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Education and Training

广播电视编导创作中的叙事结构优化方法

作者

张彩凤

辽宁传媒学院 辽宁省沈阳市

引言:

叙事结构是广播电视节目将故事元素(人物、情节、环境)组织串联的方式,是编导创意落地的关键环节。传统广播电视节目多采用"开端-发展-高潮-结局"的线性叙事结构,虽逻辑清晰,但形式单一,难以适应新媒体时代观众对内容丰富性、个性化的需求。随着观众审美水平的提升与媒介技术的发展,如何通过叙事结构的优化增强内容吸引力,成为广播电视编导创作的核心议题。本文基于叙事理论与创作实践,探讨广播电视编导在创作中优化叙事结构的具体方法,旨在为提升节目质量、推动行业创新提供参考。

一、广播电视叙事结构优化的核心原则

叙事结构的优化并非随意打破传统,而是在遵循内容逻辑与观众接受习惯的基础上,通过科学的策略提升叙事效果,需遵循以下三大核心原则:

1.1 内容适配原则

叙事结构必须与节目类型、内容主题相适配。不同类型的广播电视节目(如新闻纪实、纪录片、电视剧、综艺节目)对叙事结构的要求存在差异:新闻纪实节目需注重真实性与逻辑性,多采用线性叙事以保证信息的清晰传递;电视剧、纪录片则可根据故事复杂度,灵活运用非线性或多线索叙事增强戏剧张力。编导需根据内容的核心诉求(如传递信息、情感共鸣、娱乐体验)选择合适的叙事结构,避免为形式而形式。

1.2 观众导向原则

叙事结构的优化需以观众的接受习惯与审美需求为出发点。观众在观看节目时,需要通过叙事结构建立对故事的认知框架,若结构过于复杂或混乱,易导致观众理解障碍。因此,编导在设计叙事结构时,需充分考虑目标观众的年龄、文化背景、媒介接触习惯等特征,平衡结构创新与理解成本,确保观众能够顺畅地跟随叙事节奏,获得良好的观看体验。

1.3 逻辑自洽原则

无论采用何种叙事结构,都必须保证故事内部逻辑的自洽性。非线性叙事、多线索叙事等创新形式虽能增强内容的趣味性,但需避免因结构设计不当导致情节矛盾、逻辑断裂。编导需在创作中梳理清楚故事的时间线、因果关系与人物动机,确保即使打破传统线性顺序,观众仍能通过细节暗示(如时间标记、场景线索)构建完整的故事逻辑,避免叙事混乱。

二、广播电视编导创作中叙事结构的具体优化方法

基于上述原则,广播电视编导可从叙事顺序、线索数量、观众参与方式三个维度,对叙事结构进行针对性优化,具体方法如下:

2.1 非线性叙事:打破时间限制,增强叙事张力

非线性叙事通过打破传统的时间顺序,将过去、现在、未来的情节片段交错呈现,以悬念、回忆、闪回等形式重构叙事节奏,适用于需要增强戏剧冲突与观众好奇心的节目类型。其优化要点包括:以核心悬念驱动:通过设置贯穿全片的核心悬念(如"谁是凶手""真相是什么"),将关键情节片段分散在叙事过程中,逐步释放信息,引导观众主动探索故事全貌。例如,在纪录片中,以一个未解的历史谜团为核心,通过不同时期的线索片段交叉剪辑,推动观众跟随叙事寻找答案。明确时间标记:为避免观众混淆时间线,需在叙事中加入清晰的时间标记(如字幕标注"三年前""2023 年夏"、场景道具暗示时代特征),帮助观众建立对故事时间逻辑的认知。控制片段节奏:非线性叙事的片段切换需把握节奏,避免过于频繁或突兀。可通过情绪、视觉元素(如色调、音乐)的呼应,实现片段间的自然过渡,增强叙事的连贯性。

2.2 多线索叙事:丰富内容层次,拓展叙事维度

多线索叙事通过并行或交织的多条故事线索(如不同人物的命运、不同时空的事件)构建叙事网络,适用于展现复杂社会背景、多人物关系的节目内容。其优化要点包括:确立主线与支线:明确一条核心主线(如主角的成长历程、核心事件的发展)作为叙事骨架,同时设置 1-2 条支线(如配角的故事、平行事件)作为补充,避免线索过多导致主次不分。主线负责推动核心情节发展,支线则用于丰富人物形象、补充背景信息或制造与主线的关联互动。设计线索交汇点:在叙事关键节点(如情节转折、高潮部分)设计线索交汇点,使不同线索产生关联(如人物相遇、事件相互影响),增强故事的整体性与戏剧性。例如,在电视剧中,主线主角的任务与支线配角的目标在某个事件中产生冲突或合作,推动情节升级。平衡线索比重:合理分配各线索的叙事时长与比重,避免某一线索被过度削弱或喧宾夺主。可通过统一的主题(如"亲情""梦想")将不同线索串联,确保多线索叙事服务于整体内容表达。

2.3 互动式叙事:强化观众参与,提升沉浸体验

互动式叙事通过引入观众的选择与反馈,打破传统"单向传播"的叙事模式,使观众从"旁观者"转变为"参与者",适用于综艺节目、互动剧等注重观众体验的节目类型。其优化要点包括:设置选择节点:在叙事的关键转折点(如人物命运抉择、情节发展方向)设置 2-3 个明确的选择节点,每个选择对应不同的后续情节分支。选择节点需兼具合理性与差异性,既符合故事逻辑,又能给观众带来"决策影响结果"的参与感。构建分支情节库:根据选择节点的数量与类型,提前构建完整的分支情节库,确保每个选择都能导向逻辑自洽的情节发展。分支情节需控制长度与复杂度,避免因分支过多导致创作成本过高或叙事失控。整合反馈机制:通过弹幕互动、线上投票、实时评论等方式收集观众反馈,动态调整叙事节奏或情节细节。例如,在综艺节目中,根据观众投票决定下一期的挑战任务,或通过弹幕评论触发隐藏情节,增强观众的即时参与感。

结论:

叙事结构的优化是广播电视编导提升内容质量、增强节目竞争力的关键路径。在创作实践中,编导需遵循内容适配、观众导向、逻辑自洽的原则,灵活运用非线性叙事、多线索叙事、互动式叙事等方法,结合自身的故事架构、节奏把控与技术应用能力,打造富有吸引力与创新性的叙事作品。

参考文献:

[1]尹涵.媒体融合下广播电视编导创作方式的优化[J].青春岁月,2022(23):31-33.

[2]高勇.媒体融合下广播电视编导创作方式的转变[J].新闻前哨,2022(21):34-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