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Education and Training

幼儿园自主游戏中新型师幼互动对幼儿发展的影响研究

作者

胡晓培

安徽省阜阳市颍州区莲花路幼儿园 安徽阜阳 236000

一、引言

随着学前教育改革的深入推进,自主游戏已成为幼儿园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明确指出:"幼儿园教育应尊重幼儿的人格和权利,尊重幼儿身心发展的规律和学习特点,以游戏为基本活动,保教并重,关注个别差异,促进每个幼儿富有个性的发展。"在这一背景下,师幼互动作为影响自主游戏质量的关键因素,直接关系到幼儿的全面发展。

传统幼儿教育中的师幼互动往往以教师为中心,采用单向传授的方式,忽视了幼儿的主体性和个体差异。而在自主游戏中,新型师幼互动强调教师与幼儿之间平等、尊重、双向的互动关系,教师通过观察、倾听和回应,理解幼儿的需求和兴趣,提供适时的支持,推动游戏向更深层次发展。

本文旨在探讨自主游戏中新型师幼互动的理论基础、实践策略及其对幼儿发展的多方面影响,为学前教育工作者提供实践指导,促进幼儿在自主游戏中的全面发展。

二、新型师幼互动的理论基础与特征

2.1 理论基础

新型师幼互动的理论基础主要来源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社会文化理论和主体间性理论。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知识不是被动接受的,而是学习者主动建构的。在自主游戏中,幼儿通过与环境、材料和同伴的互动,建构自己的知识和理解。社会文化理论强调社会互动在认知发展中的重要作用,认为高级心理功能首先出现在社会互动中,然后才被个体内化。主体间性理论则强调教师和幼儿作为平等的主体,通过对话和理解实现心灵的沟通和意义的共享。

2.2 核心特征

新型师幼互动具有三个核心特征:主体间性、动态性和发展适应性。主体间性是指教师和幼儿在互动中都是积极的主体,彼此尊重、平等对话。动态性是指互动不是固定不变的,而是随着游戏情境和幼儿需求的变化而不断调整。发展适应性是指互动策略适合幼儿的年龄特点和发展水平,能有效促进幼儿发展。

与传统师幼互动相比,新型互动模式实现了四个转变:从教师主导到师生平等,从预设性强到生成性强,从指令式到对话式,从结果导向到过程导向。这种转变使幼儿真正成为游戏的主人,在"真游戏"中获得成长。

三、新型师幼互动对幼儿发展的影响

3.1 促进认知能力发展

新型师幼互动通过提供探索性环境和思维挑战,有效促进幼儿认知能力的发展。在自主游戏中,教师通过开放性提问和反思性引导,激发幼儿的思考和创新思维。例如,在建构游戏中,教师通过提问"怎样搭建能更稳固"来引导幼儿尝试新的方法,而不是直接给出答案。这种互动方式鼓励幼儿观察、比较、分析、综合,促进思维品质的发展。

研究表明,新型师幼互动还能促进幼儿问题解决能力的发展。当幼儿在游戏中遇到困难时,教师不是立即提供解决方案,而是通过提问、提示或提供辅助材料,引导幼儿自己寻找解决方法。这一过程使幼儿体验到问题解决的成就感,同时发展其逻辑推理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

3.2 推动社会性发展

自主游戏中的新型师幼互动为幼儿提供了丰富的社会互动机会,有效促进其社会性和合作性的发展。在多人游戏中,幼儿需要表达自己的观点,倾听他人、协商合作、分配任务和处理冲突。教师通过充当协调者,引导幼儿学会尊重他人、分享资源、协调分歧,逐步形成良好的社交能力和合作意识。

具体而言,新型师幼互动对幼儿社会性发展的影响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促进社会认知的发展,使幼儿能够理解他人的观点和情感;二是提高社会交往技能,使幼儿学会合作、分享、轮流等亲社会行为;三是发展冲突解决能力,使幼儿能够通过协商、妥协等方式解决同伴间的冲突。

3.3 支持情感健康发展

基于信任和尊重的新型师幼互动为幼儿提供了情感安全的基础,使幼儿能够自由探索和表达。教师通过温和的语言、友善的笑容和包容的态度,帮助幼儿建立安全感和归属感,从而愿意主动与教师互动。这种情感安全感是幼儿探索环境和尝试新活动的基础。

