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型污水池施工裂缝控制及预防措施探究
田俭
甘肃一安建设科技集团有限公司 甘肃省兰州市 730060
引言
施工裂缝作为污水池设施最为典型的质量病害,裂缝机理复杂,裂缝类型多,现场施工常出现裂缝问题,不但会扰乱施工秩序,还会影响污水池使用效果。因此,深入研究大型污水池施工裂缝控制及预防措施,对保障污水池结构安全、延长使用寿命、降低环境风险具有重要意义。
1 大型污水池施工裂缝形成机理
1.1 工艺缺陷
工艺缺陷是引起施工裂缝的直接诱因,体现在工艺落后、操作错误两方面。一是工艺落后。没有结合大型污水池的构造特点来改进工艺做法,仍沿用小型污水池的工艺做法,一次性完成整个池体现浇作业,早期收缩应力持续累计,超出极限强度,致使结构变形开裂。二是操作错误。施工人员违反施工准则,出现错误操作行为,如混凝土单层浇筑厚度超标、振捣时间不足、提前拆模、模板接缝密封处理不当[1]。
1.2 温度应力
大型污水池的几何尺寸较大,底板厚度超过 1m,池壁高度在数米至数十米不等。现场施工期间,水池结构本身存在水化热量长期积聚问题,叠加外部环境温差,容易形成过大温度应力。如果表面拉应力或是内部拉应力超出水池结构的早期抗拉强度,将会形成温度裂缝,裂缝类型分别为表面裂缝和贯穿性裂缝。
1.3 收缩变形
收缩变形问题出现在水池养护阶段,因水分流失而导致水池结构体积变化,先后出现塑性收缩和干燥收缩问题,过度收缩会导致结构变形开裂。其中,塑性收缩问题出现在混凝土终凝前 1-3h,由于未能及时开展养护作业,表面水分快速流失,表面和内部结构状态不一致,形成表面拉应力。干燥收缩问题出现在混凝土养护龄期 14d 以后,随着水化反应持续,内部自由水消耗殆尽,形成拉应力,池壁底板交接位置和钢筋稀疏位置形成收缩裂缝。
2 大型污水池施工裂缝控制措施
2.1 规范工艺操作
为预防施工裂缝和其他质量问题,必须严格规范工艺操作行为,提前编制作业指导书和组织开展技术交底活动,全程监控施工过程,及时纠正错误操作行为。例如,在大型污水池现浇环节,采取分层浇筑方式,水平分层或是斜向分层,单层厚度控制在 0.3-0.5m 以内,首层浇筑完毕后,即刻开展振捣作业,以表面无气泡冒出作为结束振捣标准,继续浇筑下层混凝土,交错完成各层浇筑、振捣作业。严格控制间隔浇筑时间,并在混凝土内掺入适量缓凝剂,避免因已浇筑混凝土提前初凝而破坏层间结合效果、形成施工冷缝。如果污水池长度超过 30m ,则以跳仓法作为浇筑方法,划分若干仓段,单个仓段长度保持在 10±2m ,间隔部位预留 2cm 宽企口缝,缝隙内部嵌入遇水膨胀止水条,相邻仓段间隔浇筑时间不少于 7d[2]。
2.2 温度控制
为预防温度裂缝形成,以混凝土温度作为控制内容,包含入模温度和内表温度。对于入模温度,要求混凝土温度保持在 5∘C-30∘C 区间,温度过低会影响早期强度增长效果,温度过高会提高内部温度梯度,混凝土运输期间采取保温措施,如果处于冬季施工和夏季施工阶段,采取水泥罐冷水降温、拌合水掺加冰片、热水拌合等控制措施。对于内表温度,现场部署感温谈探头,混凝土表面包裹保温材料,尽量缩小内表温差,如果内表温差超出 20% 则采取循环冷水降温措施。此外,也可选择在水池结构上留设施工缝,将整体结构拆分为若干节段,温度应力积累程度和结构体积相关,可以起到预防温度裂缝的作用。
2.3 强化养护
