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Education and Training

初中数学课堂师生互动对教学效果的影响分析

作者

冯小燕

云阳县第三初级中学

引言:

课堂师生互动是教学活动的核心环节,初中数学因学科逻辑性强、抽象概念多,更需通过有效互动化解学习难点。当前部分初中数学课堂存在互动形式单一、学生参与度低等问题,制约教学效果提升。因此,分析师生互动对数学教学效果的影响,探索优化路径,对落实核心素养教学目标、提升初中数学教学质量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一、初中数学课堂师生互动的核心类型与特征

1.1 师生互动的核心类型

初中数学课堂师生互动可分为三类:一是知识探究型互动,围绕数学概念、公式、解题方法展开,如教师引导学生讨论“一元二次方程求根公式的推导思路”,通过提问、追问推动学生深度思考;二是问题解决型互动,针对具体数学问题,教师与学生共同分析题干、梳理思路,如几何证明题中,师生协作寻找辅助线添加方法;三是情感交流型互动,聚焦学生学习情绪与态度,如教师鼓励畏难学生“再尝试一步,你已找到关键条件”,或肯定学生独特解题思路,营造积极课堂氛围。

1.2 高质量师生互动的特征

高质量初中数学课堂师生互动具备三大特征:一是双向性,打破“教师讲、学生听”的单向模式,学生主动提出疑问(如“为什么这个定理需要这样验证”),教师及时回应并引导拓展;二是针对性,紧扣数学教学重难点,如针对“函数图像性质”这一难点,通过互动拆解抽象概念,避免无关话题干扰;三是层次性,兼顾不同水平学生,对基础薄弱学生设计基础问题(如“一次函数的自变量取值范围是什么”),对学有余力学生提出拓展问题(如“如何用一次函数解决实际生活中的优化问题”),确保全员参与。

二、初中数学课堂师生互动对教学效果的具体影响

2.1 促进学生知识深度掌握

有效师生互动能帮助学生深化数学知识理解:一方面,通过互动拆解抽象概念,如“负数”教学中,教师结合生活场景(温度、海拔)提问,学生举例回应,将抽象概念转化为具体认知,避免死记硬背;另一方面,互动中师生对知识的多角度探讨,如“平行四边形性质”学习,学生提出不同验证方法,教师补充完善,使学生不仅掌握性质内容,还理解性质的推导逻辑与适用场景,提升知识应用能力,减少“会背公式但不会解题”的问题。

2.2 培养学生数学思维能力

师生互动是发展数学思维的重要途径:在知识探究互动中,教师通过“阶梯式提问”引导学生逻辑推理,如“全等三角形判定”教学,先问“两个角对应相等能否判定全等”,再问“添加一条边对应相等呢”,推动学生逐步构建推理链条;在问题解决互动中,师生共同分析解题思路的多样性,如一道应用题,学生提出算术解法,教师引导尝试方程解法,对比两种方法的优劣,培养学生发散思维与优化意识。长期高质量互动能让学生形成“提问-分析-验证-总结”的思维习惯,提升逻辑思维与创新思维能力。

2.3 改善学生数学学习态度

积极的师生互动能显著提升学生数学学习兴趣与自信心:情感交流型互动中,教师的鼓励与肯定(如“这个解题思路很新颖,值得大家学习”)能消除学生对数学的畏难情绪,尤其对基础薄弱学生,一次成功的互动回应可增强其学习信心;知识探究与问题解决互动中,学生通过主动参与获得成就感,如在“统计图表”教学中,学生自主设计调查方案并分享结果,教师引导全班讨论,让学生感受到数学的实用价值与参与乐趣,减少“数学枯燥”的负面认知,从“被动学”转向“主动学”。

2.4 提升课堂教学整体效率

高质量师生互动能优化课堂教学节奏,提升效率:一方面,互动中教师可实时掌握学生学习情况,如通过提问发现学生对“分式方程解法”的误区,及时调整教学节奏,补充讲解,避免课后再返工;另一方面,互动激发学生课堂专注度,减少走神、开小差现象,如问题解决互动中,学生为参与讨论需紧跟教学进度,主动思考,课堂时间利用率显著提升,实现“课堂效率提升-课后作业负担减轻”的良性循环。

三、当前初中数学课堂师生互动的现存问题与优化策略

3.1 现存问题

当前初中数学课堂师生互动存在三方面不足:一是互动形式化,部分互动仅为“教师提问-学生集体回答‘是/不是’”,缺乏深度思考,如“这个公式对不对”“大家听懂了吗”,无法真正检验学生学习效果;二是互动单向化,仍以教师主导为主,学生主动提问、表达观点的机会少,尤其在大班额课堂,基础薄弱学生常被“边缘化”,难以参与互动;三是互动脱离学科特性,部分互动仅关注热闹氛围,未紧扣数学逻辑与重难点,如过度开展与数学无关的趣味游戏,导致互动与教学目标脱节,反而浪费课堂时间。

3.2 优化策略

针对现存问题,可从三方面优化:一是设计“深度问题链”,避免单一浅层提问,围绕教学目标设计阶梯式问题,如“二次函数”教学,从“二次函数图像是什么形状”到“图像开口方向与系数有什么关系”,再到“如何根据图像确定函数最值”,引导学生层层深入思考;二是搭建“多元互动平台”,采用小组讨论、学生上台讲解、匿名提问箱等形式,为不同学生提供参与机会,如让学生分组讨论“几何证明题的多种解法”,每组派代表分享,教师点评补充,兼顾全员参与;三是强化“学科关联性互动设计”,所有互动均围绕数学知识、思维培养展开,如“数学史融入互动”,讲解“勾股定理”时,引导学生讨论古代数学家的证明方法,既激发兴趣,又深化对定理的理解,确保互动服务于教学效果提升。

结论:

初中数学课堂师生互动对教学效果具有多维度、深层次的影响,高质量互动不仅能促进学生知识深度掌握、培养数学思维,还能改善学习态度、提升课堂效率,是提升数学教学质量的关键环节。当前课堂互动存在的形式化、单向化问题,需通过设计深度问题链、搭建多元互动平台、强化学科关联互动等策略解决。未来,初中数学教师需进一步关注学生个体差异,优化互动设计,让师生互动真正成为连接教与学的桥梁,助力核心素养教学目标落地,推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向更高质量发展。

参考文献:

[1]王启智.核心素养下如何有效构建初中数学高效课堂[J].名师在线,2021,(14):29-30.

[2]陈桂.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有效情境创设的研究[J].中学课程辅导(教师教育),2021,(09):86+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