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路桥隧维护与管理技术研究与应用
路遥
210104198409093764
摘要:本文聚焦道路桥隧维护管理领域,详细剖析现状与问题。当前,道路桥隧在日常巡查、定期检测等方面已形成一定体系,但仍存在维护管理技术落后、管理体制不完善、资金投入不足等问题,其中技术落后体现在传统检测手段效率低且准确性差,维护工艺陈旧。为应对这些问题,深入探讨了检测、维修及管理关键技术,如无损检测、智能监测、结构加固等技术的应用。在此基础上,提出技术研发与创新、管理体制优化、拓宽资金筹集渠道等优化策略,旨在全面提升道路桥隧维护管理水平,推动交通基础设施高质量运维。
关键词:道路桥隧;维护管理;关键技术;优化策略
引言
在交通网络不断延展且基础设施逐渐步入老化期的当下,道路桥隧作为交通动脉的关键节点,其维护与管理的重要性愈发凸显。有效的维护管理不仅关系到交通的顺畅运行,更与民众出行安全息息相关。然而,目前道路桥隧在维护管理过程中暴露出诸多问题,亟待深入探究。对其维护管理现状、存在问题及关键技术展开研究,并提出针对性优化策略,对保障交通基础设施的可持续发展、提升交通运输效率具有深远意义。
一、道路桥隧维护与管理现状及问题分析
1.1维护与管理现状
对于当下道路交通桥梁的养护维护工作而言,交通桥梁养护维护的基本形式已经具备了较为完善的形式。道路交通桥梁日常巡查为发现交通桥梁问题的最前沿,并有专门的技术人员对道路路面破损、裂缝,桥梁桥梁结构组件的损伤、偏移以及道路交通隧道的衬砌剥落、渗水等进行简单的肉眼观察与记录。定期检测也在有条不紊地开展,借助专业设备,对道路的平整度、抗滑性能,桥梁的承载能力、应力应变,隧道的净空尺寸、通风照明系统等进行全面且细致的检测评估。在维护计划制定方面,相关部门与单位会依据巡查和检测结果,结合交通流量、季节变化等因素,合理安排道路的修补、桥梁的加固、隧道的设施更新等维护作业,以保障道路桥隧的正常运行。
1.2存在的问题
虽然养护管理工作已初步展开,但依然存在大量不足。从养护技术角度,由于落后的检测技术,造成人工路面病害检测效率较低且结果带有较强的主观因素,无法对较大范围内的路面进行检测,对于桥梁的检测,以水准仪、钢尺等方式对结构变形进行测量的精度较低,且不能做到动态检测;从养护技术角度,由于工艺未更新,如路面修补材料多采用传统的冷拌材料,养护耐久度低;从管理单位层面看,各单位间责任不清,道路及桥梁在跨区域、跨部门交接的路段易产生责任推诿,缺乏科学有效的统一的协调规划制度,致使养护管理工作协调不到位;从资金投入方面看,随着道路及桥梁规模的逐渐增大,其养护工作量也在逐渐增加,而养护经费的投入无法与道路及桥梁的扩建速度相当,存在较大缺口,政府配套资金也存在分配不均衡等问题,某些地区过于关注新路段的建设而忽视对已有路基的养护,许多老旧的路面及桥梁因缺乏养护经费而存在老化带来的种种问题,安全隐患逐渐增大。
二、道路桥隧维护管理关键技术
2.1检测技术
侦察兵是为保证道路桥隧的安全生产所进行的检查。无损检测技术是侦察兵之一,采用超声检测技术通过超声波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特性来精准探测道路桥隧内部裂缝、空洞等缺陷。在桥梁检测中将超声换能器紧贴混凝土表面,检测时通过对超声波反射、折射信号的分析来检测内部结构是否完好,相比于传统的破坏性检测,对结构无损伤,且检测效率高。基于物联网的智能监测技术,将温湿度、有害气体、结构变形传感器植入长隧道中,全方位监控隧道环境及结构,实现对隧道的24h连续监控,及时发现安全隐患。
2.2维修技术
