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背景下中小企业工商管理模式的变革与创新
刘一诺 牛司云
山东英才学院 山东省济南市 250000
引言:
随着数字技术与实体经济的融合不断加深,“互联网+”已从技术概念升级为推动企业转型的核心驱动力。中小企业作为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工商管理模式长期受限于资源规模与传统思维,在市场响应速度、数据利用效率、跨部门协同等方面存在明显短板。在消费者需求个性化、市场竞争白热化的当下,传统“层级式”“经验型”管理模式不仅无法支撑企业创新发展,反而成为制约其成长的关键因素。因此,探究“互联网+”背景下中小企业工商管理模式的变革逻辑与创新策略,既是破解中小企业发展困境的现实需求,也是其适应数字经济生态、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必然选择。
一、互联网+背景下中小企业工商管理模式的变革动因
1.1 外部市场环境的数字化倒逼
“互联网+”重构了市场竞争格局,消费者需求从“标准化”向“个性化”转变,且对产品交付速度、服务响应效率提出更高要求。传统模式下,中小企业依赖线下渠道获取市场信息,存在信息滞后、反馈周期长的问题,难以快速捕捉需求变化;而大型企业借助数字化工具实现了市场需求的实时洞察与快速响应,进一步挤压中小企业的生存空间,倒逼其通过管理模式变革提升市场敏感度。
1.2 内部管理效率的提升需求
中小企业普遍存在组织层级冗余、部门协同壁垒高、流程繁琐等问题,导致管理成本高、决策执行效率低。例如,传统审批流程需多部门线下流转,往往耗时数天;库存管理依赖人工统计,易出现数据误差与库存积压。“互联网+”技术为打破内部管理壁垒提供了可能,通过数字化工具整合信息、简化流程、优化协同,成为中小企业降低管理成本、提升运营效率的内在需求。
1.3 资源整合能力的优化诉求
中小企业资源有限,传统模式下难以实现供应链、资金链、客户资源的高效整合,常面临供应链协同不畅、客户黏性低等问题。“互联网+”搭建了跨主体、跨领域的资源共享平台,中小企业可通过云平台对接上下游企业、借助大数据分析客户需求、利用互联网金融缓解资金压力,这种资源整合方式的革新,推动中小企业必须变革工商管理模式,以适配数字化资源整合逻辑。
二、互联网+背景下中小企业工商管理模式的现存问题
2.1 管理理念滞后,数字化意识薄弱
部分中小企业管理者仍秉持“经验至上”的传统管理理念,对“互联网+”的认知停留在“线上营销”层面,未能意识到其对工商管理全流程的重塑价值。例如,忽视数据在决策中的核心作用,仍依赖主观判断制定战略;对数字化工具的应用仅局限于基础办公软件,未将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融入组织管理、运营监控等核心环节,导致管理模式与数字化趋势脱节。
2.2 组织架构僵化,协同效率低下
多数中小企业采用“金字塔式”层级架构,部门间分工明确但协同性差,存在“信息孤岛”现象。例如,销售部门掌握的客户需求信息无法及时同步至生产部门,导致产品迭代滞后;财务部门的预算数据与业务部门的执行数据割裂,影响资源调配效率。
2.3 运营流程传统,数据驱动不足
中小企业的运营流程多基于线下场景设计,缺乏数字化改造。例如,采购流程依赖人工对接供应商,议价能力弱且采购成本高;客户管理依赖人工记录,难以实现客户需求的精准画像与长期维护;生产计划制定基于历史数据,无法结合实时市场需求动态调整。
2.4 技术应用浅层,支撑能力不足
受限于资金、人才等资源,中小企业对“互联网+”技术的应用多处于浅层阶段:一方面,缺乏专业的数字化人才,现有员工难以熟练操作大数据分析工具、企业资源计划(ERP)系统等,导致技术工具无法充分发挥作用;另一方面,技术投入分散,未形成系统化的数字化管理体系,例如仅引入线上销售平台,却未与内部库存、物流系统打通,导致“线上线下”数据割裂,反而增加管理复杂度。
三、互联网+背景下中小企业工商管理模式的创新路径
3.1 革新管理理念,树立数字化思维
中小企业需从顶层设计入手,推动管理理念向“数字化、数据化、精细化”转变。一方面,管理者应主动学习“互联网+”相关知识,将数字化战略纳入企业整体发展规划,明确工商管理模式变革的目标与方向;另一方面,通过内部培训、案例分享等方式,提升员工的数字化意识,引导员工从“被动执行”向“主动参与数字化管理”转变。
3.2 重构组织架构,打造扁平化协同体系
打破传统“金字塔式”架构,构建以“快速响应、高效协同”为核心的扁平化组织。一是减少中间管理层级,建立“决策层-执行层”直接对接的架构,缩短决策传达与反馈周期;二是设立跨部门协同团队,针对特定业组建临时或常设项目组,整合销售、生产、技术等部门资源,实现信息实时共享与高效协作;三是借助数字化协同工具搭建内部沟通平台,打破“信息孤岛”,提升部门间协同效率。
3.3 优化运营流程,推进数据驱动管理
以“数字化、智能化”为导向,对工商管理全流程进行改造。在采购环节,通过接入供应链电商平台实现供应商比价、采购订单在线生成与跟踪,降低采购成本;在生产环节,引入物联网(IoT)技术实时监控生产设备运行状态,结合市场需求数据动态调整生产计划,减少库存积压;在客户管理环节,利用客户关系管理(CRM)系统整合客户信息,通过大数据分析客户消费习惯与需求偏好,实现精准营销与个性化服务。
3.4 强化技术支撑,构建系统化数字化体系
中小企业需结合自身需求,构建“适度投入、高效实用”的数字化技术体系。一是优先引入轻量化、低成本的数字化工具,例如选择 SaaS 模式的 ERP 系统、CRM 系统,降低前期投入与维护成本;二是加强数字化人才培养与引进,通过与职业院校合作、开展内部技能培训等方式,培养既懂业务又懂技术的复合型管理人才;三是推动技术工具的一体化整合,例如将线上销售平台与库存管理系统、物流配送系统打通,实现“订单-库存-物流”数据实时同步,形成全流程数字化管理闭环,避免技术应用碎片化。
结论:
“互联网+”为中小企业工商管理模式的变革与创新提供了技术支撑与发展机遇,也对其传统管理逻辑提出了挑战。中小企业要突破发展瓶颈,需深刻认识到工商管理模式变革的必要性,从理念、架构、流程、技术四个维度协同发力:以数字化思维革新管理理念,以扁平化架构提升协同效率,以数据驱动优化运营流程,以系统化技术强化支撑能力。
参考文献:
[1]季林健.分析互联网众包对现代企业管理模式创新的启示[J].现代商业,2022,23(20):104-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