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Education and Training

新课改形势下初中音乐创新教学的探究与思考

作者

孙苗

崇阳县环城中学

引言: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全面推进背景下,音乐教育面临前所未有机遇与挑战,传统音乐教学模式已难以适应时代发展需求,亟需探索创新教学方法。探究基于课程改革理念聚焦初中音乐教学实践,探讨教学模式变革、音乐元素融合及学生能力评价等方面问题,期望能够为初中音乐教育提供思路与借鉴,促进音乐教育质量提升培养学生全面音乐素养与审美能力。

一、课程改革背景下,教学模式创新变革

新课程改革强调以学生为中心教育理念,促使初中音乐教学模式发生深刻变革,传统音乐教学过于注重知识传授忽视学生主体性,导致教学效果不尽如人意。随着课程改革深入推进音乐教学逐渐转向重视学生体验、参与与创造性学习。教师角色由传统知识传授者转变为学习引导者与促进者,课堂由单向灌输转向多向互动交流。创新教学模式强调营造愉悦学习氛围,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与积极性鼓励主动探索音乐世界,项目式学习、合作学习等教学方式广泛应用于音乐课堂,使学生获得深度学习体验。跨学科教学模式也逐渐兴起,将音乐与语文、历史等学科有机结合,拓展学生知识视野培养综合思维能力。

信息技术与音乐教学深度融合成为当前创新趋势,多媒体技术应用使音乐课堂更加生动形象。智能设备辅助教学让学生接触更广泛音乐资源,翻转课堂模式使学习时空延伸,学生可以通过网络平台预习课程内容,课堂时间则用于深度讨论与实践活动。教学场所突破传统教室限制,社区资源、音乐厅等场所成为音乐教学重要场地为学生提供真实音乐环境,创新教学模式注重因材施教关注学生个体差异,设计多层次教学内容与活动满足不同学生发展需求,让每位学生都能获得成功体验与成就感。

二、课堂结构中,音乐元素多维融合

初中音乐课堂结构应形成立体化学习体系促进多维音乐元素有机融合,课堂可以通过听觉训练贯穿全程,引导学生感受音乐节奏旋律和声等核心要素,融入世界各地民族音乐扩展学生音乐视野,重视中华优秀传统音乐作品增强文化自信,适当引入现代流行音乐贴近学生生活经验,将音乐史学习与作品欣赏相结合提高审美鉴赏能力。肢体律动与舞蹈元素帮助学生通过身体感知音乐深化理解,即兴创作环节培养学生音乐想象力与创造性思维,音乐与美术戏剧等艺术形式跨界融合拓展表达途径,情感体验与文化理解相结合促进心灵共鸣。小组合作活动如合唱合奏培养团队协作精神,综合音乐会展示为学生提供实践舞台,音乐游戏活跃课堂氛围,音乐技术学习如简单录音制作电子音乐创作满足现代学生需求,培养音乐技术素养。

湘文艺版七年级上册《青春舞曲》教学实践中,教师打破传统单一讲授模式构建多元立体课堂结构,课前引导学生聆听舒伯特原作与现代改编版本,进行比较欣赏激发学习兴趣,课堂开始通过青春期心理特点导入,建立情感共鸣拉近作品距离。学生分组探究舒伯特生平与创作背景了解作品文化意蕴,教师引导学生感受三拍子舞曲节奏特点,通过肢体律动体验音乐律动感,全班师生共同随音乐舞动形成沉浸式体验。学习过程中融入演奏技巧训练,学生尝试用口风琴演奏主题旋律体会轻快活泼音乐情绪,创设小组创编环节,学生根据舞曲特点自主设计简单舞蹈动作并与口风琴演奏结合,呈现完整艺术表达。课堂延伸环节鼓励学生收集古典舞曲作品制作电子音乐专辑,拓展学习深度,教学评价采用学生互评与教师点评相结合方式关注学生参与度与创造性表现。通过多维音乐元素融合学生不仅掌握音乐知识技能更体验艺术美感,培养音乐表达能力与创新思维,实现音乐素养全面提升。

三、教学评价上,学生能力全面提升

初中音乐教学评价须突破传统单一考核方式构建多元立体评价体系,全面反映学生音乐学习成果,新课程背景下评价内容应从知识技能扩展至情感态度、审美体验等多维度,关注学习全过程,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学生自评互评与教师评价互补构筑完整评价网络。实践活动成为重要评价内容,音乐表演、创作等环节均纳入考核范畴突显应用能力,课堂参与度、合作精神等因素受到重视彰显素质教育理念。个性化评价尊重学生差异,发掘每位学生潜能建立成长档案袋记录学习轨迹,音乐作品集、演出视频等真实作品提供客观评价依据。评价方式多样化,音乐会表演、主题创作等形式灵活运用,评价标准设置梯度照顾不同基础学生,鼓励个性发展,评价结果不仅关注最终成绩更注重提供针对性反馈,促进自主学习能力提升培养终身学习意识。

湘文艺版八年级下册《我和你》单元教学评价实践中,教师精心设计评价方案实现学生能力全面提升,单元主题聚焦文化交流与理解,评价体系围绕跨文化音乐素养构建。课前学生完成世界各地民歌收集任务,教师依据资料完整性、来源可靠性进行初步评估,课堂中师生共同制定评价标准明确评价目标与内容,增强学生参与感与责任感。学习过程中教师通过观察记录表持续跟踪学生表现,关注音乐感知能力、文化理解深度等方面发展,小组合作环节采用互评机制,学生相互点评合唱质量与配合默契程度培养评价能力。创作环节要求学生根据不同文化音乐元素创编小曲,教师从创意性、文化融合度、表现力三方面进行综合评价,单元结束每位学生提交一份音乐文化之旅主题报告,展示学习收获与思考。期末音乐会上学生选择喜爱曲目进行演唱或演奏,由师生家长共同评价形成多元评价主体,通过线上音乐博客学生记录学习心得与疑问,教师给予及时反馈指导形成持续性评价。评价结果不仅作为学习评定依据更成为教师改进教学策略重要参考,促进教学相长推动音乐教育质量整体提升,实现学生音乐核心素养与综合能力协同发展。

结论: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初中音乐创新教学探究表明,构建以学生为中心教学模式融合多维音乐元素,建立全面评价体系能有效提升音乐教育质量。创新教学路径需立足学生实际注重体验参与,强化艺术实践培养音乐核心素养。教师应积极探索勇于突破,持续更新教学理念与方法。音乐教育应回归本质关注审美体验与情感熏陶,培养学生人文情怀与创新精神促进全面发展,为学生终身音乐学习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 范晶栾.新课改背景下初中音乐教学的创新研究[C]//2023 年第七届生活教育学术论坛.内蒙古自治区呼伦贝尔市鄂温克族自治旗大雁镇第一中学, 2023.

[2] 骆红姣.新课改下初中音乐课堂教学的创新模式探究[J].科幻画报,2021(11):22-23.

[3] 李国.新课改下初中音乐课堂教学的创新模式[J]. 2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