维修技术水平直接影响到道路桥隧病害的修复质量。目前,微表处技术在道路维修中的应用十分广泛,即将聚合物改性乳化沥青与集料、填料等按照一定比例混合后,在常温下摊铺到路面之上,即可对路面出现的车辙病害、裂痕等病害进行有效处理,同时还能控制开放交通的时间,让交通影响减小至最低限度。体外预应力加固技术在桥梁的维修工作中运用比较广泛。对隧道衬砌出现损坏时可借助喷射混凝土修复技术加以处理,通过对受损隧道的施工,在其受损位置利用喷射设备将其喷洒到受损位置,能迅速恢复衬砌的支护作用,提升隧道结构的稳定性。
2.3管理技术
先进适用的管理技术是提高道路桥隧维护管理水平的保证。信息化管理技术将道路桥隧的基础数据、检测数据、维修数据等信息集成为统一的数据集合进行汇总储存,并与GIS结合能直观显示道路桥隧的位置及分布,便于管理人员查找、分析。道路桥隧的决策支持技术在大数据、人工智能算法的支持下,根据已有病害基础信息等数据对道路桥隧的健康状态等进行分析评估,对道路桥隧的健康状态、病害的发展趋势进行预测,提前将病害发现,为道路桥梁的维护决策提供科学手段,为合理安排维护资源及提高维护管理效率和效益提供数据支持。
三、道路桥隧维护管理技术忧化策略
3.1技术研发与创新
科技研发及创新为加强道路桥隧维护管理水平提供内生动力,政府和企业应增加维护管理科技研发的财政投入,在研发资金上加大对研发技术人才的支持力度,搭建研发科技创新基金,鼓励各大高校、科研院所及企业团体共同展开攻关技术研究,如针对目前检测技术在特殊环境下的检测准确度不高的不足,研发研发全新的无损检测材料及检测仪器设备,如自感知的传感智能材料,使其能够融入到道路桥隧结构内,进行结构健康的实时精准检测。构建技术交流平台,定期召开行业科技会议,加强技术人员间的相互技术分享交流,激发工作思路,不断加快新技术的推广应用,使维护管理科技不断升级更新。
3.2管理体制优化
需要做好管理体制的改革工作,为维护管理技术的实际开展提供有利保障。要明确各个管理部门道路桥梁隧道的职能分工,制定明确的权责表,使各部门不出现职能交叉的情况以及互相推卸责任的情况发生。就区域之间的道路桥梁隧道来说,需要成立联席会制度,成立区域之间的联合管理团队,定期召开联席会,就具体的维护计划制定、维护标准等方面统一讨论和研究,统一调配道路桥梁隧道维护管理工作中的人员和设备,让道路桥梁隧道的维护管理工作能够衔接和配合开展。
3.3资金保障与合理利用
技术提升需要资金投入和合理使用。拓宽资金渠道,除各级政府财政投入外,可发行专项债务,吸引社会资金参与道路桥隧养护运营管理工作,例如,采取PPP模式,与专业的养护企业进行合作,企业投资、建设和运营、维护,政府给予一定的补贴和相关政策扶持,实现资金来源多元化。在资金使用方面,制定严格的预算管理办法,依据养护运营管理工作需要和维护技术发展需求,合理制定资金使用预算,优先保障核心关键技术、先进设备研发和重大病害修复资金的投入。
结语
道路桥隧维护管理对保障交通畅行至关重要。当下,虽已形成一定管理体系,但在技术、体制及资金方面问题突出。通过关键技术应用与优化策略实施,有望改善现状。未来,需持续聚焦技术革新、体制完善及资金合理调配,推动道路桥隧维护管理迈向高质量发展新阶段,确保交通基础设施安全稳定运行。
参考文献
[1]李杰.道路桥隧工程施工难点及改进措施分析[J].工程技术研究,2021,6(19):220-221.
[2]肖云东.简析道路桥隧工程施工中难点及改进措施[J].中国住宅设施,2024,(08):174-176.
[3]李伟.道路桥隧工程施工中难点及改进措施分析[J].工程建设与设计,2020,(09):213-214+2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