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导向下小学数学大单元教学的结构化设计与实践路径
陈杰河
福建省惠安县螺阳中心小学 362100
引言
随着教育改革的持续深化,小学数学教学越来越重视核心素养的培育。以往的教学模式常常侧重于知识的单向灌输,而对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关注不足。大单元教学作为一种创新的教学模式,能够打破传统教学的局限,通过整体化的教学设计,促进学生数学思维、问题解决能力以及创新精神的全面发展。
一、小学数学大单元教学的结构化设计策略
(一)基于核心素养的教学目标设计
在核心素养导向下,小学数学大单元教学目标的设计应超越传统知识与技能的传授,聚焦于学生综合素养的提升。教学目标需明确指向数学核心素养的各个维度,如数学抽象、逻辑推理、数学建模等。首先,目标设计应基于课程标准,结合大单元主题,将抽象的核心素养分解为具体可操作的学习目标。例如,在“图形与几何”大单元中,目标不仅是让学生掌握图形的性质与计算,更是通过图形的分类、拼组等活动,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与几何直观能力。目标规划应体现层次性原则,由基础认知阶段逐步提升至高级思维能力的锻炼方式。实施分阶段教学目标的编制,我们积极达成满足不同学习阶段学生的全面需求,保证所有学生在基础阶段均有进步。教学目标必须设定可衡量的标准,便于在授课阶段对学生学业成长及核心素养实现进度进行实时分析,作为教学调整的参照性内容卷轴簿。
(二)整合与优化教学内容
小学数学大单元教学的结构化设计要求对教学内容进行深度整合与优化。传统教学中,知识点往往被割裂开来,缺乏内在联系。而在大单元教学中,教师需要打破章节限制,以主题或问题为核心,对教学内容进行重组。例如,在“数与运算”大单元中,可以将整数、小数、分数的加减乘除运算整合在一起,通过对比与联系,让学生从整体上理解数的运算规律。这种内容整合不仅有助于学生构建完整的知识体系,还能促进知识的迁移与应用。在优化教学内容时,教师需注重知识的逻辑顺序与学生的认知规律。教学内容应从简单到复杂、从具体到抽象逐步展开,符合学生的认知发展特点。同时,教师应引入真实情境与实际问题,将数学知识与生活实际紧密结合,增强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与应用能力。例如,在“数据统计”大单元中,通过组织学生开展校园内植物生长情况的调查与统计,让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掌握数据收集、整理与分析的方法,提升数据分析素养。
(三)构建整体化的教学流程
首先,教学流程应以问题为导向,通过设计具有挑战性与开放性的问题,引导学生主动探究。例如,在“比例与比例尺”大单元中,提出“如何设计一幅校园平面图”的问题,让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逐步理解比例与比例尺的概念及其应用。其次,教学流程应注重学习活动的多样化,包括自主探究、小组合作、课堂讨论等多种形式。通过多样化的学习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与创新思维。例如,在“图形的运动”大单元中,组织学生进行图形的平移、旋转操作活动,让学生在动手操作中感受图形运动的规律。
二、小学数学大单元教学实践路径的探索
(一)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热情
在小学数学大单元教学中,情境创设是激发学生学习热情的关键。情境设计应围绕大单元的核心主题和教学目标展开,通过真实且富有吸引力的情境,帮助学生轻松开启数学学习之旅。例如,在“分数的意义与性质”大单元中,可以设计“切分蛋糕”的情境,让学生在熟悉的生活场景中感受分数的形成与内涵。这种情境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紧密相连,能够有效将抽象的数学概念与实际生活场景相结合,简化学习过程,提升学习的趣味性。
情境创设的核心在于真实性和启发性。真实的情境能让学生感受到数学的价值和实际应用,而启发性的情境则能引导学生主动思考,提出数学问题。例如,在“图形的周长与面积”大单元中,可以创设“设计花园”的情境,让学生在设计过程中思考如何计算不同形状花园的周长和面积。此方法使学生不仅精通数学理论,也可提高应对实际问题的技巧。
(二)开展合作学习,促进思维交流
合作学习活动的实施必须周密筹划。教师需依循单元的学习目标与内容,精心制定富有挑战性与探索性的问题,激发学生深度思考与热烈交流的积极性。本教学阶段为“数据搜集与整理”,学生可被分配执行“针对本班同学兴趣进行调研及数据处理的实际任务”。本任务的目标是引导学生就问卷编制、数据采集与分析技术进行小组交流。在组建学习互助小组阶段,务必对学生的个性差异进行全方位分析,力求所有成员都能最大化其长处。教师可以采用角色分配的技巧性策略,引导学生们界定各自的责任范围,例如组长负责主持讨论并记录要点,记录员需对讨论结果进行梳理归纳,汇报员需在全班面前呈现小组的讨论摘要。这种分工模式不仅提升了合作学习的效率,更有利于学生在集体互动中达成自我成长。
(三)实施多元评价,助力学生全面发展
小学数学大单元教学所采纳的多元评价手段,是全面促进儿童全面发展的核心手段。传统评价体系往往过分看重学生考试成绩的比重,未留意他们在学习过程中的真实进步与成长。多层面覆盖学生学习的评估模式,也接纳知识技能模块,也涵盖学习路径及方法,触及情感、态度、价值观等多元层面。
在实施大单元教学阶段,教学实施全程应持续评价相伴。过程性评价可通过观察学生在课堂互动、小组协作及作业完成度等方面实施。在“初级几何图形学习阶段”,教师可对学生拼搭动作的实施过程进行审视,用以核实其对图形特性的掌握及空间感知能力的扩展。该评价流程能够即时反映出学生的学业成长,引导教师对教学方针实施灵活的调整。
结论
在核心素养导向下,小学数学大单元教学通过结构化设计与实践路径的探索,能够有效促进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发展。教师应深入理解大单元教学的内涵,优化教学设计,并在实践中不断探索与创新,以实现小学数学教学的高质量发展。
参考文献:
[1] 查伟德 . 核心素养视角下小学数学大单元教学策略探究 [J].数学学习与研究 ,2025,(15):22-25.
[2] 刘启林 . 基于核心素养的小学数学大单元教学探究 [J]. 甘肃教育研究 ,2025,(09):123-125.
[3] 祝静 . 基于核心素养的小学数学大单元教学策略探究 [J]. 数学小灵通 ( 中旬刊 ),2025,(05):17-18.
本文系惠安县教育科学“十四五”规划 ( 第二批 ) 课题《基于核心素养的小学数学大单元整体教学实践研究》成果,课题立项编号HA1452-0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