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机构与房地产公司合作中的风险分配与法律保障研究
张凯丽
内蒙古宏儒律师事务所 内蒙古自治区呼和浩特市赛罕区 010010
引言
在当今经济发展中,金融机构与房地产公司之间的合作日益密切,成为推动行业发展的重要力量。这种经济模式是实现行业进步的动力,但是同时也有着一定的风险,这些风险不能得到正确分布和处理,势必就会对各方的利益产生不良的影响。银行与房地产企业合作经营中的信用风险、市场风险、法律风险等风险。信用风险是产生于融资企业存在的违约概率。市场风险则是由于出现房地产市场价格下跌等情况给开发商带来的损失。法律风险是引起合作关系的过程中,企业主体责任划分不清楚或合约中条件与实际上不相符。在这样的合作中,涉及到很多合理有效的风险分配和法律保障问题。本研究旨在探讨金融机构与房地产公司合作中的风险分配机制,分析各类风险的来源及其应对策略。通过对合同约定、担保制度及争议解决机制等法律保障措施的研究,旨在为双方提供有效的法律框架,以确保合作过程中的风险可控,保障各方的权益,促进行业的健康发展。
1 金融机构与房地产公司合作中的风险分配
1.1 信用风险与融资结构安排
金融机构与房地产公司合作中的信用风险主要表现为房地产公司在融资过程中可能出现违约的风险。这种信用风险的存在造成金融机构在支持房地产企业获得所需资金的情况下,需严格综合评定合作方的资信偿还与风险控制能力。在降低信用风险发生程度时,融资型金融机构可以灵活组合融资结构安排,如项目融资、股权融资、债务融资等多种结构方式,而项目融资则由于风险相对独立而能够严格控制在特定项目中,使得对金融机构整体资产造成的风险影响降低。在对融资结构安排的过程中,金融机构往往会在自身利益所允许的前提条件下要求房地产企业提供一定的自有资金或股权出资等,此类资金在提供给房地产企业之后,不仅能够明显增强其对某一项目应有的责任意识与积极性,也可以起到一定程度的担保作用,与此同时,金融机构则会采取加强对房地产企业财务状况的审查、引入第三方担保等多重措施降低信用风险。
1.2 市场风险与收益分配机制
市场风险是金融企业与房地产企业联姻中的一个主要风险,这主要包括房地产价格变化、房地产市场需要、房地产政策调整等。由于房地产市场的波动,容易受到经济周期因素以及政治政策等因素的影响,从而使得房地产市场需求发生变化,那么,房地产市场风险不仅会影响房地产企业的收益和效益,而且也会影响到项目的投资收益,使收益遭到缩减。为了妥善化解市场风险,在金融企业与房地产企业进行联姻的过程中,容易通过制定合理的收益分配模式,来解决市场风险问题。比较常见的收益分配模式有根据投资比例分配、根据项目的进展分配收益、根据实际分配项目的收益等。通过这种收益分配模式的编制,可以很好地对金融企业和房地产企业的收益分配进行合理划分和收益分配。此外,金融企业和房地产企业能够针对市场风险按照一定的规定和约定,设定收益底线或者风险补偿,从而可以有效地保护金融企业在市场收益受到损失的条件下,可以提供一定的保护,从而避免因市场风险给合作项目带来的损失。
1.3 法律风险与责任划分方式
从金融机构与房地产合作来说,法律风险主要体现在合同履行不力、责任不明、法律诉讼等方面。由于金融机构与房地产公司的利益需求有所不同,往往会在合同条款上出现漏洞或者不符合实际情况的问题,在后续工作开展中很容易出现合作上相互不一致的现象。要想使法律风险在实践中得到有效解决,首先,金融机构与房地产公司在合作前责任划分应该足够明确,两者通过合同条款明确规定清晰。为了避免法律风险在合作过程中出现,首先,两者在签署合同前就要注意合同条款内容的严密设计,并使承担风险责任、获利责任,两者都要明确规定,防止对方发生违约及纠纷;其次,可以把责任承担的后果按照各自的承担风险比例、出资比例以及参与比例来明确划分。如果在合作双方过程中出现违约或纠纷等情况时,要明确约定违约方以及过错方的责任性质、赔偿标准及解决方案,明确责任划分方式,以便双方遇到法律纠纷问题时,能够及时通过合法、公正的法律手段予以解决。
2 金融机构与房地产公司合作中的法律保障
2.1 合同约定与风险防范条款
合作机构与房地产企业签订合同是最基本的法律保护手段。合同的准确性和完备性决定了合作风险的防控和责任划分,为了有效防控合作过程中存在的各种风险,应在合同中增加一些必要的防范风险的条款,如违约责任、付款约定、资金使用计划、进度安排、违约罚金、惩罚性条款等,以利于双方明确定责、分阶段完成合作权利和义务的约定,从而避免约定不明而引发的纠纷。比如在融资结构中,机构资金方通常要求开发商在项目前期投入一定比例的自有资金或风险保证金,从而降低自身风险。另外,可在合同中规定项目进度约定,要求开发商根据预先达成的计划推进项目进度,避免开发商推脱造成的资金链问题,或是提出在合同条款中增加项目延期、违约的应对方案,如通过延期付款、修订项目目标来对风险实现分散和控制。通过这些条款,合作方可以实现金融企业与地产公司之间风险共担,同时确保未来一旦发生分歧,也可有明确解决依据,从而达到双方权益保护的目的。
2.2 担保制度与法律保障机制
担保在金融公司和房地产企业合作过程之中扮演着重要的法律保障作用。为了避免信用风险的发生,金融企业会对房企提出采取一定的担保措施,这样有助于金融机构向房企借款的过程之中在房地产公司违约之后能够拿回自己的应付款。由于担保措施,可以保障金融机构优先获得应付款。房地产公司提供担保的目的在于,为了能得到一定的担保,提升与自己合作机构之间的信任度,帮助取得更加优惠的贷款利率。另外,在法律层面对担保的保障措施,如抵押登记,担保权优先受偿,担保物处置等,都能保障担保得以有效开展,真正实现担保效力和执行力。担保作为金融法律工具能够在合作过程中,提前防范,为出现风险之后金融机构履行担保责任,通过法律途径实现追偿获得相应的权益,保障自己的资金安全;同时,法律通过担保这一工具给予双方保障措施,推动房地产融资合作的成功。
结语
金融机构与房地产公司合作需构建科学的风险分配机制与完善的法律保障体系。通过优化融资结构、明确收益分配、细化责任划分,并强化合同约束、担保效力及争议解决,可有效防控风险,平衡双方利益,为合作稳健运行提供制度支撑,推动行业可持续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赵先立, 王睿儒, 姜涓涓. 地方政府债务、房地产风险和金融风险的动态交互影响研究[J]. 甘肃金融, 2024, (12): 46-56.
[2]赵安然, 王彬武, 钟庭军. 地方债务、金融与房地产三大风险的关系、特征及对策[J]. 上海房地, 2024, (06): 2-6.
[3]王锋. 建立房地产融资协调机制 积极稳妥化解房地产风险[J]. 建筑,2024, (01): 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