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Education and Training

老年脑梗发病率高,如何防治

作者

赵小兴

四川省巴中市巴州区第二人民医院 636000

脑梗塞

脑梗塞,即脑梗死,又称缺血性脑卒中,是指因脑部血液循环障碍,缺血、缺氧所致的局限性脑组织的缺血性坏死或软化。老年人一旦发生脑梗,不仅给自身带来极大的痛苦,如偏瘫、感觉障碍、言语不清等,严重影响生活质量,还给家庭和社会造成沉重的负担。因此,了解老年脑梗的发病原因并积极做好防治工作至关重要。

一、老年脑梗发病率高的因素

1.血管老化

随着年龄的增长,老年人的血管会逐渐老化。血管壁弹性减弱,血管内膜增厚,使得血管腔变窄。同时,血管内皮细胞的功能也会下降,抗血栓形成的能力减弱,血小板更容易在血管壁聚集,从而形成血栓,堵塞脑血管,引发脑梗。

2.慢性疾病因素

高血压:长期高血压会对血管壁产生持续的压力冲击,损伤血管内皮。受损的血管内皮会促使脂质沉积,逐渐形成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导致血管狭窄。而且高血压状态下,血流动力学发生改变,血液对血管壁的剪切力增加,更容易诱发血栓形成,进而增加脑梗的发病风险。

糖尿病:糖尿病患者体内长期处于高血糖状态,这会导致血管和神经发生病变。一方面,高血糖会使血液黏稠度增加,血流速度减慢;另一方面,会损害血管壁,使血管内膜变得粗糙,为血栓形成创造条件。

血脂异常:老年人常见的血脂异常,如高胆固醇、高甘油三酯等,会加速动脉粥样硬化的进程。过多的脂质在血管壁沉积,形成粥样硬化斑块,这些斑块会逐渐增大,使血管管腔狭窄,阻碍血流。

心脏病:一些心脏疾病,如心房颤动,心房失去正常的收缩功能,血液在心房内瘀滞,容易形成血栓。这些血栓一旦脱落,会随血流进入脑动脉,导致脑梗死。

3.生活方式因素

吸烟:烟草中含有大量的有害物质,如尼古丁、焦油等。尼古丁会使血管收缩,导致血压升高,同时还会损伤血管内皮细胞,使血管壁变得粗糙。

饮酒:过量饮酒会导致血压升高,影响血脂代谢,使血液中的甘油三酯水平升高。同时,酒精还会对血管内皮细胞造成损害,降低血管的弹性,促进动脉粥样硬化的发展。

缺乏运动:老年人长期运动量不足,身体的新陈代谢减缓,脂肪容易堆积,导致肥胖。肥胖会进一步加重心脏和血管的负担。同时,缺乏运动使得血液循环相对缓慢,血液中的杂质更容易沉积在血管壁,形成血栓,增加脑梗的发病几率。

不良饮食习惯:高盐、高脂、高糖饮食在老年人群中较为常见。高盐饮食会使血压升高,增加血管壁的压力;高脂饮食会导致血脂升高,促进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形成;高糖饮食会使血糖波动,损害血管和神经。

1.生活方式调整

1.1 健康饮食

控制盐分摄入:减少咸菜、腌制品等高盐食物的食用,每日盐摄入量应控制在6 克以下。高盐饮食会导致血压升高,增加脑梗风险。可以选择低钠盐,既能满足口味需求,又能一定程度上减少钠的摄入。

减少油脂摄入:避免食用过多油炸食品、动物内脏等高脂食物。烹饪方式尽量选择清蒸、煮、炖等,减少使用油炸、油煎等方式。同时,选择富含不饱和脂肪酸的橄榄油、亚麻籽油等作为食用油,有助于降低血脂。

控制糖分摄入:减少甜品、饮料等高糖食物的摄取,防止血糖升高。可以选择一些低糖水果,如苹果、柚子等,既能补充维生素和膳食纤维,又不会引起血糖大幅波动。

1.2 适度运动

选择适宜运动方式:老年人可根据自身身体状况选择适合的运动方式,如散步、太极拳、八段锦、瑜伽等。这些运动强度适中,能促进全身血液循环,增强心肺功能,提高身体代谢能力。

制定合理运动计划:每周至少进行3-5 次运动,每次运动时间保持在30-60 分钟。注意运动要循序渐进,避免过度劳累。开始运动时,可以适当减少运动时间和强度,随着身体适应逐渐增加。

