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Education and Training

浅谈党建与生产经营融合发展研究

作者

罗敏

中国石油昆仑物流有限公司内蒙古分公司 内蒙古呼和浩特 010050

一、国有企业党建与生产经营融合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一)制度落实尚有不到位现象

首先,制度落实不够。尽管在文件和计划中强调党建与生产经营的融合,但在实际操作中,相关制度和规范没有得到充分贯彻。党建要求没有被有效地纳入企业的管理制度和流程中,导致党建工作无法有效地融入到日常运营中。例如,某制度文件中明确建立党员先锋岗的内容,在初始阶段,该内容确实得到了一定的关注,部分党员被安排到关键岗位上,带头开展工作。但随着时间的推移,由于缺乏持续的激励机制和考核标准,这些党员先锋岗的实际作用逐渐被淡化,甚至有些岗位在人员调整后未再明确指派党员担任,导致这一内容并没有得到持续落实。

(二)融合发展程度不够

首先,形式主义倾向。在党建与生产经营融合发展中,一些企业过于强调形式上的党建工作,如仪式性的三会一课会议、文件、报表填报等,而忽视了党建工作与实际业务的有机融合。这种情况下,党建活动可能会被视为一项形式主义的任务,而缺乏真正的实质内容。其次,业务与党建脱节。在一些情况下,企业将党建工作与实际业务划分为两个独立的领域,导致党建活动与业务发展之间缺乏紧密的联系。党建工作被看作是一个附加的任务,而不是企业战略和运营的一部分。再次,重视形象宣传。企业存在过于关注党建工作外部形象的情况,如媒体报道、横幅、标语口号等,而忽略了内部党建的深入发展。这种情况下,党建工作容易变成一种外部宣传的手段,而缺乏对内部管理和文化建设的真正影响。最后,理念与行动脱节。虽然企业在口头上强调党建与生产经营的融合,但在实际行动中可能存在理念与行动不一致的情况。

(三)考核评价缺乏闭环管理

首先,考核反馈机制缺失。正常的闭环管理系统需要一个有效的反馈机制来确保策略和行动的调整和修正。但在一些国有企业中,党建工作的成果很少得到实时反馈。其次,考核指标与实际脱节。一个健全的考核评价系统应该确保党建与生产经营的目标和指标相一致。然而,在实际操作中,这些指标有时仅仅关注纯粹的生产和经营成果,而忽视了党建工作的贡献。长期跟进与修正机制不足。为了确保党建与生产经营真正实现融合,企业需要定期对其策略和实践进行审查和调整。

二、国有企业深化党建与生产经营融合发展的路径

(一)在两个“一以贯之”上深化融合:以党的领导融入企业治理为核心,把党建工作全面嵌入企业管理各环节

两个“一以贯之”指的是坚持党对单位的领导是重大政治原则,必须一以贯之;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是单位改革的方向,也必须一以贯之。两个“一以贯之”的要求对单位党建与生产经营融合发展提出了明确的指导。在以这些内容为指导,开展党建与生产经营融合发展过程中,要重点做到以党的领导融入公司治理为核心,将党建工作全面潜入企业管理各环节。在将党的领导融入企业治理核心方面,要明确党委领导地位,即在企业章程中明确党委在企业治理中的领导地位,确保党委对重大决策、战略制定、人事任免等事项具有决定性作用。企业党委班子负责监督和决策与党建工作相关的事项。在党建工作全面嵌入企业管理各环节方面,要制定党建工作规划,明确党建工作的目标和任务,将党建纳入战略规划,确保党建工作与企业发展保持一致。要将党建工作与企业业务深度融合,通过制定党建任务书、设立党建项目,确保党建工作紧密结合业务发展,不是单纯的“附加项”。聚焦中心任务,打造“党建+经营”、党建+培训、“党建+安全管控”、“党建+合规”、“党建+质量计量”“党建+市场开拓”等多种模式。

要培养一支懂业务、懂党建的骨干队伍,负责在各个业务环节中推动党建工作的落实。要在绩效考核和激励体系中增加党建工作的考核内容,通过激励机制激发各级管理者的党建工作积极性。各支部要坚持问题导向,明确工作重点,围绕“三基本”建设与“三基”工作强化考核结果应用,杜绝仅以经济效益为考核的老方式,做到一级抓一级,一级盯一级,一级带一级,一级领一级,营造全员干事创业的浓厚氛围。各党支部书记要牵头全面建立支部工作的目标指标,推进生产经营和党建工作充分融合。要引导全员把善于发现问题、提出意见、解决问题作为抓好党建工作的切入点,逐项分析、精准发力,以员工满不满意作为衡量工作成效的标准。企业党委班子成员要督促“党建三联”支部深查问题,深刻剖析问题产生的原因,提出切实可行的措施,并作为党委班子成员考核标准之一。人事部门要对各支部存在问题的整改落实情况予以验证,提出切实可行的措施,明确标准要求,定出时限,督促抓好整改工作,从而确保企业党建工作上水平上台阶。

(二)在载体建设和行动落实上深化融合:以打造“融合”载体品牌为发力点,实现党建工作与生产经营工作同部署、同落实

从以打造“融合”载体品牌为发力点,实现党建工作与生产经营工作同部署、同落实方面,可以在载体建设和行动落实两个层面深化党建与生产经营融合。在载体建设方面,单位可以构建具有鲜明特色和功能的“融合”载体品牌,如党建示范基地、党员创新工作室、员工发展培训中心等。这些载体品牌既要强调党建的引领作用,又要充分融入生产经营的需要,使其成为推动党建与生产经营融合的有效平台。通过创新载体的设计和功能,单位可以实现党的领导与企业经营活动的有机结合,从而促使党建工作更加贴近实际、更具生动性。在行动落实方面,单位可以确立明确的行动计划,将党建工作与生产经营工作同部署、同落实。

(三)在考核评价上深化融合:以责任落实为关键,构建党建深化融合的长效机制

首先,建立综合考核指标体系。在考核评价体系中,应综合考虑党建工作与生产经营的融合情况,将党建与生产经营融合的目标、任务、实际成效等因素纳入考核指标体系中。例如,可以设立一项指标评价企业在党建工作中的创新实践和在生产经营中的创造性成果,以此来综合衡量融合的程度。其次,设立奖惩机制激励融合发展。单位可以通过奖励那些在党建与生产经营融合方面表现出色的个人和团队,从而鼓励更多人参与到融合发展中来。同时,也可以建立相应的惩罚机制,对那些融合不足、没有充分落实责任的情况进行问责,以推动企业各级管理者在党建与生产经营融合上付出更多努力。再次,注重实绩导向的考核方式。在考核评价中,应该更加注重实际成果和绩效的体现,而不仅仅是形式上的党建工作。企业可以设立量化的指标,如融合程度、创新成果、生产经营效益等,通过数据和实际表现来评价党建与生产经营融合的成果,以此来激励各级管理者更好地推动融合发展。最后,建立定期评估和改进机制。党建与生产经营融合是一个不断发展的过程,需要不断总结经验教训,进行改进和优化。单位可以设立定期的评估机制,每隔一段时间对党建与生产经营融合的情况进行评估,发现问题和不足之处,并制定相应的改进措施,以确保融合发展持续深化。

参考文献

[1]莫佳,王厚明.新时代推进国企党建与生产经营深度融合及优势转化探析[J].国有资产管理,2023(8):34-37.

[2]孙鑫键.国企党建工作与生产经营深度融合的实践与思考[J].铁路采购与物流,2022,17(06):74-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