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Education and Training

略谈如何让中小学生学会欣赏书画艺术的能力

作者

王泽晶

牡丹江市海林市朝鲜族中学 157100

引言

书画艺术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培养中小学生书画欣赏能力,不仅能提升其艺术审美素养,更能帮助他们感受传统文化魅力,增强文化认同。当前部分中小学书画教学中,存在重技能训练、轻欣赏能力培养的问题,教师更关注学生书画技法的掌握,却忽视引导学生感受作品的艺术价值;还有些欣赏教学方法单一,仅靠教师枯燥讲解作品背景与作者生平,难以调动学生主动思考的积极性,导致学生对书画艺术缺乏兴趣,甚至觉得“看不懂”“没意思”,无法真正学会欣赏。如何通过科学路径激发学生欣赏兴趣、传授实用欣赏方法、深化欣赏体验,不仅是提升书画教学质量的关键,更关系到中小学美育“以美育人、以美化人”目标的实现,对培养学生综合素养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一、激发中小学生书画艺术欣赏兴趣的核心路径

激发中小学生书画艺术欣赏兴趣,需从情境沉浸、文化叙事、互动体验三方面构建多元路径,打破艺术与学生的距离感。可先通过沉浸式情境营造直观吸引力,在教室打造“书画角”,悬挂经典作品复制品并摆放笔墨纸砚,让学生日常接触书画元素;欣赏课用多媒体播放水墨晕染、书法家创作的动态影像,搭配古典音乐,还可组织走进美术馆,近距离观察作品笔触与色彩,借视觉、听觉双重刺激唤起探索欲。再依托文化故事赋予作品温度,讲解《清明上河图》时,讲述张择端走访市井观察生活的创作背景;介绍郑板桥竹画时,分享“胸有成竹”的典故及竹子象征的坚韧品格;解读颜真卿《祭侄文稿》,结合其人生经历说明笔画间蕴含的悲愤情感,让作品因故事“活”起来,吸引学生主动关注。最后设计互动体验深化兴趣,开展“书画猜猜乐”,展示作品局部让学生猜主题、作者;组织“我是小小解说员”,鼓励学生查资料后讲解作品;增设简易实践环节,如用手指蘸墨模仿水墨笔触、临摹简单书法笔画,让学生在动手体验中感受创作乐趣,进而提升对书画欣赏的主动性。

二、传授中小学生书画艺术欣赏方法的关键策略

2.1 讲解书画基础常识的关键策略

讲解书画基础常识,需用通俗语言让学生掌握欣赏的“入门知识”。针对绘画,可介绍不同画种的特点,如中国画注重写意、西方油画注重写实,讲解水墨画的墨色变化(焦、浓、重、淡、清)、山水画的“三远法”(高远、深远、平远)等基础概念;针对书法,可讲解楷书、行书、草书等字体的区别,如楷书端正规范、行书流畅自然、草书奔放洒脱,介绍毛笔书法的基本笔画(点、横、竖、撇、捺)特点。避免使用过于专业的术语,可结合学生熟悉的事物类比,如将楷书比作“站军姿的士兵”、行书比作“散步的人”,帮助学生轻松理解常识,为后续欣赏打下基础。

2.2 引导作品要素分析的关键策略

引导作品要素分析,需教会学生从细节入手解读作品。分析绘画作品时,可引导学生观察构图,如主体景物的位置安排、画面的疏密分布,思考这样的构图如何突出主题;关注色彩运用,如冷暖色调的搭配如何传递情感,如冷色调多表现宁静、暖色调多表现热烈;留意笔触技法,如水墨画的皴擦点染、油画的厚涂薄涂,感受不同技法带来的视觉效果。分析书法作品时,可引导学生观察字体结构、笔画力度与章法布局,如字与字、行与行之间的间距如何体现整体美感,通过要素拆解,让学生学会有条理地欣赏,避免“凭感觉”评价。

2.3 教授风格特点辨识的关键策略

教授风格特点辨识,需帮助学生建立“作品风格与作者/时代”的关联认知。可将同一主题的不同作品对比展示,如同样画梅,王冕的墨梅淡雅清逸、齐白石的红梅热烈鲜活,引导学生找出两者在笔触、色彩、意境上的差异,总结不同作者的风格特点;也可按时代梳理书画风格演变,如唐代书法气势雄浑、宋代书画注重意境,让学生感受时代背景对艺术风格的影响;还可设计“风格配对”练习,给出不同风格的作品片段与作者名称,让学生尝试匹配,通过对比与练习,让学生逐步掌握辨识风格的方法,提升欣赏的专业性。

三、深化中小学生书画艺术欣赏体验的有效方式

深化中小学生书画欣赏需从实践体验、思维拓展与文化认知三个维度切入,构建多层面的欣赏路径。结合临摹实践时,可选取经典作品片段引导学生动手体验:临摹《富春山居图》局部山水,让学生在勾勒线条、调配墨色中感受山石质感与水流灵动;临摹《多宝塔碑》单字,体会笔画起收笔特点与字体平衡美,临摹后组织分享,让欣赏从“看懂”走向“理解”创作巧思。开展创作联想可激发个性化思考,欣赏《墨竹图》后引导“假如我是作者”的设想,或针对未完成山水小品开展“续创”活动,再通过“书画与生活”讨论关联自身经历,让欣赏更具个性深度。进行文化溯源能丰富欣赏内涵,讲解“梅兰竹菊”时解读其象征的君子品格,介绍书法时结合汉字演变史,关联春节春联、端午龙舟绘画等民俗,让学生在欣赏“艺术美”的同时感知“文化美”,全面提升欣赏素养。

四、结论

培养中小学生书画艺术欣赏能力,需以情境创设、故事导入、互动体验为兴趣激发基础,依托基础常识讲解、作品要素分析、风格特点辨识为方法传授核心,借助临摹实践、创作联想、文化溯源为体验深化手段,形成“兴趣-方法-体验”层层递进的培养体系。推广该体系,能有效提升学生的书画欣赏能力与艺术素养,帮助学生感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魅力,对推动中小学美育高质量发展、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具有重要意义,为中小学书画欣赏教学提供可行实践路径。

参考文献:

[1]郑彦军.在书画艺术教学中渗透中学生养成教育——以通渭县 Y 中学为例[J].新智慧,2021,(25):15-16.

[2]臧燕,杨晓玲.浅论书画在中学生个性品质养成中的作用[J].高考,2016,(09):219.

[3]张晨.中国书画在初中美术教学中的探索与研究[J].文化产业,2021,(30):39-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