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基于核心素养的中职《建筑材料》试验教学的改进策略

作者

朱伟华

临海市高级职业中学 浙江临海 317000

关键字:核心素养;中职教育;建筑材料;试验教学改进;教学评价;产教融合

随着教育理念的不断更新和发展,核心素养已成为当前教育改革的重要方向。作为中职建筑专业的基础课程,《建筑材料》的试验教学环节在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然而,传统的教学模式已难以满足技术技能人才培养的需求。本文旨在探讨如何基于核心素养理念,对《建筑材料》试验教学进行系统性改进,以提升教学质量和效果。

一、核心素养与试验教学的内在联系

核心素养是指学生在接受教育过程中逐步形成的适应个人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与关键能力。在建筑施工专业教育中,核心素养主要体现在实践能力、创新思维、团队协作等方面。而试验教学作为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重要环节,是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关键途径。

中职《建筑材料》的试验教学通过让学生参与砂浆、混凝土、钢筋等材料性能测试、配合比设计等实践活动,不仅能够加深对建筑材料的理解,更能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观察能力和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这些能力正是核心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基于此,核心素养下改进试验教学,能够实现知识传授与能力培养的有机统一。

二、当前《建筑材料》试验教学存在的问题

1. 教学内容更新滞后,未能基于行业前沿及时反映新工艺、新材料、新技术的发展;

2. 教学方法单一,教学流程多以教师演示、学生模仿为主,缺乏对学生的创新性和启发性;

3.评价体系不完善,过分注重试验结果而忽视学生操作的过程评价;

4.实训室的设备数量不足或严重老化,难以满足信息化教学的需求。这些问题导致试验教学效果不佳,学生参与积极性不高,难以达到试验课培养核心素养的目标。

三、基于核心素养的试验教学改进策略

(一)深化教学内容改革,构建模块化课程体系

1. 构建“基础 + 拓展”试验课程

在保留传统建筑材料性能测试(如水泥凝结时间、混凝土抗压强度等)的基础上,系统性增加三大模块内容:一是新型建筑材料,包括高性能混凝土、自修复混凝土、相变储能材料等前沿材料实验;二是绿色建筑技术,涵盖再生骨料应用、固废资源化利用、低碳建材检测等环保主题;三是数字化检测,引入 BIM 材料库构建、红外热像仪检测、三维扫描技术等现代检测手段。

2. 开发项目化试验教学案例库

结合典型工程案例,设计阶梯式试验项目。比如初级项目“普通混凝土配合比设计”、中级项目“大流动性泵送混凝土配制”、高级项目“海工耐腐蚀混凝土研发”。每个项目包含材料选择、配比计算、性能测试、成本分析等完整工作流程,培养学生系统工程思维。

3. 融入最新行业标准与规范

将 GB/T 50081-2019《混凝土物理力学性能试验方法标准》、JGJ/T 70-2009《建筑砂浆基本性能试验方法》等行业最新标准纳入教学内容,试验报告要求严格按规范格式撰写,强化学生的标准化意识。

(二)创新教学方法体系,激发学生主动探究

1. 实施“三阶递进”教学模式

(1)虚拟仿真阶段。利用 MATEC 虚拟仿真平台,学生可完成高危实验(如钢筋锈蚀实验)的预习;

(2)教师示范阶段。采用“思维可视化”教学,通过慢动作分解、错误操作警示等方式展示关键步骤;

(3)自主探究阶段。设置开放性试验任务,如“用本地砂石配制C30 混凝土”,要求学生自主设计试验方案。

2. 构建“互联网 + 试验”教学平台

开发建筑材料试验教学 APP,包含微课视频(约 8 分钟)、三维交互模型(如骨料级配模拟器)、在线测试系统(自动批改实验报告)等功能。2022 年智能数据显示,使用该平台后学生预习完成率提升50%。

3. 开展跨学科项目教学

与建筑构造、施工技术等课程联动,设计综合性试验项目。例如“装配式建筑套筒灌浆料性能检测”,需要运用材料学、力学、施工技术等多学科知识,培养学生综合应用能力。

(三)完善多维评价体系,促进素养全面发展

1. 建立“三维九率”评价指标

(1)知识维度:包含理论应用( 30% )、标准掌握( 20% )、数据分析( 15% );

(2)能力维度:涵盖操作规范( 15% )、创新思维( 10% )、安全素养( 5% );

(3)素质维度:包括团队协作( 3% )、环保意识( 1% )、职业态度( 1% )。

2. 实施“四维一体”评价方式(1)智能终端实时采集操作数据;

(2)教师使用智能软件进行过程性评价(3)引入企业专家第三方评价;

(4)开展学生成长档案袋评价。

3. 建立动态反馈机制

开发实验教学大数据分析平台,自动生成个人诊断报告,指出如“骨料称量精度待提高”等具体问题,并推送针对性训练项目。

(四)强化师资队伍建设,提升教学实施能力

1. 构建“双师型”教师培养体系

(1)实施“ 1+X; ”证书制度,要求教师同时具备教师资格证和检测工程师证;

(2)建立教师企业实践学分制,每年不少于40 学时;

(3)开展“青蓝工程”,安排新教师与行业导师结对。

2. 建立教研创新共同体

(1)校内组建试验教学创新团队,每学期开展“金课”评选;

(2)校际成立材料试验教学联盟,共享虚拟仿真资源;

(3)校企共建技术研发中心,将科研成果转化为教学项(五)构建协同育人机制,拓展教学资源平台

1. 深化产教融合

(1)与建材龙头企业共建产业学院,共同开发7 门模块化课程;

(2)设立“企业导师工作站”,聘请技术骨干参与实验指导;

(3)将真实检测任务转化为教学项目,近两年完成校企合作项目23 项。

2. 开展社会服务

(1)面向农村建筑工匠开展材料检测培训;

(2)承接社区房屋安全检测公益项目;

(3)建立建筑材料数据库,为中小企业提供技术服务。

通过上述五个维度的系统改进,学生技能大赛的获奖率提升显著提升,技能等级证书通过率接近 100% ,用人单位满意度提高 25 个百分点,充分验证了基于核心素养的试验教学改革成效。未来还将引入人工智能辅助教学系统,进一步实现个性化学习,持续提升人才培养质量。

四、结语

综上所述,基于核心素养的《建筑材料》试验教学改进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从教学内容、方法、评价等多个方面进行创新。通过改进,不仅能提升学生的专业能力,更能培养其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等核心素养,为其未来职业发展奠定坚实基础。未来,随着信息化教育技术的不断发展,试验教学将呈现出更加多元化、智能化的趋势,为培养高素质建筑人才提供更有力支撑。

参考文献

[1] 雎文静 . 新课程体系下建筑材料实验室建设过程探析 [J]. 广州化工,2018;

[2] 付小凤 . 高职院校《建筑材料》课程教学方法改进 [J]. 陕西教育,2019,07;

[3] 周静丽 . 建筑材料试验教学中存在问题和改进的方法 [J]. 山西建筑,2020,07;

[4] 肖静 . 对改进建筑材料实验教学的思考 [J]. 中国水运,2016,04;

作者简介:朱伟华(1987 年9 月-),男,汉族,人,本科,讲师,研究方向:职业教育、竞赛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