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赵永生
礼县洮坪镇中心小学 甘肃省礼县洮坪镇 742212
引言
在“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改革背景下,自主学习能力已成为衡量学生综合素质的关键指标。小学语文作为基础教育阶段的奠基学科,不仅承担着语言文字教学的任务,更肩负着“教会学生学习”的重要使命——通过语文学习培养学生的自主规划、探究与建构能力,将为其后续学科学习与终身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一、课前阶段应关注引领目标、自主预学
课前阶段进行自主预学是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的起点,其关键在于引导学生提前接触文本、明确学习重点,为课堂深度探究奠定基础。但小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与能力尚处于发展阶段,若缺乏有效引导,预学易陷入“盲目圈画生字、简单通读课文”的浅层状态。所以在课前阶段必须要依托教材资源,设计“精准化、可操作”的自主学习任务,让预学从“无序”走向“有序”。部编版教材每个单元开篇的“单元导语”明确了单元学习主题与能力目标,每篇课文前的“预习提示”则给出了具体的预学方向(如“朗读课文,注意读好长句子”“想想课文主要写了什么”)。教师可结合这些资源,设计“自主学习任务单”,将抽象的预学要求转化为具象、分层的任务,引导学生有针对性地开展预学。比如在三年级上册《富饶的西沙群岛》一课教学中,任务单可以设计三个层次的任务:一是基础感知任务:借助拼音朗读课文 2-3 遍,圈画出不认识的生字和读不通顺的句子,尝试通过查字典或请教家人解决;二是信息梳理任务:默读课文,用“____”画出描写西沙群岛风景或物产的句子,思考:课文主要从哪两个方面介绍西沙群岛的?(可在文中标注关键词,如“海水”“珊瑚”“海参”等);三是拓展探究任务:通过查阅图书、观看纪录片或浏览权威网站,收集1-2 张西沙群岛的图片,简要写下图片内容(如“这张图片展示了西沙群岛五光十色的海水,有深蓝的、淡青的、浅绿的”),课堂上准备分享。这样的任务单既覆盖了“识字读文”的基础目标,又渗透了“信息提取”的能力训练,还通过拓展任务激发了学生的探究兴趣。相较于“自由预习”,任务单为学生提供了清晰的预学路径,让学生知道“预习什么”“怎么预习”,逐步培养其自主规划学习的意识与能力。
二、课中阶段应注重方法渗透、自主探究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往往具有十分高的要求,其核心在于引导学生主动研读文本、建构知识,而非被动接受教师的“标准答案”。因此小学语文课堂需打破“教师逐段讲解、学生被动记笔记”的传统模式,让学生在自主思考与互动交流中深化对文本的理解,掌握语文学习方法。而“主问题”是贯穿课堂教学的核心问题,具有“统领性、开放性、探究性”的特点,能引导学生聚焦文本关键,开展深度研读。相较于“碎片化、浅层次”的提问(如“这句话写了什么?”“这个词是什么意思?”),主问题往往能够有效激发学生的思维张力,让自主探究更具方向性。比如在六年级上册《少年闰土》课文教学中,这篇课文的核心矛盾在于“‘我’与闰土截然不同的生活经历”,教师可围绕这一矛盾设计主问题:“读课文第 4-16 自然段,找出描写闰土‘稀奇的事’的句子,想一想:这些事为什么在‘我’看来是‘稀奇’的?从‘我’的感叹中,你能感受到‘我’怎样的内心世界?”为了引导学生深入探究,教师可进一步给出“探究提示”:用“△”标出闰土讲的“稀奇的事”(如“雪地捕鸟”“海边拾贝”“看瓜刺猹”“看跳鱼儿”),用“~~”画出“我”的反应(如“我素不知道天下有这许多新鲜事”“我们沙地里,潮汛要来的时候,就有许多跳鱼儿只是跳,都有青蛙似的两个脚……”);对比闰土和“我”
的生活环境(农村vs 城市)、生活经历(自由玩耍vs 读死书),思考:“我”的“不稀奇”与闰土的“稀奇”背后,反映了怎样的生活状态差异?结合“我”的感叹“啊!闰土的心里有无穷无尽的稀奇的事,都是我往常的朋友所不知道的”,说说“我”对闰土的情感,以及对自己生活的态度。这样的主问题可以引导学生从“文本内容”走向“情感内涵”,学生需要通过自主研读、对比分析才能得出结论,而非简单从文中找答案。
三、课后阶段以拓展迁移、自主建构为主
课后阶段要求能够引导学生将课堂所学知识转化为能力、实现自主建构。若课后作业仅停留在“抄生字、背课文”的机械训练,不仅无法提升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还可能削弱其学习兴趣。所以课后阶段应该引导学生将语文学习延伸到生活中,在自主拓展与实践中深化知识、提升能力。比如在作业设计中,可以设计分层与开放性作业,满足不同学生的自主需求[3]。由于小学生的语文基础与自主学习能力存在差异,“一刀切”的作业难以满足所有学生的需求。分层作业可以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够在自主学习中获得成就感:比如基础层作业聚焦“知识巩固”,可以帮助学生夯实基础;提升层作业则侧重“能力应用”,可以引导学生深化理解;拓展层作业通常会关注“思维拓展”,有利于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以四年级下册《猫》教学为例,课后作业可设计三个层次:基础层作业可以要求学生摘抄课文中描写猫“性格矛盾”的语句,并尝试用“虽然……但是……”的句式概括猫的性格(如“猫虽然有时候很温柔,但是不高兴的时候也很冷漠”);而提升层作业要求学生观察家中或小区里的一种小动物(如小狗、小猫、小鸟),模仿课文的写法,用几句话描写它的一个特点(如“我家的小狗很调皮,它喜欢把我的拖鞋叼到沙发底下,可当我假装生气时,它又会叼着拖鞋跑过来,用脑袋蹭我的手”);最后在拓展层作业中,可以要求学生阅读老舍先生的其他散文(如《养花》《母鸡》),写下 50 字左右的读后感,说说你喜欢老舍先生的哪句话,为什么。分层作业给了学生充足的自主选择的空间,比如基础薄弱的学生可以在基础层作业有效巩固文本理解,能力较强的学生可以通过挑战提升层或拓展层作业,激发探究兴趣。教师在批改作业的过程中要注意以“鼓励性评价”为主。对基础层作业可以在评价内容中应用“摘抄的语句很准确,‘虽然……但是……’的句式用得很恰当”等;对提升层作业可以这样进行评价:“你观察得很仔细,写出了小狗调皮又可爱的特点,和老舍先生的写法很像”,在积极评价中有利于不断增强学生的自主学习信μL0
四、结束语
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并不是一蹴而就的单一教学方法实施过程,而是通过课前、课中、课后三个阶段贯穿始终,使学生在学会预学中进一步明确学习咪表,在明确方法中提高自主探究质量,最后以分层作业促进各层面学生得到共同提升。
参考文献:
[1] 周根红.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策略[J].小学阅读指南(导学版), 2025(2):20-22.
[2]李婉琼.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的路径探析——以《卖火柴的小女孩》为例[J].文科爱好者,2025,(03):161-163.
[3]他文馨.“双减”背景下如何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以小学语文教学为例[J].中华活页文选(教师版),2024,(12):67-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