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局与重构:应对 AI 冲击的高校财会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变革思考
张文霞
云南经济管理学院 云南昆明 650304
引言
近年来,以人工智能(AI)、大数据、云计算、区块链为代表的新兴技术快速发展,深刻改变了社会经济运行模式和产业发展格局。财会行业作为经济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也在AI 技术的冲击下发生着前所未有的变革。传统的会计核算、财务报表编制等重复性、标准化工作逐渐被 AI 系统取代,财会人员的工作重心向战略决策支持、风险预警与管控、业财融合等方向转移 。在此背景下,高校作为财会专业人才的主要培养基地,传统的人才培养模式已难以满足行业对复合型、创新型人才的需求。如何推动高校财会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变革,培养适应 AI时代发展需求的高素质财会人才,成为亟待解决的重要课题。本论文通过系统分析 AI 对财会行业的影响,梳理传统培养模式存在的问题,探索改革路径与保障措施,以期为高校财会专业人才培养提供有益借鉴。
一、AI 对财会行业的影响
(一)技术冲击
AI 技术在财会领域的广泛应用,极大地提高了工作效率和准确性。智能财务机器人能够自动处理发票识别、账务处理、报表生成等基础会计工作,其处理速度是人工的数十倍甚至上百倍,且能有效避免人为计算错误 。同时,大数据分析技术能够对海量财务数据进行深度挖掘与分析,为企业提供更精准的财务预测和决策支持。这些技术的应用,使得传统财会工作的流程和模式发生根本性改变,大量基础财会岗位面临被替代的风险。
(二)职业能力的变化
AI 时代对财会人员的职业能力提出了全新要求。一方面,技术应用能力成为必备技能。财会人员需要掌握数据分析工具(如 Python、R语言等)、财务软件(如 ERP 系统)以及 AI 相关技术,能够运用技术手段对财务数据进行清洗、分析和可视化展示,为企业提供有价值的决策信息 。另一方面,复合能力需求显著提升。财会人员不仅要具备扎实的财务专业知识,还需了解企业业务流程、熟悉行业发展趋势,具备业财融合能力,能够从战略层面参与企业管理决策。
二、传统培养模式的问题
(一)课程体系的不足
传统高校财会专业课程体系侧重于财务会计、成本会计、财务管理等理论知识的传授,对新兴技术和跨学科知识的融入较少。课程内容更新缓慢,未能及时将 AI、大数据、区块链等技术应用知识纳入教学体系,导致学生对行业前沿技术了解不足,难以适应技术变革带来的岗位需求变化 。
(二)教学方法的局限
目前高校财会专业教学仍以传统讲授法为主,教师在课堂上占据主导地位,学生被动接受知识,缺乏主动思考和实践操作的机会。案例教学、项目教学等互动式、实践式教学方法应用不足,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新能力 。在实践教学方面,校内模拟实验多采用传统财务软件,与企业实际应用的智能财务系统存在较大差距,实践教学效果不理想 。
(三)评价体系的缺陷
传统的财会专业人才评价体系以考试成绩为主要依据,侧重于对学生理论知识掌握程度的考核,忽视了对学生实践能力、创新能力、职业素养等方面的评价 。此外,评价指标体系缺乏动态调整机制,不能及时适应 AI 时代对财会人才能力要求的变化,导致评价结果与行业需求脱节。
三、改革路径
(一)课程体系重构
1. 优化课程结构。AI 打破了传统学科界限,构建“财务专业知识+ 信息技术 + 管理知识 + 伦理教育”的复合型课程体系。增加 AI 技术应用、大数据分析、区块链原理与应用等信息技术类课程,提升学生的
数字技术素养。
2. 更新课程内容。及时将AI 在财会领域的最新应用成果和实践案例融入课程教学,如智能财务共享中心的运作模式、基于 AI 的财务风险预警系统等。
3. 加强实践课程建设。加强实践课程建设须增加实践课程比重,构建多层次、多维度的实践教学体系。开发智能财务实验课程,利用虚拟仿真技术模拟企业真实业务场景,让学生亲身体验AI 技术在财会工作中的应用流程 。
(二)教学方法创新
1. 推广混合式教学。利用在线课程平台和教学资源,开展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线上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料,学生自主学习理论知识;线下课堂采用案例分析、小组讨论、项目驱动等教学方法,引导学生深入探讨问题,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
2. 引入智能教学工具。运用智能教学工具,如智能题库、学习分析系统等,实现个性化教学。通过对学生学习数据的分析,了解学生的学习进度和薄弱环节,为学生提供针对性的学习建议和辅导 。同时,利用虚拟仿真技术和智能财务软件,开展情景模拟教学,让学生在虚拟环境中体验真实的工作场景,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
3. 鼓励互动式教学。教师转变角色,从知识传授者转变为学习引导者,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互动。开展翻转课堂教学,让学生在课前自主学习,课堂上进行汇报展示和交流讨论。
(三)深化产教融合
1. 建立校企合作长效机制。高校与企业建立紧密的合作关系,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开发课程资源、建设实践教学基地。同时,高校为企业提供技术支持和员工培训服务,实现校企互利共赢。
2. 开展产学研合作项目。高校与企业、科研机构联合开展产学研合作项目,围绕 AI 在财会领域的应用开展技术研发和课题研究。鼓励学生参与项目研究,在实践中提升专业能力和科研素养,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解决复杂问题的能力 。
3. 构建行业导师制。聘请企业资深财务管理人员担任行业导师,为学生提供职业规划指导、实习实践指导和就业推荐等服务。
参考文献:
[1] 张新民, 王化成, 陈德球. 智能财务发展与财务人才培养[J].财务研究 ,2020(01):3-12.
[2] 刘勤 , 杨寅 . 人工智能对会计的挑战:可替代部分与需补足短板 [J]. 会计之友 ,2018(01):146-150.
[3] 黄益雄 . 区块链技术在财务领域的应用及对会计行业的影响[J]. 会计之友 ,2018(16):134-137.
[4] 胡仁昱 , 陈婷 . 大数据时代会计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 [J]. 中国大学教学 ,2016(03):44-48.
[5] 刘梅玲 , 朱建国 , 杨周南 , 等 . 智能财务的基本框架与实践探索 [J]. 会计研究 ,2018(08):19-26.
[6] 何玉 , 唐滔 . 人工智能时代会计专业人才培养改革探讨 [J].财会通讯 ,2019(01):41-45.
[7] 孙铮 , 程仲鸣 . 人工智能与会计、财务、审计 [J]. 会计研究 ,2018(12):3-11.
[8] 汤谷良 , 杜菲 . 智能财务:企业财务转型的方向 [J]. 财务研究 ,2017(03):10-16.
[9] 王竹泉 , 王苑琢 , 向显湖 . 业财融合与管理会计创新——基于中国企业实践的探索 [J]. 会计研究 ,2018(01):13-20.
[10] 刘永泽 , 况玉书 . 我国会计教育及人才培养相关问题的探讨——基于中国会计教育学会第六届理事会第四次会议的思考 [J]. 会计研究 ,2012(05): 87-91+9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