结合现场施工情况来看,大型污水池特殊部位的开裂概率,远远超出池壁、底板等普通区域,特殊部位包括阴阳角、预埋件周边和施工缝,问题根源在于复杂受力状况。为解决特殊部位频繁开裂,改进养护方法,可以采取双覆盖养护技术,污水池特殊部位上依次铺设塑料薄膜和棉被,并使用定制保湿罩来覆盖预留孔洞,孔洞内部嵌入湿润海绵。简单来讲,针对特殊部位养护,局部维持高温高湿环境,利用高温环境来减小内表温差,利用高湿环境来预防干缩开裂。
2.4 裂缝修补
大型污水池到达养护龄期后,拆除模板,采取无损检测技术和目视观察法,全面检查水池结构质量状态,标记各处裂缝病害,包括表层裂缝、贯穿裂缝和内部暗裂,按照裂缝发育程度,采取专项修补措施。例如,对于宽度不足 0.2mm 的浅层裂缝,使用砂纸打磨表面浮浆,露出坚实基层,均匀涂抹聚合物水泥砂浆或是环氧树脂浆液,完全封闭裂缝,静置一段时间,等待封闭材料干燥固化即可。
3 大型污水池施工裂缝预防措施
3.1 构造优化
大型污水池有着受力状况复杂的共性特征,受力状况越复杂,裂缝病害出现概率越高,预留孔洞、阴阳角等特殊部位成为裂缝病害的高发部位。对此,需要从设计层面入手,优化大型污水池构造形式,通过改善受力状况来预防裂缝形成。一方面,优化水池结构形式,对于单池面积超过 500m2 的大型水池,推荐采取“薄壳 + 扶壁”结构形式,底板厚度保持在 0.8-1.2m ,取消直角腋角,利用圆弧进行过渡,阴阳角处增加配筋率,并在池壁高度超过 6m 情况下,按照 3-4m 间距等距设置多道水平肋梁。另一方面,采取分缝措施,人为留设多道伸缩缝,用于解决刚性约束问题,预防温度裂缝形成,地上污水池每隔 20m 留设伸缩缝,地下污水池每隔 30m 留设伸缩缝,缝隙宽度控制在 2-3cm ,内部嵌入橡胶止水带[3]。
3.2 优化配合比
材料性能缺陷,是大型污水池结构开裂的内在基础,常见问题包括胶凝材料用量超标而引起温度裂缝,骨料级配不良而形成薄弱区域,混凝土提前初凝而形成施工冷缝。为预防上述问题出现,并抑制裂缝发育程度,需要对混凝土配合比方案进行优化改进,具体采取减少胶凝材料用量、纤维抗裂两项措施。一是减少胶凝材料用量。利用粉煤灰或是其他矿粉来替换水泥,通过减少水泥用量,控制水化热规模,间接起到降低温度梯度和预防温度裂缝形成的作用。二是纤维抗裂。掺入少量钢纤维,掺量控制在0.3%0.5% ,延长混凝土搅拌时间,使得钢纤维均匀分布在混凝土内,抑制裂缝发育。
3.3 智能施工
为提高大型污水池施工精度,从根本上消除施工操作对水池结构成型质量造成的影响,大力推行智能施工模式,杜绝错误操作问题出现。智能施工技术包括智能浇筑、智能振捣、智能养护,以智能振捣技术为例,配备内置控制器和传感器的智能振捣棒,实时显示振捣信息,包括已振捣时间、振捣深度、振捣频率,利用视觉分析算法,根据监控画面来判断混凝土状态,提醒施工人员控制振捣时间,避免出现振捣不足和过度振捣问题。也可选择部署全自动操作的车载式智能振捣系统,自动规划振捣路径、控制振捣操作过程。
结语
综上所述,为彻底解决施工裂缝问题,维持大型污水池结构完好状态,消除质量安全隐患。施工单位应提高对施工裂缝病害的重视,全面掌握裂缝机理,总结裂缝出现规律,严格把控现场施工过程,杜绝不规范施工行为,积极落实构造优化、配合比优化、智能施工等预防措施,实现大型污水池工程的高质量建设。
参考文献:
[1]安林,梁天龙,赵伟.现浇砼水池施工裂缝控制措施分析[J].城市开发,2025,(05):131-133.
[2]尤永杰.污水池壁裂缝成因及修复方法研究[J].福建建筑,2020,(08):109-112.
[3]赵师.大型污水池施工裂缝控制及预防措施[J].广东建材,2025,41(06):158-1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