造良好的教育生态与支持环境

学校是教师践行教育家精神的重要场所,应为教师提供良好的环境和支持。一方面,学校要树立正确的办学理念,摒弃功利化的教育倾向,将立德树人作为根本任务,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在评价教师时,要建立多元化的评价体系,不仅关注教学成绩,还要考虑教师的教育教学创新、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等方面,激发教师的工作积极性和创造性。另一方面,学校要为教师的专业成长提供平台和机会,鼓励教师进行教育教学研究和改革,设立专项基金支持教师的科研项目和创新实践。同时,要营造宽松、和谐的校园文化,尊重教师的个性和创造性,让教师能够在轻松的氛围中发挥自己的才能。此外,学校还应加强教师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建立学习共同体,促进教师之间的相互学习和共同成长。

(三)社会层面:形成尊重教育与支持教师的氛围

社会环境对教育家精神的践行有着重要的影响,需要全社会共同营造尊重教育、尊重教师的良好氛围。首先,政府要加大对教育的投入,改善教育教学条件,提高教师的待遇和社会地位,让教师成为令人羡慕的职业。同时,要深化教育评价改革,建立科学合理的评价体系,为学校和教师践行教育家精神提供政策支持。其次,媒体要加强对优秀教师和教育家精神的宣传,传播正能量,引导社会公众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理解和支持教育工作。再次,家长要积极配合学校和教师的工作,树立正确的家庭教育观念,与学校共同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通过家校合作,形成教育合力,为教师践行教育家精神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

(四)建立健全教育家精神传承与培育机制

为了使教育家精神能够得到有效传承和弘扬,需要建立健全相关的机制。可以通过设立教育家精神研究机构、开展教育家精神论坛等方式,深入研究教育家精神的内涵和时代价值,为践行教育家精神提供理论支持。同时,要加强对优秀教师的表彰和宣传,树立典型,发挥榜样的示范引领作用,激励更多的教师践行教育家精神。此外,还可以将教育家精神纳入教师教育课程体系,在教师培养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的教育家精神,为未来的教师奠定良好的基础。

四、结语

教育家精神是教育事业发展的宝贵财富,其时代化践行是新时代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在当前复杂的时代背景下,践行教育家精神面临着诸多挑战,但也有着广阔的机遇。通过教师个体的自我努力、学校的支持保障和社会的共同参与,可以推动教育家精神在新时代焕发出新的活力。相信在各方的共同努力下,教育家精神将得到更好的传承和践行,为培养更多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推动我国教育事业不断迈向新的台阶。

参考文献

[1]杜岩岩,牛军明.教育强国背景下教育家型教师的内涵阐释、生成特征与系统造就[J].教育科学,2023,39(5):1-8.

[2]吴康宁.究竟什么样的人可称为“教育家”[J].教育发展研究,2024,44(4):1-8.

[3]易凌云.中国特色教育家精神:核心要义、价值意蕴与实践路径[J].人民教育,2023,(22):35-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