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

作者

杨婷

四川省南充市第十一中学校 637100

引言

在教育教学改革不断深入的大背景下,小学语文教育面临着愈发凸显的挑战。以往的教学模式中,教师往往侧重于知识传授,而较少关注学生学习习惯的培养。显然,良好的学习习惯对于学生的学术成绩及其未来的发展至关重要。因此,如何在小学语文教育中有效培养学生的良好学习习惯,已成为当前教育界亟需解答的问题。

1 小学语文学习习惯培养中的作用

首先,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对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大有裨益。当学生养成定时复习、自主预习、积极思考等良好习惯时,他们的学习自主性将显著增强,无效学习时间将大大减少,从而在相同的时间内吸收的知识量也将增加。其次,良好的学习习惯有助于学生自律性的培养。自律是个人成功的重要基石之一。从小学阶段开始,注重培养学生的自律学习习惯,比如按时完成作业、有效管理学习时间,能为他们未来的学习与生活打下坚实的自我管理能力基础。再者,良好的学习习惯能够提升学生的自信心。当学生意识到自己能通过良好的学习习惯轻松应对学习挑战并获得优秀成绩时,他们的自信心将得到显著提升。这种自信不仅促进他们在学业上的持续进步,也将对他们的人生产生正面的影响。最后,良好的学习习惯为学生终身学习打下坚实基础。随着社会的快速进步,终身学习成为现代人的基本技能。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注重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培育,将使他们更适应未来的学习需求,具备不断学习和自我提升的能力。

2 小学语文教学现状

目前,尽管小学语文教育在促进学生形成优秀学习习惯上已取得一定成就,但仍然存在不少难题。一方面,一些教师依旧坚持老旧的教学模式,过分强调知识的传授,忽略了学生学习习惯的塑造。这样的教学方法常使学生处于被动接受知识的地位,缺少主动学习和深入思考的能力,不利于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另一方面,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进步,学生的信息获取途径和学习方式变得更加多元,但部分教师未能有效运用这些新兴技术和手段辅助教学,结果学生的兴趣和积极性受到影响,良好学习习惯的形成也受到阻碍。再者,家庭和外部环境对学生的学习习惯同样有着显著的影响。有些家长过分重视孩子的学习成绩,却忽略了对其学习习惯的指导和培养,社会上某些不良风气也可能对学生形成不良的学习习惯。因此,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有效应对这些挑战,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仍是教育工作者需要深入思考和不断探索的问题。

3 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策略

3.1 增强教师对学生学习习惯培养的意识与能力

教师作为教学的领航者和组织者,在小学生学习习惯的形成中起着核心作用。因此,为了增强小学语文教育中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效果,关键在于提升教师对于培养学生学习习惯的意识和教学技巧。学校应当定期举办教师培训,邀请教育领域的专家传授前沿的教学理念和技巧,帮助教师认识到培育学习习惯的重要性,并掌握切实可行的教学方法。此外,学校应鼓励教师在教学探索中勇于尝试和革新,根据自身经验和学生的特点,制定出有针对性的学习习惯养成计划。

3.2 创设良好的学习环境,激发学生主动学习

学习场所对学生习惯的养成具有显著影响。为培育学生形成优质的学习习惯,教师应致力于打造一个积极、健康、充满启发性的学习氛围。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通过营造情境、提问启发、组织讨论等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主观能动性,促使他们踊跃投身于学习活动中。同时,教师可以利用教室布置和学习资源等工具,打造一个有利于学习的环境,让学生在不经意间培养起良好的学习习惯。比如,教师可以在教室墙上悬挂名言警句、励志标语等,以此鼓舞学生勤奋学习,追求卓越。另外,提供多种多样的学习资源,包括书籍、期刊、网络资料等,满足不同学生的需求,拓展他们的知识领域。通过这些方法,学生能在充满活力的学习环境中,逐步形成自主学习的优秀习惯,为他们未来的成长打下坚实基础。

3.3 设计多样化的教学活动,强化习惯养成实践

理论应与实践相融合,以达到最佳效果。在小学语文教育中,教师应设计多元化的教学实践,使学生通过实践形成优良的学习习惯。比如,可以定期举办阅读交流活动,激励学生分享自己的阅读感悟,以促进他们的阅读兴趣和口头表达能力;组织小组合作学习,让学生在团队中互相支持、共进,培养团队协作和自学的能力;此外,设立写作训练,如日记、短故事等,让学生在写作中提升思维和表达技能,同时培养持续书写的习惯。通过这些实践活动,不仅可以充实学生的学习生活,还能在实际操作中巩固他们的学习习惯。

3.4 注重家校合作,共同促进学生习惯养成

家庭是孩子习惯塑造的关键环境,家长的心态与行为对孩子的发展影响深刻。故此,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应重视与家长的交流与协作,共同助力孩子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教师可借助家长会、家访等形式,向家长强调学习习惯的重要性,并提供实用的培养技巧和策略。同时,教师也鼓励家长营造适宜的学习氛围,如设立专门的学习空间、设定固定的学习时段,以支持学校的教学活动。家校联动,共同促进孩子的健康成长。比如,学校可开展家长与孩子共同阅读的活动,共享阅读的快乐与所得,进而帮助孩子养成阅读的习惯。另外,学校可设立家校沟通记录,使家长掌握孩子在学校的学习与习惯表现,便于家长在家中进行有针对性的辅导和引导。

结语

总的来说,小学语文教育中学生优良学习习惯的形成是一个复杂的过程,需依赖教育者、学子、家长们和社会各界的集体协作。通过提升教师的指导意识和技巧、营造积极的学习氛围、开展丰富多彩的教学形式及强化家校联动,能有效帮助孩子们养成优质的学习习惯。这些习惯的建立不仅将促进他们的学术成绩,还将助力他们在未来的道路上更加稳固地前行。我们教育工作者需持之以恒地关注和研究这个问题,不断探索新的教学策略与途径,以助力学生全面成长。

参考文献

[1] 张巧锋 . 浅议小学语文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 [J]. 学周刊 ,2017(14):149-150.

[2] 李克山 . 小学生语文学习习惯的培养策略与实践 [J]. 学周刊 ,2016(36):1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