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Education and Training

浅析“以工代赈”项目管理应用于铁西区细河工程建设的意义

作者

郭媛媛

中水北方勘测设计研究有限责任公司天津300222

一 以工代赈释义

2023 年1 月10 日,国家发展改革委令第57 号公布了《国家以工代赈管理办法》。根据管理办法,以工代赈是指政府投资建设基础设施工程,受赈济者参加工程建设获得劳务报酬,以此取代直接赈济的一项扶持政策。现阶段,以工代赈主要包括使用以工代赈专项资金实施以工代赈项目、在农业农村基础设施建设领域中推广以工代赈方式、在政府投资的重点工程项目中实施以工代赈等,主要目的是向参与工程建设的群众发放劳务报酬、开展技能培训,促进其就地就近就业增收。

以工代赈本质上是一种就业帮扶手段,是政府利用“有形的手”进行二次分配的重要举措。与市场经济主要追求高效率不同,以工代赈更侧重就业兜底。工程一般投资规模较小,用工技能要求不高,但劳动力需求较大,方便农民在家门口务工,还不耽误地里的营生。

二 细河以工代赈工程项目管理

1 细河建设采用以工代赈模式的优

细河是流经沈阳市的河流之一,起源于卫工明渠进水闸,流经沈阳城区北部、西部,从辽中入本溪后与太子河合流,是一条承泄城市污水排水和农田排涝的河道,为平原排水河流。

细河河道为常年性河流,河床易淤积,岸坡冲刷塌岸比较严重。尤其大潘桥以下基本为村庄郊野段,基本为纯天然河道,多年未经治理,河道淤积问题严重,施工残留的土堆以及建筑垃圾等阻水严重,影响排涝。此外,细河治理提高排水能力的同时,打造一条秀丽的滨河廊道,提高沿河植被覆盖率,挖掘和发挥细河环境效益,促进周边经济发展。

结合细河现状存在的问题,响应国家以工代赈政策,细河治理方案包括垃圾清运、河道清淤、格宾石笼护岸、抛石护底、沿河绿化等。工程建设内容可充分吸纳沿河村庄劳动力参与到河道治理中。

河道清淤采用机械配合人工开挖,机械开挖大体积土方,驳岸开挖土方采用人工开挖。

河道驳岸采用更生态的格宾石笼护坡,人工绑扎网箱,人工装料,人工码放。石笼下土工布采用人工铺设。

绿化种植,采用当地普遍采用的树种,人工种植。

其他混凝土拆除、浇筑等均需要大量人工。

2 以工代赈工程项目管理(1)项目建设组织管理

项目建设组织由细河流经的各乡镇人民政府牵头,聘请专业技术部门和村庄负责人为成员组成项目建设与管理小组。主要负责工程建设过程中相关问题的协调、工程质量的监督检查工作,主要职责如下:①行政管理:负责日常行政工作以及与项目施工单位的的接待、联络等工作。②计划财务:负责项目的财务计划和实施计划安排与项目施工单位办理合同协作与手续,以及资金使用安排及收支手续。严格按国家和省市工程管理的有关规定,加强财务的监督管理力度。 ③技术管理:负责项目的技术文件、技术档案的管理工作,处理有关技术问题,组织技术交流,组织职工的专业技术培训、技术考核等工作。 ④施工管理:负责项目的土建施工安装的协调与指挥,施工进度与计划的安排,施工质量与施工安全的监督检查及工程的验收工作。 ⑤设备材料管理:负责项目设备材料的订货、采购、保管、调拨等验收工作。

(2)项目务工组织和管理

1)以工代赈劳务用工组织

由细河流经乡镇人民政府组织编制群众务工组织方案,包括务工组织领导、务工管理、务工岗位、务工监督等工作内容。组织并指导项目村委会,在项目村及周边地区,通过群众喜闻乐见的多种形式广泛开展宣市传动员,开展以工代赈政策培训,了解以工代赈项目建设的相关要求。对有意愿参与工程建设的农村劳动力进行登记造册,形成拟参与务工群众花 名册,名册中应明确标识拟参与务工群众是否为脱贫人口、易返贫致 贫监

