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智慧工地在工程管理中的应用与挑战研究

作者

徐振

四川省东方兴发建设集团有限公司 618000

摘要:随着信息技术飞速发展,智慧工地应运而生,为工程管理带来全新变革。本文深入剖析智慧工地涵盖的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核心技术及其在工程进度、质量、安全、成本管理中的多元应用,探讨从技术集成、人员素质、数据安全、建设成本层面应对挑战的策略,旨在充分发挥智慧工地优势,提升工程管理效能,推动建筑行业智能化转型。

一、引言

在当今数字化浪潮下,建筑行业面临着提升效率、保障质量、强化安全等诸多挑战。传统工程管理模式依赖人工经验,信息传递滞后,难以满足现代复杂工程项目需求。智慧工地作为新兴概念,借助前沿信息技术赋能建筑工地,实现施工全过程实时感知、智能决策与精准管控,为工程管理开辟崭新路径,成为行业发展新引擎。

二、智慧工地核心技术剖析

1.物联网技术:通过在建筑设备、材料、人员安全帽等部署传感器,构建万物互联网络。如塔吊传感器可实时监测设备运行状态、载重、起吊高度等参数,一旦异常,立即触发预警,预防安全事故;物料传感器能精准掌握材料库存、进出库动态,确保施工材料供应及时,避免停工待料。

2.大数据技术:收集工地海量多元数据,涵盖施工进度、人员考勤、设备运行日志、环境监测数据等。借助数据分析挖掘算法,深度洞察数据关联,为项目决策提供依据。例如,分析历史进度数据与资源投入关系,优化后续施工计划安排,合理调配人力、物力资源。

3.人工智能技术:应用于图像识别、智能预测等领域。在工地出入口,人脸识别系统精准管控人员进出,识别未授权人员;利用深度学习算法分析施工影像,自动检测混凝土浇筑质量、墙体砌筑平整度等,提前发现质量缺陷;还能基于历史数据预测施工安全风险、天气变化对工期影响,辅助管理者提前制定应对策略。

三、智慧工地在工程管理中的应用维度

1.工程进度管理:

借助BIM(建筑信息模型)与进度计划关联,生成4D可视化模型,直观呈现施工进度动态。管理者通过移动端或监控大屏,实时比对计划与实际进度,精准定位延误环节,如某楼层混凝土浇筑滞后,迅速调整资源投入,增派人手或延长作业时间,确保工期按计划推进。

物联网设备采集的人员、设备工作时长与效率数据,反馈至进度管理系统。通过分析不同施工阶段设备闲置时间、工人怠工情况,优化工序衔接,减少窝工,提升整体施工效率,保障项目如期竣工。

2.工程质量管理:

智能检测设备与物联网相连,实时上传质量检测数据。如混凝土试块抗压强度自动检测装置,数据直传云端,一旦强度不达标,系统自动预警,通知相关人员整改;利用高清摄像头与图像识别技术,对钢筋绑扎间距、焊接质量等隐蔽工程进行远程实时监控,确保质量问题早发现、早处理。

大数据分析质量问题分布规律,追溯原材料供应商、施工班组等源头信息。若某批次钢材频繁引发质量问题,可精准锁定供应商,更换材料,同时对相关施工班组加强培训,从根本上提升工程质量。

3.工程安全管理:

全方位视频监控结合智能分析算法,对工地危险区域如深基坑、高处作业面、塔吊作业半径等实时监测。人员闯入警戒区、未佩戴安全帽等违规行为瞬间被捕捉,系统自动报警并通知现场安全员,及时制止危险行为,降低事故发生率。

环境监测传感器实时感知施工现场温湿度、扬尘、噪声等指标,超标时联动喷淋降尘、降噪设备自动运行,改善作业环境,保障工人身体健康,避免因环境问题引发安全隐患。

4.工程成本管理:

物联网助力精准材料管理,减少浪费。通过传感器实时掌握材料消耗速率,结合施工进度,精准预测材料需求,避免采购过多造成积压浪费,降低材料成本;对机械设备运行状态监测,提前安排维护保养,减少故障维修费用,延长设备使用寿命,摊薄设备使用成本。

大数据分析成本构成要素,挖掘成本优化潜力。对比不同施工方案、工艺成本投入产出比,筛选最优方案,如分析发现装配式施工在特定项目中虽前期投入略高,但后期工期缩短、人工成本降低,综合效益更佳,为成本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四、智慧工地面临的挑战

1.技术集成挑战:智慧工地涉及多技术融合,不同系统间接口不兼容、数据格式不一致问题频发。如物联网设备采集数据难顺畅接入大数据分析平台,BIM模型与施工管理软件协同困难,导致信息孤岛,制约智慧工地整体效能发挥。

2.人员素质挑战:新技术应用要求工程管理人员具备数字化素养,一线工人需熟练操作智能设备。但目前行业内部分人员对智慧工地技术了解不足,缺乏相关培训,管理人员无法充分利用数据分析辅助决策,工人误操作智能设备影响正常施工,阻碍智慧工地推广。

3.数据安全挑战:工地积累海量敏感数据,包括人员身份信息、项目商业机密等。网络攻击、数据泄露风险日益增加,若黑客入侵系统获取未公开的设计方案、造价信息,将给企业带来巨大损失,保障数据安全成为当务之急。

4.建设成本挑战:引入智慧工地系统需购置硬件设备、软件授权,支付运维费用,初期投资较大。对于中小建筑企业,资金压力大,且短期内难以看到直观经济效益回报,权衡投入产出,使其对智慧工地建设望而却步。

五、应对智慧工地挑战的策略

1.攻克技术集成难题:建立统一技术标准与规范,推动设备厂商、软件开发商遵循,确保系统间互联互通。如制定物联网数据传输协议标准,开发中间件实现不同BIM软件与管理系统数据交互,打造一体化智慧工地平台,实现数据自由流通、协同应用。

2.提升人员素质:加强行业培训体系建设,针对管理人员开展数字化管理培训课程,涵盖大数据分析、智能决策等内容;为一线工人提供智能设备操作技能培训,采用线上线下结合、实操演练等方式,提升全员智慧工地应用能力,使其适应新技术环境。

3.强化数据安全防护:部署防火墙、加密传输、访问控制等多重网络安全防护措施,保障数据传输、存储安全。定期开展数据安全审计,漏洞扫描,及时发现并修复安全隐患;制定数据备份与恢复策略,应对突发数据灾难,确保数据完整性与可用性。

4.优化建设成本:政府出台补贴政策,鼓励中小建筑企业应用智慧工地技术,减轻资金负担;企业自身从全生命周期成本视角考量,对比传统管理模式下潜在风险损失、返工成本等,认识智慧工地长期效益,如工期缩短带来的资金回笼加快、质量提升减少维修成本,合理规划投资,逐步推进智慧工地建设。

六、结论

智慧工地在工程管理中的应用是建筑行业迈向智能化的必由之路。虽当前面临技术集成、人员素质、数据安全、建设成本等诸多挑战,但通过针对性策略攻克难关,充分挖掘智慧工地潜力,将极大提升工程管理水平,实现建筑项目高效、优质、安全交付,推动建筑行业蓬勃发展,开启全新智能建造时代。

参考文献

[1]陈文鹏.智慧工地平台在变电站建设中的应用研究[C]//2024工程技术应用与施工管理论坛论文集.2024:1

[2]廖亚光.智慧工地在建筑工程安全管理中的应用研究[J].建筑与施工,2024,3(15):164-166.DOI:10.12417/2811-0528.24.15.076.

[3]张博.智慧工地系统在项目中的应用管理研究[J].砖瓦,2024(10):128-130.DOI:10.3969/j.issn.1001-6945.2024.10.0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