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Education and Training

探究式学习在初中化学教学中的应用策略

作者

曾海红

嘉祥县第四中学 272400

引言:探究式学习强调学生通过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来构建知识,在初中化学教学中具有重要应用价值。然而,受传统教学观念、实验条件及技术水平等因素的影响,该模式的有效实施仍面临诸多挑战。为优化探究式学习的应用效果,需从教师引导、实验设计与技术辅助三个方面入手,以提高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和实践技能。

1 教师引导策略:角色转换与有效干预

1.1 教师由知识传授者向促进者转变

在传统教学模式下,教师主要承担知识传授者的角色,以讲授为主,学生则被动接受信息。而在探究式学习环境中,教师的职责不仅限于提供学科内容,更需成为学生学习过程的引导者、组织者与促进者。具体而言,教师应采取以下策略:

提出富有挑战性的问题,引发学生思考教师可结合课程内容设置开放性问题,如“为什么铁钉在空气中会生锈,而铝制品却不容易氧化?”这样的问题能够引发学生浓厚的兴趣,激发他们的好奇心。面对这种疑问,学生们会主动去查阅相关资料,寻找科学原理的解释;同时,他们也可能会根据自己的猜测提出一些假设,并通过动手实验来验证这些假设。通过这一系列的探索过程,学生不仅能够加深对物质氧化反应的理解,还能够培养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更全面地掌握相关的科学概念。

营造宽松氛围,鼓励学生自主探索在课堂上,教师应减少直接给出答案,而是引导学生通过讨论或实践寻找解决方案。例如,在溶解度实验中,可以让不同的小组根据自己的兴趣和实验需求,选择不同的因素进行变量控制。例如,某些小组可能选择调整温度,观察温度变化对溶解度的影响;另一些小组则可能通过改变搅拌速度来探讨搅拌对溶解度的作用。每个小组都需要仔细记录实验过程中各项数据,并进行对比分析,找出不同条件下溶解度的差异。这样的实验设计不仅帮助学生加深对科学实验原理的理解,也有效培养了他们的科学探究能力和数据分析能力。

提供必要支持,但避免过度干预在探究过程中,不同层次的学生可能遇到认知障碍,此时教师应适时介入,如提供关键线索或示范操作。但过度干预可能削弱学生独立思考能力,因此需根据具体情况调整指导程度,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主体。

1.2 如何平衡教师指导与学生自主探究

探究式学习强调以学生为中心,但完全放任自流可能导致低效甚至失败。因此,在实际教学中,需要平衡教师指导与自主探究,以确保课堂活动既具挑战,又能顺利推进:

采用渐进式指导模型初期阶段,可采用较强的结构化指导,例如提供详细实验步骤或关键提示;随着课程深入,可逐步减少外部支持,让学生自主设计实验方案。例如,在电解水实验中,最初我们会提供完整的仪器操作流程,确保学生能够清楚地了解每一步的操作方法和注意事项。随着实验的进行,我们鼓励学生自己动手调整电极材料,观察不同材料对实验结果的影响。通过这种方式,学生不仅能够更深入地理解电解水的原理,还能亲自分析不同电极材料在电解过程中如何改变反应效率、气体产量等关键因素。

基于个体差异调整干预方式,对于基础较弱的学生,可以采取更细致入微的辅导策略。例如,教师可以通过逐步分解任务的步骤,帮助学生更清楚地理解每一个环节,确保他们能够按部就班地完成任务。此外,提供一些参考资料,如简化版的教材或相关的学习视频,也能有效支持他们的学习进程。而对于那些能力较强的学生,则应鼓励他们拓展思维,进行更深入的探索。

2 实验设计优化:提升学生参与度和探索能力

科学实验是初中化学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开展探究式学习的重要途径。然而,由于设备资源有限、课堂时间受限等现实因素,如何优化实验设计成为关键。合理安排小组合作与个体实验,并构建低成本、高效益的资源配置方案,有助于提高课堂效率和教学质量。

2.1 小组合作实验 vs. 个体实验:各自优劣势分析

在探究式学习背景下,小组合作实验和个体实验各具优势,应根据具体教学目标灵活选用:

实验类型优势劣势

小组合作实验提高协作沟通能力;促进多角度思考;适合复杂、多变量研究个别成员可能依赖他人;分工不当易影响结果准确性。

个体独立实验增强个人操作经验;便于评估个人理解程度耗费更多设备资源;缺乏团队讨论。

为发挥两种模式优势,可以采取动态分配策略。例如,对“酸碱指示剂变色”这类简单现象观察型实验,可安排个体完成,以确保每位同学都能亲手操作。而对于涉及数据测量与变量控制(如反应速率研究)的复杂任务,则适宜采用小组形式,让成员共同制定研究方案并分享成果。

2.2 提供低成本但高效益的实验资源配置方案

受限于学校经费及设备条件,一些传统化学试验难以大规模开展。因此,需要寻找经济可行且效果良好的替代方案:

利用日常生活材料作为替代试剂如用紫甘蓝汁替代石蕊溶液作为酸碱指示剂,用食醋模拟稀盐酸进行金属置换反应。这不仅降低了成本,同时增强了课程与现实生活的联系,使知识更加直观易懂。

推行微型化学试验微型试验使用少量试剂和简易器皿,如滴管取样、点滴板反应等。在保证安全性的同时,也减少了药品消耗,提高了练习频率。例如,将镁条燃烧改为火柴梗燃烧来观察氧化现象,同样能达到教学目标,同时降低危险系数。

3 技术辅助:数字技术如何助力探究式学习?

现代教育技术的发展,为探究式学习提供了更丰富的平台和工具。虚拟仿真实验室、在线资源平台以及数据采集工具,不仅能弥补硬件短缺的问题,还拓展了课堂教学边界,使得远程协作与即时反馈成为可能。

3.1 虚拟仿真实验室及其优势

虚拟仿真实验室基于计算机模拟技术,为无法实际开展的大型或危险性试验提供安全可靠的平台。例如,通过模拟“浓硫酸脱水蔗糖”的反应过程,可以展示剧烈放热现象,而无需担心实际操作中的安全隐患。此外,其主要优势包括:节省物理设备投入,提高资源利用率;

支持重复练习,有助于强化概念记忆;可进行多种变量控制,实现精确数据测量。然而,虚拟仿真并非完全取代真实操作,因此仍需结合实际动手实践,以确保技能训练效果最大化。

3.2 在线资源平台、数据采集工具对课堂活动开展的支持

随着智能设备普及,各类在线平台和数字工具正广泛运用于化学教学。例如:利用 MOOC 课程或专业网站(如 PhET 交互仿真)帮助课前预习;借助实时反馈系统(如 Padlet、Google Forms)收集课堂讨论结果,提高互动性;使用电子传感器记录 pH 值、电导率等参数,使数据分析更加直观精准。

这些技术手段不仅提升了信息获取效率,也增强了课堂互动体验,使得每位学生都能积极参与到科学探索之中。

结论

要实现高效且深入的探究式学习,需要综合考虑教师引导方式、合理优化实验设计,并充分利用现代技术手段。通过角色转换、动态调控自主权、小组合作与个体实践相结合,以及借助数字工具拓展探索空间,可以有效克服传统课堂局限,使初中生真正掌握科学思维方法,并培养终身受益的问题解决能力。

参考文献:

[1] 深度学习视域下的初中化学课堂教学实践探索[J]. 王艳.试题与研究,2024(24)

[2] 基于深度学习的初中化学教学策略研究[J]. 张义江. 名师在线,2024(21)