新型师幼互动还能促进幼儿情绪识别和调节能力的发展。教师在互动中通过帮助幼儿识别自己和他人的情绪,学习适当表达情绪的方式,逐步发展情绪调节能力。例如,当幼儿在游戏中失败产生挫折感时,教师可以通过语言鼓励、示范简单技巧、调整材料难度等方式帮助幼儿恢复信心。这一过程不仅帮助幼儿克服当前的困难,还培养了幼儿的情绪韧性。

3.4 促进语言能力提升

新型师幼互动为幼儿提供了丰富的语言刺激和语言运用机会,有效促进语言能力的发展。教师通过开放性提问、延伸对话和引入新词汇等方式,扩展幼儿的语言表达。研究表明,教师在自主游戏中的语言示范和延伸回应与幼儿语言发展水平呈显著正相关。

具体而言,新型师幼互动对幼儿语言发展的影响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增加词汇量,通过引入新词汇和概念,扩展幼儿的词汇知识;二是提高语言表达能力,通过鼓励幼儿描述自己的活动和想法,促进语言表达的发展;三是发展对话技能,通过双向交流,学习轮流、倾听和回应等基本对话规则

四、教育实践建议

4.1 创设支持性游戏环境

环境是自主游戏开展的基础,也是师幼互动发生的背景。创设支持性游戏环境需要从物理环境和心理环境两方面入手。在物理环境方面,应提供开放、多样、可变的游戏空间和材料。低结构、多功能的材料更能激发幼儿的创造力和想象力。在心理环境方面,应营造安全、尊重、支持的氛围,使幼儿能够自由探索和表达。

4.2 定位教师角色与互动策略

在自主游戏中,教师需要根据情境灵活调整自己的角色,时而作为观察者,时而作为支持者,时而作为游戏伙伴。有效的互动策略包括:语言描述——用陈述句描述幼儿的行为,激发幼儿的分享欲望;开放性提问——提出开放性问题,促进幼儿思考;分享个人经验—分享自己的经历、想法和感受,帮助幼儿唤醒经验,产生新想法。

4.3 掌握观察与倾听的技巧

观察和倾听是新型师幼互动的基础。有效的观察需要教师有目的、有计划、有重点地观看幼儿的游戏行为,理解行为背后的意义。倾听不仅是用耳朵听,更是用心理解。通过倾听,教师能够理解幼儿的真实需求和兴趣,提供更具针对性的支持。

4.4 把握介入与退出的时机

介入时机是师幼互动中的难点和关键。教师应遵循"观察先行、延迟干预"的原则,既不急于介入干扰幼儿的活动,也不错过需要支持的时机。适当的介入时机包括:幼儿遇到困难无法继续时;游戏出现安全风险时;游戏重复停滞不前时;幼儿主动邀请教师参与时。退出时机同样重要,当幼儿能够自己继续游戏时,教师应悄然退出,将游戏的主导权交还给幼儿。

五、结论

本研究探讨了幼儿园自主游戏中新型师幼互动的理论基础、实践策略及其对幼儿发展的影响。研究表明,基于尊重、平等、双向的新型师幼互动能有效促进幼儿认知能力、社会性、情感和语言能力的全面发展。新型师幼互动强调教师作为观察者、支持者和合作者的角色,通过观察、倾听和回应,理解幼儿的需求,提供适时的支持。

在实践中,教师应创设支持性游戏环境,掌握观察和倾听的技巧,把握介入和退出的时机。这些策略的实施需要教师转变教育观念,从主导者变为支持者,从指挥者变为倾听者,从评价者变为理解者。

未来研究可以进一步探索师幼互动的评价工具,建立更加科学、全面的评价体系;也可以开展行动研究,探索提高教师互动能力的培训模式;还可以研究不同文化背景下师幼互动的特点和影响,促进跨文化交流与学习。

总之,自主游戏中的新型师幼互动是一种教育艺术,需要教师在实践中不断反思和完善。通过构建平等、尊重、双向的师幼关系,教师能够更好地支持幼儿的游戏和学习,促进幼儿全面而富有个性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教育部.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 2001 年

[2]李季湄. 幼儿园自主游戏中的师幼互动研究. 学前教育研究,2019(5).

[3]李艳. 自主游戏中师幼互动的策略研究. 早期教育, 2020(3).

[4]王海英. 幼儿园师幼互动的理论与实践.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8.

[5]张明红. 幼儿园游戏指导.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