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绿色建筑工程造价预算与成本控制研究
孙海瑞
150125198810033317
摘要:本文聚焦新型绿色建筑工程造价预算与成本控制。在理论基础方面,阐述工程造价预算编制依据工程设计图纸等,运用定额计价法等,介绍成本控制的成本最低化等原则及目标成本管理等理论,分析绿色建筑标准规范对造价的影响。现状分析采用问卷调查等方法收集数据,发现造价预算准确性待提高,成本控制措施效果参差不齐。存在问题包括造价预算上设计深度不足、计价依据缺乏、人员知识欠缺,成本控制中绿色技术成本超支、全过程控制机制缺失、方法落后。针对这些,提出造价预算优化策略,如加强设计与预算协同、完善计价依据、提升人员素质,成本控制优化策略包括运用价值工程优化方案、构建全过程控制体系、引入先进技术方法,以实现新型绿色建筑工程造价有效控制。
关键词:新型绿色建筑;工程造价预算;成本控制;优化策略
引言
在全球倡导可持续发展的大背景下,新型绿色建筑凭借其节能、环保特性,成为建筑行业转型升级的关键方向。然而,其工程造价预算与成本控制面临诸多挑战,这不仅关乎建筑企业经济效益,更影响绿色建筑推广普及。深入探究新型绿色建筑工程造价预算与成本控制的理论基础,剖析现状、问题并提出优化策略,对推动绿色建筑行业健康发展意义重大。
一、新型绿色建筑工程造价预算与成本控制理论基础
1.1工程造价预算编制原理
绿色建筑工程的新颖化设计成本控制和造价预算编制基于细致的工程设计施工图纸,对建筑工程的各分项工程量的计算应尽量细化,通过读懂工程的建筑结构、围护体系等设计的图纸,确定混凝土、钢材、保温材料等,遵循相关工程量计算规则,确保工程量计算的准确性与统一性。其计价方式一般是采用定额计价或采用工程量清单计价的模式。定额计价是按照国家定额或各省和地区的定额标准,确定定额人工、材料、机械等费用等。
1.2成本控制理论
成本管理原则。一是成本最低化原则,只要保证了项目的质量、进度,就可以从施工技术上控制好成本,寻找降低成本的空间,降低材料损耗,比如材料节约,降低单位成本,优化施工作业、人力管理等。二是全面控制原则,成本管理包括施工项目的项目控制、全过程成本控制,同时对项目全体人员进行管控。三是动态控制原则,根据施工项目实际情况的变化,动态调整成本控制措施,尽可能适应价格行情、施工设计等其他情况的变化。
1.3绿色建筑相关标准与规范对造价的影响
国家层面以及地方层面发布的有关绿色建筑的标准、要求,对绿色建筑的设计、施工、验收过程都有硬性要求,比如在节能要求中明确规定了建筑的能耗指标,要求项目使用高效的能源设备和材料,如高性能的保温材料、节能型门窗等等,这无疑增加了项目的前期材料采购成本,但对于后期项目的运营来说却能降低能耗成本。对绿色材料使用比例的规定,在一定程度上要求更多使用可再生材料和绿色材料,使得材料的成本增加了。
二、新型绿色建筑工程造价预算与成本控制现状分析
2.1现状调研方法与数据收集
为了尽可能地掌握新型绿色建筑工程造价预算、成本管理状况,采取问卷调查、实地走访形式,向建筑企业、造价事务所、业主等相关方面工作人员发放调查问卷,就预算编制的方法、成本管理的方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等方面进行收集,就新型绿色建筑工程造价预算、成本管理的问题进行问卷调查、访谈。
2.2现状分析结果
根据调查发现,关于造价预算,大多数项目能够根据设计图纸编制预算,但由于绿色建筑设计的特殊性,预算出现漏项和对一些新型绿色技术及材料预算估计不足等问题。关于成本控制问题,大多数企业和相关人员在绿色建筑成本控制重要性的认识方面有了显著提高,因此采取了积极的措施对相关的建筑成本控制进行改进,如减少施工中浪费材料,优化建筑施工工艺等,但控制效果并不理想。由于实际工程中施工变更较多,部分项目实际建筑成本超出预算成本。
