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Education and Training

装配式建筑机电安装工程施工技术

作者

刘洪梅

身份证:130924198505104346

引言

近年来,国家大力推动建筑工业化与绿色建筑发展,装配式建筑凭借构件工厂预制、现场装配的模式,有效减少现场作业量、缩短工期、降低资源消耗,成为实现建筑行业转型升级的重要路径。机电安装工程作为装配式建筑的血脉与神经,承担着给排水、强弱电、暖通空调等系统的功能实现任务,其施工质量与效率直接关系到建筑的使用安全性、舒适性与节能性。

一、装配式建筑机电安装工程的施工特性

1.1 模块化与集成化

装配式建筑机电安装以模块为核心单元,将管线、设备及附件在工厂进行集成预制,形成标准化的功能模块,如管线集成模块、风机盘管模块、配电箱模块等。模块在工厂完成加工、组装与调试后,运输至现场直接装配,减少现场切割、焊接等作业,实现工厂预制、现场拼装的集成化施工模式,大幅提升施工效率与质量稳定性。

1.2 协同性要求高

机电安装工程需与装配式建筑的结构施工、构件生产深度协同。在设计阶段,机电专业需与建筑、结构专业同步介入,明确管线走向、预留孔洞位置及构件接口尺寸;在构件生产阶段,需确保预制构件中的机电预留预埋精准到位;在现场装配阶段,需协调机电模块安装与结构构件吊装的顺序,避免工序冲突,确保各专业施工衔接顺畅。

1.3 精度控制严格

装配式建筑构件的工厂预制与现场装配对精度要求极高,机电安装作为后续环节,其精度依赖于构件预留预埋的准确性。若预制构件中的管线接口、预留孔洞位置存在偏差,将直接导致机电模块无法正常安装,需现场整改,不仅影响工期,还可能破坏构件结构。因此,机电安装工程从设计、预制到现场安装,需全程严格控制尺寸精度与位置精度。

二、装配式建筑机电安装工程施工中的现存问题

2.1 管线集成设计难度大

装配式建筑机电系统包含给排水、暖通、电气、智能化等多个专业,各专业管线密集且交叉复杂。若设计阶段未进行充分的管线集成规划,易出现管线冲突、空间占用不合理等问题;部分设计人员对装配式建筑的模块化特性理解不足,仍采用传统分散式管线设计思路,导致管线无法适应工厂预制与现场模块化安装需求,增加施工难度。

2.2 构件预制与现场安装衔接不畅

部分项目在构件生产阶段,未与机电专业充分沟通,导致预制构件中的预留预埋位置偏差、尺寸不符;现场施工时,机电安装团队与结构施工团队缺乏高效协同,构件吊装顺序与机电模块安装顺序衔接不当,出现构件已就位,机电无法安装或机电未完成,构件无法吊装的情况,延误工期。

2.3 技术标准与规范不完善

装配式建筑机电安装技术发展迅速,但相关技术标准与规范仍有待完善。目前部分施工环节缺乏统一的技术标准,如管线预制模块的尺寸规格、接口形式、质量验收标准等,导致不同厂家生产的模块兼容性差,现场装配困难;针对 BIM 技术在机电安装中的应用标准、装配式机房施工的质量验收规范等仍不健全,制约技术的规范化应用。

2.4 专业技术人员不足

装配式建筑机电安装涉及工厂预制、模块化施工、BIM 技术应用等新型技术,对人员专业能力要求较高。当前行业内熟悉传统机电安装的人员较多,但掌握装配式机电预制、集成化安装及 BIM 技术的复合型人才匮乏,导致部分项目在技术实施过程中,因人员操作不当出现质量问题,影响技术优势的发挥。

三、装配式建筑机电安装工程核心施工技术

3.1 管线工厂化预制技术

管线工厂化预制是装配式建筑机电安装的核心技术之一,其流程包括深化设计、预制加工、质量检验与模块组装。在深化设计阶段,利用 BIM 技术对各专业管线进行综合排布,优化管线走向,避免冲突,确定预制模块的划分方案;在预制加工阶段,根据深化设计图纸,在工厂采用自动化设备进行管线切割、套丝、焊接,确保管线尺寸精准;加工完成后,对管线进行压力试验、气密性试验等质量检验,合格后按照模块设计进行组装,形成标准化管线模块,运输至现场后直接与预制构件接口对接,实现快速安装。

3.2 机电模块化安装技术

根据建筑功能与空间划分,将机电系统划分为不同功能模块,如卫生间机电模块、厨房机电模块、机房机电模块等,各模块在工厂完成管线、设备、附件的集成安装与调试,形成独立功能单元。现场安装时,通过吊装设备将模块运输至指定位置,利用螺栓、法兰等连接件与预制构件中的预留接口对接,完成模块固定与系统连接。卫生间机电模块集成给排水管线、采暖管线、通风管道及卫生洁具,现场仅需连接进水、出水及电源接口,即可实现模块功能启用,大幅缩短现场施工时间。

3.3BIM 技术全流程应用

BIM 技术贯穿装配式建筑机电安装工程的设计、预制、施工与运维全过程。在设计阶段,利用BIM 模型进行各专业管线碰撞检查,优化管线排布,确定预留预埋位置,生成构件加工图纸与预制模块图纸;在预制阶段,将 BIM 模型数据传递至工厂加工设备,实现管线预制的自动化与精准化;在施工阶段,通过 BIM 模型进行施工模拟,优化施工顺序,指导现场模块安装,利用移动终端实时调取 BIM 模型,核对安装位置与尺寸精度;在运维阶段,BIM 模型可存储机电系统的设备参数、管线走向等信息,为后期检修、维护提供数据支持。

3.4 装配式机房施工技术

机房作为机电系统的核心区域,其装配式施工是提升整体安装效率的关键。装配式机房采用工厂预制集成、现场整体安装模式,先在工厂完成机房内的水泵、换热器、管道、阀门、仪表等设备与管线的集成组装,形成标准化机房模块,模块内管线连接、设备固定、电气接线及控制系统调试均在工厂完成;运输至现场后,通过大型吊装设备将机房模块整体吊装至机房预留空间,仅需完成模块与建筑主体的固定、外部管线接口连接及电源接入,即可实现机房快速投用,减少现场机房施工的复杂性与工期。

3.5 质量控制技术

装配式建筑机电安装工程质量控制需覆盖全流程。在构件预制阶段,采用激光测量、三维扫描等技术检查预留预埋的位置与尺寸精度,确保符合设计要求;在预制模块生产阶段,严格执行材料进场检验、工序质量验收制度,对管线焊接质量、设备安装精度进行检测;在现场安装阶段,利用全站仪、水准仪等设备核对模块安装位置,采用压力试验、泄漏检测等方法检验系统密封性,确保安装质量。

结语

装配式建筑机电安装工程施工技术是推动装配式建筑实现高效、优质、绿色建设的关键支撑,其模块化、集成化、智能化的特点,有效解决了传统机电安装效率低、质量不稳定、污染大等问题。当前该技术虽面临管线集成设计难、协同衔接不畅、标准不完善等挑战,但通过管线工厂化预制、BIM技术应用、装配式机房施工等核心技术的推广,以及技术标准体系的完善与专业人才的培养,可逐步提升装配式建筑机电安装工程的施工水平。

参考文献

[1]李泽昌.装配式建筑机电安装施工技术应用[J].大众标准化,2025,(15):150-152.

[2]魏仲发.装配式建筑机电安装工程施工技术[J].大众标准化,2025,(09):117-1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