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化技术在建筑工程管理中的应用
李冬
身份证:120105197501293910
引言
建筑工程管理涉及进度、质量、安全、成本等多维度管控,传统管理模式依赖人工记录、经验决策,易出现信息断层、管控滞后等问题,尤其在大型复杂工程中,管理难度与风险显著增加。近年来,数字化浪潮推动下,BIM、物联网、人工智能等智能化技术逐渐渗透建筑工程领域,为破解管理痛点提供新路径。
一、智能化技术在建筑工程管理中的核心应用场景
智能化技术在建筑工程管理中的应用贯穿项目全生命周期,重点聚焦进度、质量安全、成本三大核心管理维度,通过技术赋能实现管理效能提升。
1.1 在进度管理方面
BIM 技术可构建工程三维模型,将施工计划与模型关联,形成 4D 进度模拟,直观展示各工序时间节点与逻辑关系,便于提前发现进度冲突。同时,结合物联网设备采集现场施工数据,实时对比实际进度与计划进度,自动预警延误风险,辅助管理人员及时调整施工方案。例如,通过 BIM 模型模拟混凝土浇筑、钢结构安装等关键工序的衔接流程,优化施工顺序;利用现场人员定位设备、机械运行传感器,实时反馈作业进度,确保整体工期可控。
1.2 在质量安全管理方面
人工智能与物联网技术的融合应用可实现风险动态监测与智能预警。通过在施工现场布设视频监控、传感器等设备,人工智能算法可自动识别违规操作,如未佩戴安全装备、高空作业未采取防护措施等,及时发出语音警示并推送至管理终端;物联网传感器可实时采集混凝土强度、钢筋保护层厚度、基坑沉降等质量安全数据,数据超标时自动触发预警,避免质量隐患与安全事故。此外,利用 BIM模型存储质量安全验收标准与流程,现场验收时通过移动端调取模型比对实际施工情况,确保验收规范执行。
1.3 在成本管理方面
大数据技术可整合工程招投标、材料采购、人工费用等数据,构建成本分析模型,实现成本动态管控。通过大数据分析历史项目成本数据,精准预测当前项目成本趋势,辅助制定成本控制目标;在材料管理中,利用射频识别技术追踪材料采购、入库、使用全流程,避免材料浪费与损耗;结合施工进度数据,动态核算已完工程成本,对比预算偏差,及时调整成本控制策略,确保项目成本控制在合理范围。
二、智能化技术在建筑工程管理应用中的现存问题
尽管智能化技术为建筑工程管理带来显著变革,但在实际应用中仍面临多重挑战,制约技术价值的充分发挥。
2.1 技术适配性不足
部分建筑企业引入的智能化技术与自身管理模式、工程特点适配度低,导致技术应用流于形式。例如,小型工程项目引入复杂的 BIM 管理系统,因项目规模小、数据量少,系统功能无法充分利用,反而增加管理成本;部分物联网设备与现场施工环境不兼容,如在高温、高湿环境下传感器故障率高,数据采集稳定性差,影响管理决策准确性。此外,不同智能化技术间数据标准不统一,如 BIM 模型数据与物联网采集数据无法直接互通,形成数据孤岛,难以实现协同管理。
2.2 施工管理人员智能化素养欠缺制约技术落地
部分管理人员长期依赖传统管理经验,对智能化技术的操作方法、应用价值认知不足,存在 “不会用、不愿用” 的情况。例如,部分管理人员虽掌握基础 BIM 模型查看技能,但无法利用模型进行进度模拟、成本分析等深度应用;一线作业人员对物联网设备、智能监测系统的操作不熟练,甚至因操作不当导致设备损坏或数据失真。同时,企业缺乏系统的智能化技术培训体系,管理人员与作业人员的技术能力难以跟上技术更新速度,影响智能化技术的推广应用。
2.3 数据安全风险为技术应用带来隐患
建筑工程管理过程中产生的进度、成本、质量等数据涉及项目核心信息,智能化技术的应用使数据存储与传输依赖网络与云端平台,存在数据泄露、篡改、丢失的风险。部分企业数据安全防护措施不完善,如未建立数据加密机制、访问权限管控不严,易导致敏感数据被非法获取;云端平台运维能力不足,遭遇网络攻击或系统故障时,数据恢复不及时,可能影响工程管理正常开展。
三、推动智能化技术在建筑工程管理中高效应用的优化策略
针对智能化技术应用中的问题,需从技术整合、人员培养、安全防护三方面发力,构建科学完善的应用体系,提升技术应用实效。
3.1 加强技术整合与适配性优化
建筑企业应结合项目规模、管理需求选择适配的智能化技术,避免盲目引入高端技术。对于小型项目,可选用轻量化 BIM 软件、简易物联网监测设备,降低应用成本;对于大型复杂项目,推动 BIM、物联网、大数据等技术的协同融合,统一数据标准,打通数据互通渠道,如建立项目级数据中台,实现各技术系统数据的集中存储与共享。同时,联合技术供应商开展定制化开发,根据企业管理流程与工程特点优化技术功能,提升技术与管理需求的适配度,例如针对特定类型工程开发专用的进度模拟模块、质量监测算法。
3.2 完善管理人员智能化素养培养体系
企业应制定分层培训计划,针对不同岗位人员开展针对性培训:对管理人员重点培训智能化技术的深度应用能力,如 BIM 进度优化、大数据成本分析等;对一线作业人员开展设备操作、数据采集等基础技能培训,确保其能熟练使用智能设备。培训方式可采用 “理论授课 + 实操演练 + 案例教学”相结合的模式,邀请技术专家讲解技术原理与操作方法,结合实际工程项目开展实操训练,分享优秀应用案例,提升培训效果。
3.3 构建全方位数据安全防护体系
企业需从数据采集、存储、传输、使用全流程加强安全防护,建立数据分类分级制度,对核心敏感数据进行加密处理,严格管控数据访问权限,仅授权相关人员获取必要数据。选择安全可靠的云端服务供应商,要求其具备完善的安全防护措施与应急响应机制,定期开展云端平台安全检测与维护。加强网络安全管理,部署防火墙、入侵检测系统等防护设备,定期开展网络安全演练,提升应对网络攻击、系统故障的能力,确保工程管理数据安全。
结语
智能化技术为建筑工程管理带来革命性变革,在进度管控、质量安全保障、成本优化等方面展现出显著优势,是推动建筑行业数字化转型的核心动力。当前,智能化技术在建筑工程管理中的应用虽面临适配性、人员素养、数据安全等问题,但通过技术整合优化、人员培养、安全体系构建等策略,可有效破解应用瓶颈,充分释放技术价值。
参考文献
[1]韩宁.智能化技术在建筑工程管理中的应用[J].价值工程,2025,44(27):162-165.
[2]钟凌峰,宋斌.建筑工程管理中智能化工程管理技术的应用研究[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25,(26):56-58.DOI:10.19569/j.cnki.cn119313/tu.202526018.
[3]疏刚.智能化建筑工程质量检测技术在施工中的应用研究[J].中国建筑金属结构,2025,24(14):43-45.DOI:10.20080/j.cnki.ISSN1671-3362.2025.14.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