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建筑施工安全管理体系的构建与实施

作者

任丽

康定市建设工程质量安全中心 626000

摘要:在建筑行业蓬勃发展的当下,建筑施工安全管理至关重要。本文深入剖析建筑施工环境复杂、人员流动大、设备机械多样、技术工艺复杂等特点所衍生的安全风险,系统阐述涵盖安全管理制度完善、人员安全教育强化、现场安全防护优化、设备设施安全管控的安全管理体系构建策略,探讨应对法规更新、技术革新、人员素质提升的有效举措,旨在打造全方位、多层次的建筑施工安全防护网,保障施工人员生命健康,推动建筑行业可持续发展。

一、引言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建筑工程如雨后春笋般涌现,从高耸入云的摩天大楼到错综复杂的地下管廊,从现代化的商业综合体到温馨宜居的住宅小区,建筑施工活动随处可见。然而,建筑施工过程充满诸多不确定性,是一个高风险行业,一旦发生安全事故,不仅会给施工人员及其家庭带来巨大伤痛,还会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工期延误,甚至引发社会负面影响。因此,构建并有效实施建筑施工安全管理体系,对保障建筑施工顺利进行、促进行业健康发展意义非凡。

二、建筑施工特点及安全风险机

1.施工环境复杂:建筑施工场地多样,涵盖城市中心区、城郊结合部、偏远山区等不同地域。城市中心区施工,周边人口密集、交通繁忙,高空坠物、噪音扰民、粉尘污染等易引发公众安全投诉,且地下管线纵横交错,稍有不慎就可能挖断水、电、气等管线,导致次生灾害;城郊结合部及偏远山区施工,地形复杂、地质条件不稳定,容易出现山体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威胁施工现场人员与设施安全。

2.人员流动大:建筑施工属于劳动密集型行业,大量农民工涌入,施工人员流动性强、文化水平参差不齐。新入职人员往往缺乏系统的安全培训,对施工现场危险认识不足,安全意识淡薄,自我保护能力差,容易违规操作,增加安全事故发生几率。而且人员频繁更替,使得安全管理难度加大,培训教育工作难以持续、深入开展。

3.设备机械多样:施工过程中涉及塔吊、起重机、施工电梯、电焊机等众多机械设备。塔吊、起重机吊运重物时,若操作人员技能欠缺、违规超重起吊、指挥信号不明,极易引发重物坠落事故;施工电梯若维护保养不当、超载运行,可能导致电梯故障、人员被困甚至坠落;电焊机等电气设备使用不当,存在触电、火灾等安全隐患,复杂多样的机械设备对安全操作与维护提出了极高要求。

4.技术工艺复杂:现代建筑追求个性化、多功能化,不断采用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如大跨度钢结构施工、深基坑支护、装配式建筑构件吊装等。施工人员对这些新技术工艺掌握程度有限,在施工过程中可能因操作不规范、技术交底不清,引发诸如钢结构焊接质量不合格、深基坑坍塌、装配式构件拼接错位等安全问题,给施工安全带来巨大挑战。

三、建筑施工安全管理体系构建策略

1.完善安全管理制度:建立健全以安全生产责任制为核心的安全管理制度体系,明确建设单位、施工单位、监理单位等各方主体在施工安全管理中的职责,做到责任到人、分工明确。制定详细的安全操作规程手册,涵盖各类施工设备操作流程、各工种施工工艺规范,确保施工人员操作有章可循。设立安全奖惩制度,对遵守安全规定、及时发现并排除安全隐患的人员给予物质奖励与精神表彰,对违规操作、忽视安全的行为进行严厉惩处,强化制度的权威性与约束力。

2.强化人员安全教育:构建分层分类的安全教育培训体系,针对项目经理、技术人员、一线施工人员等不同层级,设计针对性培训课程。新入职人员开展建筑施工基础知识、安全常识入门培训;有经验人员进行新技术应用、复杂安全问题处理进阶培训;特种作业人员严格按照国家规定,进行塔吊司机、电工、架子工等专项培训,确保持证上岗。培训方式采用理论授课、案例分析、现场实操相结合,增强培训效果,定期组织安全知识考核,将考核结果与绩效挂钩,激励施工人员主动学习安全知识,提升安全技能。

3.优化现场安全防护:施工现场根据不同施工区域、作业环节,设置完善的安全防护设施。在建筑物周边设置双层防护棚,防止高空坠物伤人;楼梯口、电梯井口、预留洞口、通道口等“四口”部位,安装牢固的防护栏杆、安全网,确保人员通行安全;临边作业区域,如阳台、屋面等,设置防护栏杆并悬挂警示标识,提醒施工人员注意安全。同时,合理规划施工场地,设置人车分流通道,避免人车混行引发碰撞事故。

4.加强设备设施安全管控:建立施工设备设施全生命周期管理档案,从设备采购、进场验收、安装调试、使用维护到报废拆除,每个环节都严格把控。采购设备时,选择质量可靠、性能优良的产品,查验设备生产许可证、产品合格证等资质文件;设备进场后,组织专业人员进行验收,确保设备完好无损。

四、建筑施工安全管理体系实施面临的挑战及应对

1.法规更新挑战:建筑行业相关法律法规、标准规范不断更新,以适应新的施工技术、安全要求。施工企业需要及时跟踪、学习最新法规政策,调整安全管理措施。建立法规政策跟踪学习机制,安排专人关注国家、地方出台的建筑施工安全法规变化,定期组织内部学习培训,确保安全管理人员、施工人员熟悉最新要求;依据新法规及时修订企业内部安全管理制度、操作规程,保障管理体系合规运行。

2.技术革新挑战:随着建筑技术创新发展,如建筑信息模型(BIM)技术、智能建造技术在施工中的应用,原有的安全管理手段难以满足需求。加强对新技术的安全研究,探索基于BIM技术的施工安全可视化管理,利用BIM模型提前识别施工过程中的安全风险点,优化施工方案;对于智能建造设备,制定专门的安全操作规程,培训操作人员掌握新技术下的安全要点,确保新技术应用过程中的施工安全。

3.人员素质提升挑战:部分施工人员文化素质较低,对安全知识接受能力有限,且人员流动性大,持续提升人员素质困难重重。一方面,加强与劳务输出地政府、职业院校合作,开展订单式培训,提高入职人员基础素质;另一方面,利用线上教育平台,开发简单易懂、趣味性强的安全培训课程,供施工人员随时随地学习,巩固安全知识,提升人员整体素质。

五、结论

建筑施工安全管理体系的构建与实施是一项系统工程,从深入剖析施工特点与风险、精心构建管理体系到全力攻克实施挑战,每一步都关乎建筑施工的成败。虽面临法规更新、技术革新、人员素质、成本控制等诸多难题,但凭借科学管理、精细施策、协同推进可逐一化解。持续深化安全管理实践,将为建筑施工铸就坚固的安全防线,确保施工过程平稳有序,推动建筑行业向着更加安全、可靠的方向蓬勃发展,为城市建设与社会进步奠定坚实基础。

参考文献

[1]董江红.房屋建筑工程施工安全管理体系的构建与实施[J].电脑爱好者(普及版)(电子刊),2022(9):16991700.DOI:10.12277/j.issn.1673-7075.2022.09.0850.

[2]林凤玲.建筑装饰施工现场安全管理体系的构建与实施[J].现代装饰,2024,590(21):127-129.

[3]林崇科,吴才华.建筑工程施工安全管理体系构建与实施[J].电脑校园,2021(12):483-4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