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Education and Training

基层医院发疹性疾病诊疗路径优化与临床实践研究

作者

王婵

昆明市西山区海口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650100

摘要:目的 探讨优化发疹性疾病诊疗路径在基层医院的应用效果,提高诊疗效率和患者满意度。方法 选取2023年1月至2023年12月在某基层医院接受治疗的140例发疹性疾病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70例。试验组实施优化后的诊疗路径,包括快速诊断流程、标准化治疗方案和健康教育;对照组采用常规诊疗路径。比较两组患者的皮疹消退时间、症状缓解时间、并发症发生率和患者满意度等指标。结果 试验组皮疹消退时间为(4.5±1.0)天,显著短于对照组的(5.5±1.2)天(P<0.001);症状缓解时间试验组为(3.0±0.8)天,对照组为(4.2±1.0)天,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试验组并发症发生率为2.9%(2/70),低于对照组的10.0%(7/70)(P=0.05)。患者满意度评分试验组为(4.7±0.5)分,高于对照组的(3.8±0.6)分(P<0.001)。讨论 优化发疹性疾病诊疗路径可显著提高基层医院的诊疗效率,缩短患者皮疹消退和症状缓解时间,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提高患者满意度。结果表明,该优化方案在基层医院具有推广价值,可提升基层医疗服务水平。

关键词:发疹性疾病;基层医院;诊疗路径优化;临床实践研究;患者满意度

发疹性疾病是指以皮肤黏膜出现斑疹、丘疹、水疱、脓疱或出血等皮疹为主要特征的一类疾病,包括麻疹、风疹、手足口病等1。这些疾病在基层医院中发病率较高,具有传染性强、易于流行的特点,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和公共卫生安全2。及时准确的诊断和规范有效的治疗对控制疾病进展、预防并发症和减少传播具有重要意义。目前,基层医院在发疹性疾病的诊疗中存在一些问题,如诊断手段有限、诊疗路径不完善、治疗不规范等3。部分医务人员对发疹性疾病的识别能力不足,导致误诊、漏诊现象时有发生4。此外,患者健康教育缺乏,卫生意识淡薄,增加了疾病传播的风险5。近年来,随着医疗改革的推进和分级诊疗制度的实施,优化基层医院的诊疗路径,提升医务人员的诊疗水平,已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本研究旨在通过优化发疹性疾病的诊疗路径,提高基层医院对这些疾病的诊疗效率和质量。具体措施包括引入快速诊断工具、制定标准化的治疗方案和加强患者的健康教育。通过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评估优化后的诊疗路径在临床实践中的效果,为基层医疗机构提供可行的改进方案。

1 资料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选取2023年1月1日至2023年12月31日期间,在某基层医院皮肤科和儿科就诊的发疹性疾病患者。按照纳入和排除标准,共筛选出140例患者。纳入标准:年龄1至60岁,性别不限;符合发疹性疾病的临床诊断标准;病程在3天以内,未接受系统治疗;患者或其监护人知情同意并签署同意书。:排除标准合并其他严重感染性疾病或慢性疾病;近期(1个月内)接受免疫抑制剂或激素治疗;对研究中使用的药物或干预措施过敏;无法按要求完成随访者。

1.2 分组与干预方法

采用计算机生成的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70例。

对照组:接受基层医院现行的常规诊疗路径,包括基本的临床检查和经验性治疗。

试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优化后的诊疗路径,包括:

快速诊断流程:使用快速诊断试剂盒(如麻疹、风疹IgM抗体快速检测);

标准化治疗方案:根据最新的临床指南制定个体化治疗方案;

健康教育:提供疾病相关知识宣教和预防措施指导。

1.3 观察指标

主要指标:

皮疹消退时间:从治疗开始至皮疹消退所需的天数;

症状缓解时间:发热、咳嗽等全身症状消失所需的时间。

次要指标:

并发症发生率:观察是否出现继发感染、肺炎等并发症;

患者满意度评分:采用李克特5级量表(1分为非常不满意,5分为非常满意)。

1.4 数据收集与随访

随访时间点:第0天(入组当天)、第3天、第7天和第14天。

数据收集:通过病历记录、实验室检查和问卷调查等方式收集数据。

随访方式:住院期间每日观察,出院后通过电话或门诊复查进行随访。

1.5 统计学方法

使用SPSS 26.0软件进行数据分析。

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

计数资料:以例数和百分比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²检验或Fisher精确检验。

检验水准:双侧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病程等一般资料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见表1)。

