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建设工程项目造价控制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

作者

蔡叶勤

四川南苑建设有限公司 610031

摘要:在建设工程领域,造价控制贯穿项目全生命周期,关乎项目的经济效益与成败。本文深入剖析建设工程项目各阶段造价控制的关键技术,涵盖投资决策阶段的精准估算、设计阶段的限额设计与价值工程应用、招投标阶段的合理评标与合同管理、施工阶段的动态监控与成本优化,以及竣工结算阶段的精细核算。探讨这些技术在实际应用中面临的挑战,如数据准确性、人员专业素养、技术协同性等问题,并提出针对性解决策略,旨在提升造价控制水平,确保建设工程项目实现预期投资效益,推动建筑行业可持续发展。

一、引言

随着建筑市场竞争日益激烈,建设工程项目的造价控制成为项目管理的核心任务之一。有效的造价控制不仅能保障项目资金合理利用,避免超支,还能提高项目盈利能力,增强企业竞争力。从项目启动到竣工交付,每个阶段都蕴含着影响造价的关键因素,运用科学的造价控制技术,精准把握这些因素,是实现项目经济效益最大化的关键,对建筑行业健康发展具有深远意义。

二、建设工程项目各阶段造价控制关键技术

(一)投资决策阶段

1.项目可行性研究:运用大数据分析技术收集类似项目的造价数据、市场需求、运营成本等信息,结合本项目特点,进行多维度对比分析。通过建立数学模型,如净现值(NPV)、内部收益率(IRR)等指标评估项目的经济可行性,为投资决策提供量化依据,确保项目投资方向正确,避免盲目上马造成资金浪费。

2.投资估算编制:采用参数估算法,依据项目规模、类型、建设标准等关键参数,参考行业工程造价指标数据库,快速估算项目总投资。同时,运用风险分析技术,考虑物价波动、政策变化、地质条件等不确定因素,对投资估算进行合理修正,提高估算精度,为后续阶段造价控制设定合理目标。

(二)设计阶段

1.限额设计:以批准的投资估算为上限,按照专业、功能分区等将投资限额分解到各设计环节。设计师在满足项目功能需求前提下,运用优化设计软件,对建筑结构、材料选型、设备配置等进行优化,确保设计方案既经济又合理。通过定期对比设计概算与投资限额,及时调整设计偏差,避免设计浪费。

2.价值工程应用:组织跨专业团队,对设计方案进行功能分析,识别核心功能与辅助功能。运用价值系数(V=F/C,其中V为价值系数,F为功能评价值,C为成本)计算方法,筛选出价值较低的设计部分,如功能过剩或成本过高的构件、系统,针对性提出改进方案,提高设计方案的价值,实现造价与功能的最佳匹配。

(三)招投标阶段

1.合理评标方法:采用综合评估法,兼顾商务标与技术标评审。商务标评审除关注投标报价外,利用造价数据分析投标人报价的合理性,如对比各分项工程报价与市场平均价、历史中标价的偏差;技术标评审着重考察施工方案的可行性、先进性对造价的影响,确保中标单位既能提供合理报价,又具备优化造价的技术能力。

2.合同管理:制定严谨的合同条款,明确工程价款结算方式、支付条件、变更计价规则等关键内容。采用固定总价合同与可调价格合同相结合的方式,对于风险可控部分采用固定总价,减少结算争议;对于受市场波动、设计变更影响较大的部分,设置合理的调整机制,有效控制造价风险。

(四)施工阶段

1.成本动态监控:借助建筑信息模型(BIM)技术与项目管理软件集成,实时采集施工现场的人工、材料、机械使用数据,与计划成本对比分析,生成成本偏差报告。一旦发现成本超支,迅速定位原因,如施工工艺不合理、材料浪费、工期延误等,及时采取纠偏措施,如优化施工流程、加强材料管控、调整资源配置等。

2.工程变更管理:建立严格的工程变更审批流程,运用造价变更估算模型,在变更提出时快速评估对造价、工期的影响。对于非必要变更坚决予以否决;对于必要变更,充分论证变更方案,选择对造价影响最小的方案实施,确保变更后的工程造价可控。

(五)竣工结算阶段

1.精细核算:依据合同约定、竣工图纸、现场签证、工程变更文件等资料,运用专业造价软件,对工程量、单价、费用进行逐一核对。重点审核容易出现争议的部分,如隐蔽工程、措施费、新增项目计价等,确保结算金额准确反映工程实际造价。

2.结算审计:引入第三方审计机构,采用全面审计与抽样审计相结合的方法,对竣工结算进行独立审查。审计人员凭借丰富经验与专业知识,检查结算资料的真实性、合法性,发现问题及时与建设、施工单位沟通协商,修正结算结果,保障项目造价最终合理确定。

三、造价控制关键技术应用面临的挑战

(一)数据准确性

各阶段造价控制依赖大量数据,如投资决策阶段的市场数据、设计阶段的材料价格数据、施工阶段的成本数据等。但数据来源广泛,格式不一,部分数据存在过时、不准确问题,影响造价分析与决策的可靠性。

(二)人员专业素养

造价控制涉及工程技术、经济管理、法律法规等多领域知识,要求从业人员具备复合型专业素养。但目前部分造价人员知识结构单一,对新技术、新工艺了解不足,难以在项目全生命周期有效运用造价控制技术。

(三)技术协同性

不同阶段的造价控制技术相对独立,如投资决策阶段的估算技术、设计阶段的限额设计技术、施工阶段的BIM成本管控技术等,缺乏有效的技术协同平台与机制,导致数据流通不畅,信息孤岛现象严重,无法充分发挥技术集成优势。

四、应对造价控制关键技术应用挑战的策略

(一)数据治理

建立统一的建设工程数据管理平台,整合政府部门、行业协会、企业内部等多渠道数据资源。运用数据清洗、转换、验证等技术手段,提高数据准确性与可用性。定期更新数据,确保数据反映市场最新动态,为造价控制提供坚实的数据基础。

(二)人才培养

高校工程造价专业优化课程设置,增加工程技术、信息技术、项目管理等跨学科课程比重;企业加强在职人员培训,定期组织新技术、新工艺学习研讨会,开展造价师继续教育,鼓励造价人员考取跨专业资格证书,提升人员综合专业素养。

(三)技术集成

研发建设工程项目全生命周期造价管理系统,以BIM技术为核心,集成投资估算、设计优化、招投标管理、施工成本监控、竣工结算等功能模块。通过数据接口,实现各模块间数据无缝对接与共享,打破技术壁垒,提升造价控制技术协同性与整体效能。

五、结论

建设工程项目造价控制关键技术在项目各阶段发挥着重要作用,从精准决策、优化设计、合理招投标、动态施工管控到精细结算,层层把关,保障项目造价可控。尽管面临数据、人才、技术协同等挑战,但通过数据治理、人才培养、技术集成等策略应对,能有效提升造价控制水平,助力建设工程项目在预算范围内高质量完成,实现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双丰收,推动建筑行业迈向高质量发展之路。

参考文献

[1]胡嘉倩.工程项目造价控制中的成本监测技术研究与应用[J].建筑与装饰,2024(12):106-108.

[2]梅骏明.建设项目工程造价控制方法的研究与应用[J].江西建材,2016(20):242,244.DOI:10.3969/j.issn.10062890.2016.20.208.

[3]翟胭脂.价值工程在建设项目设计阶段的造价控制应用研究[D].北京:北京工业大学,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