三、新型绿色建筑工程造价预算与成本控制存在的问题
3.1造价预算方面问题
在绿色设计深度不够时,绿色建筑是新型技术和理念的高度集成,施工工艺复杂,绿色建筑方案部分对细节考虑不足,导致工程量计算不准确。个别绿色建筑设计存在太阳能光伏发电、地源热泵等绿色建设技术未按规定注明其安装位置以及规格、参数等,造成绿色建筑设计的预算人员在造价工程量的计算过程中无法准确计算相应工程量,造价预算金额因此降低。个别绿色建筑使用了一些绿色环保材料,智能节能减排产品尚未制定产品定额,因此需要预算人员参照类似产品的定额或估计市场价格,最终导致最终的造价预算价格偏低或偏高。
3.2成本控制方面问题
绿色施工技术成本超支普遍存在。绿色建筑中采用的新技术、新工艺在实际应用时,由于不成熟、施工工艺复杂等特点导致现场施工效率低,返工率高等问题,如装配式绿色建筑构件在生产、运输、安装等环节由于施工现场施工作业人员无经验造成构件破损、安装误差等问题,造成损耗和人工费用的增加。绿色施工全过程缺乏有效的成本控制手段。从决策阶段、设计阶段到施工、运维阶段成本控制缺乏连续性,项目决策阶段缺乏对项目全生命周期成本的预估,项目设计阶段对施工、运维成本考虑不全面,项目施工阶段的成本控制缺乏前瞻性的施工、运维成本投入规划而导致成本失控的风险加大。
四、新型绿色建筑工程造价预算与成本控制优化策略
4.1造价预算优化策略
针对深度不够问题,加强设计单位和造价咨询单位之间的配合工作。在设计初期,工程造价人员介入设计,结合设计方案对项目初算造价,提出建议反馈给设计单位,督促其细化设计,明确太阳能光伏、地源热泵等绿色技术装置的安装位置、型号规格、工程量等,以便估算的工程量能准确计算;开展绿色建筑知识专题培训,包括绿色技术、工艺、材料、政策法规等,采取专家授课及实训的方式使其熟练掌握绿色建筑造价组成部分,使造价预算不发生遗漏绿色建筑认证费、绿色建筑施工措施费、绿色施工管养费等费用,使造价预算准确全面。
4.2成本控制优化策略
为了有效降低绿色技术应用成本,提前论证应用项目之前。在项目初期论证并试点拟采用的绿色技术,运用模拟施工方式比较分析比较多种技术方案施工成本,结合本工程优选成熟的绿色技术应用方案,优先选择经济型技术;在施工阶段加强对施工单位工人进行技术培训,提高其对装配式施工、绿色建筑施工等熟练掌握度,减小材料的破损与浪费情况及提高人工消耗费用,从各方面减少工程成本,以此控制和削减施工的总成本。要做好工程项目的全程控制成本,决策阶段综合考虑项目实施过程中各种成本耗费,包括项目投资、运行维护成本、拆除费用等的分析和评价,借助生命周期费用分析模型确定出成本费用;设计阶段,践行限额设计,考虑绿色建筑设计实现后的成本控制目标,在满足绿色建筑基本理念目标的前提下开展设计。施工阶段执行成本控制计划,监控成本偏差,依据前期制定的成本控制计划及时进行调整。
结语
新型绿色建筑工程造价预算与成本控制意义重大,却面临设计深度不足、计价依据缺失、技术应用成本超支等难题。经探索,从协同设计、完善依据、培训人员到试点技术、构建体系、引入先进手段等优化策略,有望改善现状。未来应持续推进相关研究与实践,助力新型绿色建筑成本管理水平不断提升,推动行业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楚晶莹.新型绿色建筑工程造价预算与成本控制研究[J].砖瓦,2025,(03):99-101.
[2]周灿伟.绿色建筑材料工程造价预算和成本控制途径探索[J].居舍,2024,(33):154-1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