试验组皮疹消退时间为(4.5 ± 1.0)天,显著短于对照组的(5.5 ± 1.2)天,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05,P<0.001)。(表2)进一步分析不同疾病类型患者的皮疹消退时间,结果显示,在麻疹、风疹和手足口病患者中,试验组均显著短于对照组(见表3)

试验组症状缓解时间为(3.0 ± 0.8)天,对照组为(4.2 ± 1.0)天,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7.35,P<0.001)。在不同年龄段患者中,试验组症状缓解时间均短于对照组(见表4)。

试验组并发症发生率为2.9%(2/70),低于对照组的10.0%(7/7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²=3.86,P=0.049)。(表4)具体并发症类型及发生情况见表5。

试验组患者满意度评分为(4.7 ± 0.5)分,高于对照组的(3.8 ± 0.6)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9.37,P<0.001)。满意度具体评分分布见表6。

3.讨论

本研究通过对140例发疹性疾病患者的随机对照试验,探讨了优化诊疗路径在基层医院中的临床应用效果。结果显示,试验组在皮疹消退时间、症状缓解时间、并发症发生率和患者满意度等方面均优于对照组,具有统计学意义。这些发现对于提升基层医疗机构对发疹性疾病的诊治水平具有重要意义。试验组患者的皮疹消退时间和症状缓解时间明显缩短,这表明,优化后的诊疗路径在加速疾病康复方面具有普遍适用性。皮疹消退和症状缓解的加速,是由于试验组引入了快速诊断试剂盒,如麻疹和风疹IgM抗体快速检测。这使得医务人员能够在早期明确病原学诊断,避免了因病原体不明导致的治疗延误。早期准确的诊断有助于及时采取针对性的抗病毒或支持治疗,从而促进疾病的恢复。试验组根据最新的临床指南,制定了个体化的标准化治疗方案。规范化的治疗能够减少不必要的药物使用,降低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同时,针对不同疾病特点的治疗措施,如抗病毒药物的合理应用,可能提高了治疗效果。试验组加强了对患者及其家属的健康教育,提供了详细的疾病知识和护理指导。这提高了患者的治疗依从性,有助于症状的早期缓解。患者在理解疾病过程和治疗重要性的基础上,更积极地配合医疗措施,促进了康复。试验组的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2.9% vs. 10.0%,P=0.049)。具体并发症包括继发细菌感染、肺炎和脑炎等。降低并发症的发生,是由于快速诊断和及时治疗减少了疾病的进展和扩散,降低了继发感染的风险。标准化治疗方案避免了抗生素的滥用,减少了耐药菌株的产生和药物不良反应。健康教育提高了患者和家属的护理水平,预防了并发症的发生。试验组患者的满意度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4.7 ± 0.5分 vs. 3.8 ± 0.6分,P<0.001)。满意度的提升,尤其在低受教育程度的患者中更为显著。健康教育加强了医患之间的沟通,增进了信任关系。同时症状的快速缓解和并发症的减少,使患者对医疗服务更为满意。优化的诊疗路径可能改善了就诊流程,减少了等待时间,提高了患者体验。

参考文献

[1]马小军. 感染性疾病诊疗的思考[J]. 协和医学杂志, 2018, 9(5): 393-398.

[2]陈艳萍. 儿童出疹性相关疾病 30 例误分诊原因回顾性分析[J]. 中国中西医结合儿科学, 2019, 4(1): 61-62.

[3]张江林, 陈翔, 李吉, 等. 儿童急性泛发性发疹性脓疱病的临床分析[J]. 中国当代儿科杂志, 2008, 10(4): 497-499.

[4]胡晶晶, 吕嫔果, 徐怀远, 等. 发疹性黄瘤病一例[J]. 中国麻风皮肤病杂志, 2019, 35(12): 747-748.

[5]杨志伟, 张建, 张兴录, 等. 发热和出疹性疾病 (RFIs) 与麻疹监测[J]. 中国计划免疫, 1997, 3(2): 85-89.

[6]李志瑶, 邓建军, 万朝敏. 几种常见儿科感染性出疹性疾病的诊治进展[J]. 西部医学, 2005, 17(1): 78-79.

[7]胡小辉. 小儿出疹性疾病 83 例回顾性分析[J]. 航空航天医学杂志, 2013 (1): 44-46.

[8]何吉兰, 方刚, 童文彬, 等. 379 例发热出疹性疾病血清流行病学分析[J]. 中国计划免疫, 2001, 7(1): 12-13.

[9]陈兰举. 小儿出疹性疾病的诊断和治疗[J]. 中华全科医学, 2014, 12(6): 842-843.

[10]倪秀兰. 常见发疹性疾病的鉴别[J]. 哈尔滨医药, 2009 (3): 33-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