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核心素养的培养策略
王冬梅
四平市铁东区叶赫满族镇中心小学校 136001
引言:
核心素养作为时代发展的要求,是培养学生适应未来社会的综合能力。在小学阶段,语文不仅仅是语言知识的传授,更是学生思维、情感、价值观等多方面素养的塑造。随着新课程标准的不断推进,教育改革的目标也不断向核心素养的培养转变。小学语文教育的核心任务之一就是提升学生的语言素养,这不仅包括语言知识的积累,还要注重学生的思维能力、文化理解、情感态度等方面的培养。因此,探索小学语文课堂中如何有效培养核心素养,已经成为当前教育教学的重要课题。本文将从核心素养在语文课堂教学中的重要性出发,提出具体的教学策略,并结合教学实践进行分析,帮助教师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核心素养的理念。
一、核心素养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重要性
1.1 核心素养的定义及内涵
核心素养是指在个人的学习、生活和未来工作中,所需要具备的关键能力和素质。这些素养不仅涵盖了基础学科知识的掌握,还包括跨学科的应用能力、创新思维、情感态度、价值观等多方面内容。具体到小学语文教学,核心素养的培养应关注学生语言的运用能力、思维的灵活性、情感的表达与认同感的形成等方面。例如,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使他们能够在日常生活中运用所学语言有效沟通;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使其能够分析和判断不同信息的价值;加强学生的文化认同感,帮助其理解和传承传统文化。
1.2 核心素养与语文教学的关系
小学语文教学不仅仅是知识的传授,更多的是培养学生的语言能力和综合素质。语文课堂为学生提供了思考问题、表达情感、进行文化交流的载体。因此,将核心素养融入到语文教学中,能够提升学生的整体素质。例如,在语文课堂上,教师不仅要让学生掌握语言知识,更要通过文本分析、课外阅读等方式,帮助学生理解社会、文化、道德等多重维度,促进其思维的开放与情感的丰富。这种综合素质的培养,能够更好地适应未来社会的挑战,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在小学语文课堂中培养核心素养的策略
2.1 注重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
思维能力是核心素养的核心组成部分之一,尤其是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在小学语文课堂中,教师可以通过多元化的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思维潜能。例如,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可以设计一些问题引导学生深入思考,鼓励他们对文章中的观点进行质疑、对比,甚至提出新的解释与观点。通过这种方式,学生不仅能够理解文章内容,更能够从中锻炼思维,培养批判性思维。此外,教师还可以通过组织辩论、讨论等形式,鼓励学生发掘不同观点,锻炼其创新思维能力。
2.2 激发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自主学习能力是核心素养中至关重要的部分,是学生未来成功的基础。语文教学应该通过多种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鼓励他们主动探究。例如,在写作教学中,教师可以给学生一定的自由度,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写作题材,提升写作的自主性与创造性。教师还可以通过设计课外活动,如读书报告、书法比赛等,促进学生对语文知识的自主探索。通过这些途径,学生不仅能够提高语文能力,还能在学习过程中培养自主学习的能力。
2.3 强化语言表达能力的训练
语言表达能力是语文课堂教学的核心任务,也是核心素养的重要体现。小学语文课堂应该注重语言的实际应用,强化口头与书面表达能力的培养。在口语表达方面,教师可以通过组织演讲、辩论、角色扮演等活动,激发学生的语言表达兴趣,培养他们的公众演讲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而在写作方面,教师可以通过多样化的写作练习,如作文、日记、书信等,帮助学生提高语言表达的准确性与生动性。通过这些形式,学生能够在真实的情境中使用语言,从而有效提升语言表达能力。
三、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实现核心素养培养的实践路径
3.1 优化教学内容与方式
要实现核心素养的培养,教师需要从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入手,全面优化课堂教学。教师可以通过选择富有挑战性的教学内容,如具有思辨性的课文,激发学生的思考和兴趣。同时,教学方式应从传统的灌输式教学转向启发式、探究式教学,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并探索答案。通过互动式、合作式的学习方式,学生能够在教师的引导下,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培养自主学习与团队协作能力。
3.2 创设情境,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
情境创设是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核心素养的重要手段。通过创设与生活相关的真实情境,教师能够帮助学生将课堂知识与实际生活结合,提升他们的综合素养。例如,教师可以通过组织参观、角色扮演、社会实践等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感知语言的实际运用,增强他们的文化理解与情感认同。这种情境化学习,不仅能够帮助学生将所学知识内化,还能提升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和文化自信。
3.3 评价机制的多元化
在教学中,评价机制的设计直接影响核心素养的培养。传统的评价方式过于侧重知识点的掌握,忽视了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因此,评价方式应当更加多元化,不仅关注学科知识的掌握,还应关注学生的思维能力、语言表达能力、自主学习能力等方面。通过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方式,教师可以全面了解学生的学习进展,及时给予指导与反馈。通过合理的评价机制,教师能够更好地帮助学生发现自身优点与不足,进一步促进其核心素养的提升。
总结: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培养核心素养,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语言能力,更能促进其全面发展。通过注重思维能力的培养、激发自主学习兴趣、强化语言表达能力的训练等多方面的教学策略,能够有效实现核心素养的培养。未来,小学语文教师应继续探索和创新教学方法,注重学生的多元化发展,为学生的全面素质提升提供更加科学的教学方案,推动教育质量的进一步提升。
参考文献
[1]李爱梅.核心素养导向下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策略探究[J].中华活页文选(教师版),2025,(12):91-93.
[2]杨妍.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策略探究[J].中华活页文选(教师版),2025,(09):109-111.
[3]魏晓东,王红艳.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策略分析[J].中华活页文选(教师版),2025,(05):49-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