测对象和其他低收入人口。

在签订施工合同时,将吸纳当地群众务工和及时足额发放劳务报酬等相关事宜,作为专门条款列入合同。由施工单位直接与务工群众 签订劳务用工合同,合同中明确务工岗位、务工时间、务工报酬、付 款方式,以及技能培训等事项。

在用工过程中注重扶志、扶智相结合,切实做好脱贫群众及低收入人群参与工程建设的组织工作,在不影响工程质量和进度的前提下,积极与施工方协商,能用人工的尽量不用机械,能投工投劳的尽量不 用专业队伍,安排地方资金开展就业技能培训和公益性岗位设置,积 极推动脱贫群众实现就地就近就业。

2)劳务用工培训

根据工程建设需要,工程开工前镇政府根据项目务工工种、岗位 设置安排培训,要把请专业技术人员面授以及协助施工单位利用自有场所和机械设备,组织当地务工群众开展技能培训,上岗后采用熟练工帮带新上岗人员的方式,开展技能培训+以工代训模式,直至熟练掌握劳动技能。主要对务工人员开展职业技能、操作规程、质量标准、 安全生产、务工常识等方面培训。 培训主要采取工程专业人员现场讲解、示范、集中开会培训、手把手指导等方式,帮助务工群众在短时间内能够掌握实际施工技能,尽快投入到工程建设中,同时为今后的生产生活提供技能保障。培训 期间,施工单位要做好培训人员和培训内容记录,形成培训台账并由 群众签字确认。施工单位与务工群众签订劳动合同,施工单位每月向 务工群众发放劳务报酬。

3)务工用工管理

由村镇人民政府为指导,项目所在的村委会负责组织群众参加项目建设。施工单位具体负责群众务工的管理工作,负责组织开展务工考勤、务工记录、包工计量;安排专人对群众务工台账及时登记,如实记录参加务工群众及务工情况;落实好群众工程现场的用餐、安全、饮水、安全生产等工作。及时向乡镇人民政府通报群众务工管理相关情况。村镇人民政府要定期检查群众务工台账,核查台账登记内容,了解群众务工组织情况,坚决防止拖欠克扣、弄虚作假、挪用群众务工报酬的现象发生。

项目建设可采用“公益性基础设施建设+劳务报酬发放+就业技能培训+公益性岗位设置”试点示范的形式。

4)劳务报酬发放方式

劳务报酬通过施工单位以银行卡形式发放,施工单位要建立健全农民工投入劳务的考核管理制度,做好考核记录,按照要求建立统 一的用工名册和劳务报酬发放台账,及时发放农民工劳务报酬。 劳务报酬的发放工作应当做到公开、足额、及时,严禁克扣和拖欠。劳务报酬由施工单位在务工考勤、务工记录、包工计量的基础上,按月核定务工群众的劳务报酬,形成劳务报酬发放台账。 劳务报酬发放台账应有姓名、所在村组、务工内容、劳务报酬标准、务工天数、发放金额、身份证号、银行卡号、发放日期、手机号等信息。劳务报酬发放台账经务工人员签字确认后,由施工单位通过 “一卡通”(或务工人员本人银行卡) 支付给务工人员本人,并将劳务报酬发放台账送县级相关部门备案。

三 结论

细河采用以工代赈建设,可以巩固脱贫攻坚成效,积极推动当地脱贫群众及低收入人群实现就地就近就业,有效促进农村劳动力特别是低收入人群、脱贫人群、易返贫致贫人群就业,助力增收。

以工代赈受益面大、带动效应强,能为群众特别是农民工、脱贫人口等规模性提供务工岗位,支持他们通过劳动增加收入,进一步调动广大农民群众参与农村公共基础设施建设的积极性,进而拉动消费特别是县域消费,是稳就业保民生的重要举措。

参考文献:

[1]于朝霞 崔少明 宋吉帅 沈阳细河底泥安全处置对策研究 水利水电工程设计.[J]2020.2 38-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