1.3 戒烟限酒

戒烟:吸烟对血管健康危害极大,戒烟是降低脑梗风险的重要措施。老年人可以逐渐减少吸烟量,直至完全戒烟。

限酒:过量饮酒会增加脑梗风险,老年人应限制酒精摄入量。男性每日饮酒的酒精量不超过25 克,女性不超过15 克。

1.4 规律作息

保证充足睡眠:每天保证7-8 小时的睡眠时间,良好的睡眠有助于身体恢复和新陈代谢,对血管健康有益。保持规律的作息时间,尽量每天在相同时间上床睡觉和起床,避免熬夜。

2.疾病控制与管理

2.1 高血压管理

定期监测血压:老年人应定期测量血压,至少每周测量1-2 次,了解血压变化情况。可以使用家庭电子血压计,测量时要注意正确的测量方法,如安静休息5-10 分钟后测量,测量时保持手臂与心脏在同一水平等。

按时服用降压药物:如果被诊断为高血压,应严格按照医生的嘱咐按时服用降压药物,不可自行增减药量或停药。降压药物的种类和剂量应根据个体情况由医生调整,以确保血压控制在目标范围内,一般老年人血压应控制在 140/90mmHg 以下。

2.2 糖尿病管理

血糖监测:糖尿病患者要定期监测血糖,包括空腹血糖、餐后血糖和糖化血红蛋白等指标。根据病情,每天或每周进行多次血糖监测,了解血糖波动情况。可以使用血糖仪自行监测血糖,记录血糖值并反馈给医生,以便调整治疗方案。

药物治疗与胰岛素使用:按照医生的建议按时服用降糖药物或注射胰岛素,控制血糖水平。降糖药物的种类和剂量应根据血糖控制情况和个体差异进行调整。使用胰岛素的患者要掌握正确的注射方法,注意胰岛素的保存和使用时间。

饮食与运动配合:糖尿病患者要遵循糖尿病饮食原则,控制总热量,合理分配碳水化合物、蛋白质和脂肪的比例。同时,适当增加运动量,有助于降低血糖,提高胰岛素敏感性。运动时间和强度应根据身体状况和血糖水平进行调整,避免在血糖过高或过低时运动。

2.3 血脂异常管理

血脂检查:定期进行血脂检查,一般每年至少检查1-2 次。了解血脂各项指标,如总胆固醇、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等的水平。对于血脂异常的老年人,应根据医生的建议增加检查频率。

降脂治疗:如果血脂水平超出正常范围,医生会根据具体情况制定降脂治疗方案。可能包括生活方式干预和药物治疗。生活方式干预主要是控制饮食,减少高脂食物摄入,增加运动等。药物治疗方面,常用的降脂药物有他汀类、贝特类等,药物的使用应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注意药物的不良反应和相互作用。

2.4 心脏病管理

积极治疗心脏疾病:对于患有心房颤动、心肌梗死、心脏瓣膜病等心脏疾病的老年人,应积极治疗原发疾病。按照医生的治疗方案,按时服用药物,必要时进行手术治疗。

定期复查:心脏病患者要定期到医院复查,进行心电图、心脏超声等检查,了解心脏功能和疾病进展情况。医生会根据复查结果调整治疗方案,确保心脏疾病得到有效控制,降低脑梗的发病风险。

3.定期体检与筛查

3.1 常规体检项目

老年人应每年进行一次全面的身体检查,包括血常规、尿常规、肝功能、肾功能、血脂、血糖、血压、心电图、胸部 X 光等项目。通过这些检查,可以及时发现潜在的健康问题,如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等慢性疾病,以及心脏、肺部等器官的病变。

3.2 脑血管专项筛查

对于有脑梗高危因素的老年人,应进行脑血管专项筛查。常见的筛查项目有颈动脉超声、经颅多普勒超声(TCD)、脑部 CT 血管造影(CTA)、磁共振血管造影(MRA)等。颈动脉超声可以检测颈动脉内中膜厚度、斑块形成情况等,评估脑血管病变的风险。经颅多普勒超声可检测颅内血管的血流速度和血流状态,发现血管狭窄、痉挛等问题。脑部 CTA 和 MRA 能清晰显示脑血管的形态和结构,帮助医生判断是否存在血管狭窄、动脉瘤等病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